以古吉州得名。吉州因吉水(吉文水、贛江的一段)得名。
以境內的青原山得名。
以元代吉安路得名。元朝時合吉水州、安福州設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
五代十國南唐保大八年(950年),置吉水縣,因贛江與恩江合于城南湖洲,二水繚洲間像“吉”字,故名。
以境內的峽江得名。贛江流經此處,江流峻急,勢如三峽,故有峽江之名。
原為新淦縣,以境內的紫淦山、淦水得名。”1957年為避免生僻字,改為新干縣。
以境內的永豐水(永豐鄉水)、 永豐山得名。傳說永豐山上有石乳,石乳是紅色的時候則當年干旱,石乳是白色的時候,則這一年會豐收,因此取名永豐山。
有一種說法,以境內盛產嘉禾得名。清道光《泰和縣志》:泰和縣“以地產嘉禾,為和氣所生,故名”。嘉禾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在古代,把一禾兩穗,兩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長異常的禾苗稱為“嘉禾”。
以境內的遂水(龍泉江)得名。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為龍泉縣。1914年,因與浙江省、貴州省龍泉縣重名,改為遂川縣。
有一種說法,五代時期,境內一帖寫有“萬民以安”的石符,故設置萬安鎮。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置萬安縣,寓“萬民安康”之意而得名。
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安復縣為安?h,寓“安寧幸!钡囊馑。
三國時期吳寶鼎二年(267年),置永新縣,寓“永遠除舊更新”之意而得名。
因四面高山聳立,像口“井”,且山間有小江(當地稱溪為江)流過,在小江(溪)南側山坡上建起了“井江山村”。又因“江”的讀音與“岡”字相同而得名。
清初建村于小溪環繞似“井”狀的山坑中,得名井江山,后依方言稱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