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興社區簡介 祥興社區成立于1998年,原名為祥興居委會,2003年改名為祥興社區,位于郎溪縣城區寧蕪路以東,區域面積2平方公里,社區內有常住戶2119戶,實地人口7246人,共劃分11個居民小組。區內單位有13個,文化活動場所1處,3所學校,大型超市1個,醫療衛生點6處,社區內出租房60戶,暫住人口231人。特種行業30家,公共娛樂場所17家,修理業等行業19家,合計66家。 祥興社區辦公與服務用房面積達380平方米,建有社區服務站,社會保障工作站及計劃生育服務室;設置了社區警務室、圖書閱覽室和多功能活動室;構建了社區創建、治安、法律、文體等群眾志愿隊伍,緊密結合社區建設和居民需求開展活動;開展了以弘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為主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針對社區黨員數量多的特點,積極開展社區黨建工作。 隨著國家民生工程的開展,祥興社區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23戶330人、2008年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達1394人、2008年發放享受2007年社會養老保險補貼有204人、企業享受遺囑生活困難補助23人、下崗失業人員360人、企業職工退休人員224人、幫扶下崗失業-12人、中秋節勞動局慰問困難殘疾下崗失業人員9人、辦理申請小額貸款12人。 近幾年來,祥興社區建設的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先后獲得市縣級“五個好社區黨組織”、“先進單位”、“平安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村(社區)”、“零就業家庭先進所(站)”等榮譽稱號。一個安居樂業、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日趨成熟。隨著縣委全面打造“平安郎溪”的戰略方針進一步落實,祥興社區將會更和諧地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祥興社區設總支部一個,下設三個支部,黨小組9個。總支部書記鄭銀東,副書記羅業斌,支委陳文績,共有黨員148名,其中女黨員20名。 |
建平鎮平港社區位于郎溪縣縣城郊,地理位置優越。村改居后,平港社區實際人口15000人(其中農業人口約6000人,非農業人口約9000人。)規劃人口近29000人。原東郊村村轄17個村民組保持不變,另加十個居民小組。社區設黨總支一個,總支書記周慶友、副書記楊金蓮,支委3人;設黨支部3個,黨小組7個,有黨員88名,其中女黨員10名。
一直以來,平港社區黨總支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五個好”社區黨總支部為目標,大力加強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社區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兩委干部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要求,腳踏實地,扎實苦干,團結帶領群眾走上富民強村之路。
當前為深入開展學習-精神及建設美好鄉村,全社區黨員、干部在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緊緊圍繞“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美好新平港”的主題,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掀起全社區學習實踐活動的熱潮。 |
文昌村位于建平鎮以東,距縣城4公里,祥化路、郎凌公路穿村而過。
2005年2月由昌明、郝家兩個村合并而成立的,以舊時“文昌保”之“文昌”而命名。全村轄羅山、鮑家棚、四井、老莊、宗家園、土村、高灣、徐灣、良村、八口塘、昌明、丁村、老灣、劉灣、林山寺、郝家、新莊、林場、官田沖等19個自然村(26個村民組),1030戶,3672人,農民承包可耕地3760畝、山地、林地2000畝,可養水面500畝。
該村自然風光優美,境內的龍須湖水庫、紅山、高大山、飛山等都是發展旅游的依托。境內的林山寺、望娘廟、天子橋、官田沖等古跡更使發展中的文昌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文昌村現有26個村民組,人口3976,黨總支下轄3個黨支部,黨小組7個,黨總支部書記張全貴,副書記宋福生、王璐,支委2個,黨員81人,其中女黨員9人,該村現有面積10平方,一個新農村示范點——四井村民組,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文昌村黨總支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創建“五個好”村黨總支為目標,大力加強村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村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
建橋村概況:
建橋村位于建平鎮西北5公里處,214省道穿村而過,轄區面積14.5平方公里,25個村民組,1152戶,4088人。所有自然村都通了道路、自來水、電、電話、和有線電視,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農民人均年收入6200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村境內無工業零工業污染。農業上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水田只少量施用有機肥料。擁有耕地3750畝,可養水面1000余畝。農業生產種植業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油料作物有油菜;養殖業有豬、羊、雞、鴨、鵝等畜禽,均由農戶專業合作社圈養和農戶散養。水產養殖主要有特種魚、蟹、青蝦、泥鰍等水面養殖已成規模,無污染。林業上,退耕還林工作抓的較好,改變了不合理的坡地利用模式,生態公益林保護較好。綠化覆蓋率高,環境質量好。村認真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法規,村轄區內無濫墾、濫伐、亂采、亂挖現象,近幾年內未發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