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 1949年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0年-1952年屬四區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屬四區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3年-1955年屬達井鄉管轄。 1956年-1957年屬西固壁鄉管轄,駐西固壁。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屬四區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屬四區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克栳會鄉管轄,駐克栳會。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根據2017年3月昔陽縣人民政府昔征發(2017)16號《昔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東莊村等十一個村更名的批復》文件,將木克栳會村更名為克栳會村。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克栳會鄉管轄,駐克栳會。 1958年屬大寨公社管轄,駐地南關。 1959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5年屬達井鄉管轄。 1956年-1957年屬西固壁鄉管轄,駐西固壁。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60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西固壁鄉管轄,駐西固壁。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克栳會鄉管轄,駐克栳會。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61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克栳會鄉管轄,駐克栳會。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61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60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地北界都。 1961年-1983年屬瓦邱公社管轄,駐大瓦邱。 1984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2001年3月,撤鄉并鎮,瓦邱鄉并入界都鄉,轄23個村民委員會。 2001年7月,屬界都鄉管轄至今。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5年屬小東峪鄉管轄。 1956年-1957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60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地北界都。 1961年-1983年屬瓦邱公社管轄,駐大瓦邱。 1984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2001年7月,屬界都鄉管轄至今。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5年屬小東峪鄉管轄。 1956年-1957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60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地北界都。 1961年-1983年屬瓦邱公社管轄,駐大瓦邱。 1984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原屬于瓦邱鄉,合鄉并鎮后,2001年7月,屬界都鄉管轄至今。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5年屬小東峪鄉管轄。 1956年-1957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60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地北界都。 1961年-1983年屬瓦邱公社管轄,駐大瓦邱。 1984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2001年7月,屬界都鄉管轄至今。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60年屬閆莊公社管轄,駐地閆莊。 1961年-1983年屬瓦邱公社管轄,駐大瓦邱。 1984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1958年屬皋落公社管轄,駐地皋落。 1959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60年屬閆莊公社管轄,駐地閆莊。 1961年-1983年屬瓦邱公社管轄,駐大瓦邱。 1984年屬瓦邱鄉管轄,駐大瓦邱。 2001年7月,屬界都鄉管轄至今。 |
春秋屬晉地。 明屬樂平仙游鄉昔陽都。 清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降縣為鄉,區劃未變。 民國初年屬古肥鄉。 1914年,屬昔陽古肥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二區。 1938年5月,屬昔東縣。 1940年,昔東劃為6個區,屬六區,駐地峪掌。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區,駐東冶頭。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四區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3年-1957年屬西固壁鄉管轄,駐西固壁。 1958年屬東冶頭公社管轄,駐地東冶頭。 1959年-1983年屬界都公社管轄,駐北界都。 1984年屬界都鄉管轄,駐北界都。 2018年11月29日昔政發(2018)98號昔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撤并毛家山等18個行政村的批復。 前車掌村、里車掌村合并為車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