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豐村距縣城12公里,全村有5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353戶,1477人。有黨員45人,其中男40人,女5人;漢族15人,少數民族30人;25歲以下4人,26-35歲5人,36-45歲20人,46-54歲4人,55-59歲3人,60歲以上9人;專科3人,中專3人,高中3人,初中26人,小學10人。全村有耕地面積924.15畝(其中:田633.65畝,土290.5畝)。近年來,望豐村群眾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茶葉、果品產業,已發展成為茶葉專業村,現有優質茶葉基地3600多畝,已產生效益1000多畝,果品基地600多畝,2009年茶葉、果品分別助農增收40多萬元和20多萬元。
在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望豐鄉黨委、政府十分注重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育,分別成立有望豐村果品協會和望豐茶葉專業合作社,果品協會有會員81戶,茶葉專業合作社有會員186戶,農村經濟組織強化技術指導,拓寬銷售渠道,完善運行機制。果品協會在每年梨子成熟季節,由協會與貴陽、凱里、榕江等地老板聯系,老板直接開車到望豐村收購梨子,會員統一采摘進行銷售。茶葉協會在每年采茶季節,由茶葉協會加工廠負責收購茶青,統一收購標準及價格,2009年合作社茶葉加工點收購會員春茶加工就達到3000多公斤,加工成茶葉成品近1000公斤,收入達到20多萬元,純利潤收入達到5萬多元。 |
烏迭村位于鄉政府駐地南部,距鄉政府1.5千米。海拔917米。東接丹江鎮腳雄村,南抵羊卡村,西靠三角田村,北鄰望豐村。山腳建村,住地稍平。房屋為木質瓦頂吊腳樓結構,呈塊狀聚落,坐南向北,苗族李姓居住,現有戶數115戶,人口491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已修通鄉村公路,望豐至羊卡到烏局公路直通寨腳。1990年接通國家電網,廣電,電信,移動網絡已全覆蓋。民俗有敬橋節,端午節,吃新節,苗年節,十三年一次的鼓藏節。該村由于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經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6.21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3765565911。 |
位于鄉政府所在地南部3.5千米,東接五星村,南抵烏局村,西靠三角田村,北鄰烏迭村。海拔940米,苗族為主,有淳、李、顧、吳、潘、余等6個姓氏。村中有形如大傘的水杉樹,四季常青,茂盛常綠。住地較平,坪上建村,呈坳中環形,塊狀聚落,坐南向北。房屋為木質結構瓦頂建筑。望豐至烏局公路橫穿寨子而過,現有住戶188戶766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民俗有爬坡節,吃新節,苗年節,鼓藏節等傳統節日。該村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山鄉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2.1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885828995。 |
烏局村位于望豐鄉人民政府駐地6千米,海拔945米,已修通鄉村公路,望豐至烏江公路貫穿寨中。東接五星村,南抵烏江村,西靠烏響村,北鄰羊卡村。全村為吳姓,現有住戶145戶,人口594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茶葉產業和養殖業也在不斷興起。烏局村雖是侗族,但已與苗族同化,民俗大已雖苗族,有爬坡節,吃新節,苗年節等傳統節日。轄面積為3.1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208559895。 |
青山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部6.5千米。海拔1130米。東接郎德鎮楊柳村,南抵望豐村,西靠三角田村,北鄰郎德鎮烏吉明村。轄4個村民小組,苗族為主,以李、余、潘三個姓氏居住。山坳建村,住地斜平,塊狀聚落,我房屋木質結構瓦頂吊腳樓建筑。有住戶104戶433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也有部分農戶在種植核桃和養殖黑毛豬。已初具規模。青山交通便利,上可至望豐達雷山,西可到舟溪凱里去貴陽,北可到烏瓦下報德至郎德。90年通電,89年修通鄉村公路,2001年擴建通車,2012年擴建為水泥硬化路。廣電,電信,聯通,移動網絡已全覆蓋。民俗有端午,吃新,苗年等傳統節日。建有衛生室,村委辦公室,運動場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轄面積為5.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3985823707。 |
三角田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部5千米,距雷山縣城18千米,系三角田村委會駐地。海拔1160米,1990年通電,1993年通公路。半坡建村,住地傾斜,房屋為木質結構瓦頂吊腳樓建筑。呈沿坡梯形,塊狀聚落,坐北向南,苗族李,余,劉等姓氏居住。現有戶數280戶932人。出產水稻,紅薯,玉米,洋芋等,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部分村民已以種植茶葉和養殖業為主,三角田茶場遠近聞名。三角田村內有著名的五岔路,是雷山爬坡節最為隆重,人數最多,活動時間最長的一個踏青節日。農歷四月的第一個馬場天開始舉行,連續三個馬場日。特別是第二個馬場日最為熱鬧,要連爬三天,第一天在五岔路,第二天到三角田拗口,第三天到青山路口和南極臺斗牛場,人山人海。雷山,凱里,麻江,丹寨等附近人們都來看熱鬧,很多斗牛,斗鳥,斗雞,賽馬的愛好者都紛紛拿自己出的寵物來展示,斗贏了還有豐厚的獎金。過程非常的有意義,所以爬坡節久經不衰,這也成為了雷山旅游的一個品牌之一。該村由于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山鄉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經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1.23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085251896。 |
位于鄉政府駐地西部16千米,距縣城28千米。海拔951米。東接甘益村,南抵排肖村,西靠烏這村,北鄰豐塘村。雷舟公路通村而過,靠山建村,住地斜坡,房屋為木質結構瓦頂建筑,塊狀聚落,坐東向西,苗族中裙苗居住。公統村轄松九,羊過,新寨,排虎,新開,上寨,下寨七個自然寨。各自然寨都已修通鄉村公路。全村現有住戶253人戶1117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農作物。州人民政府原扶貧點在公統,州政府在公統排虎坡上種植有楊梅基地,這幾年正是盛產期,望豐鄉連續幾年在公統舉辦楊梅節,效果很好。引來了凱里,都勻,貴陽,四川各地的游客。游客自己采楊梅,品嘗原汁原味的山村果品,還能看到苗族習俗的表演,體驗非遺苗藥的療效。公統村建有學校,醫院,變電站,林業等基層單位。習俗有爬坡節,吃新節,苗年節等傳統節日。該村由于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山鄉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經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4.21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8985283008。 |
豐塘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北部20千米,距縣城32千米。海拔830米,東接郎德鎮烏肖村,南抵甘益村,西靠凱里市舟溪鎮青山村,北鄰凱里市舟溪鎮青杠村。中裙苗文,楊姓居住。現有住戶158戶656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農作物。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部分村民還發展種植了梨子,楊梅,核桃等果品。坡腳建村,住地傾斜,環坡梯形,塊狀聚落,坐東北向西南,房屋為木質結構瓦頂吊腳樓建筑。雷舟公路寨腳而過。建有學校,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廣電,電信,移動網絡等已全覆蓋。民俗有吃新節,苗年節,春節等傳統節日。該村由于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山鄉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經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4.3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885128029。 |
排肖村位于望豐鄉西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3公里,東接三角田村,南接烏響村,西抵丹寨縣南皋
村,北與凱里市接壤。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共有247戶1156人。0黨員21名,其中女黨員3人。總
耕地面積930多畝,稻田537.28多畝,土400多畝。2010年人均純收入2098元,人均占有糧390公斤。 |
甘益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北部18千米,距縣城30千米。海拔1020米。甘益村轄甘益,青杠,石板,叢木四個自然寨。現有住戶459戶1777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農作物,現部分農戶還發展了茶葉種植和辣椒種植。甘益已修通鄉村公路。廣電,電信,聯通,移動網絡已全覆蓋。甘益系中裙苗,服飾與公統,舟溪一樣。民俗除了苗家的吃新節,苗年節外,他們還過春節和元宵節。轄面積為9.23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3985836803。 |
烏這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部18千米,海拔1050米。東接排肖村,南抵丹寨縣南皋鄉竹留村,西靠丹寨縣南皋鄉排寨村,北鄰公統村。苗族中裙苗居住,現有住戶62戶232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農作物。部分村民還發展種植茶葉和養殖黑毛豬。2004年通公路。廣電,電信,聯通,移動網絡已全覆蓋。烏這地處雷山,丹寨,凱里交界。民俗有吃新節,苗年節,春節等傳統節日。轄面積為3.1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985558339。 |
榮防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南部8千米,距縣城20千米。海拔1030米,東接烏江村,南抵烏的村,西靠丹寨縣南皋鄉竹留村,北鄰掌窩村。苗族為主,以李姓為主居住。山腰建村,住地斜陡,房屋為木質結構瓦頂吊腳樓建筑,呈環山梯形,塊狀聚落,坐西向東。現有住戶192戶672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農作物。近幾年部分村民還發展種植茶葉。已通電通公路,電信,聯通,移動網絡已全覆蓋。民俗有端午節,吃新節,苗年節等節日。該村由于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山鄉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經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2.1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8385804016。 |
掌窩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南部7千米,距縣城19千米。海拔1140米。東接烏江村,南抵榮防村,西靠烏響村,北鄰烏響村,侗族為主,全為吳姓。領上建村,住地平坦,兩邊山洼稍斜陡,房屋為木質結構瓦頂吊腳樓建筑,塊狀聚落,坐西北向東南。轄三個自然寨。現有住戶155戶621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農作物。掌窩村已修通鄉村公路,上可至五岔路到望豐至雷山,下可走烏江至五星到雷山。廣電,電信,聯通,移動網絡已全覆蓋。雖是侗族,但已于苗族同化,民俗有端午節,吃新節,苗年節等。轄面積為2.1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085233553。 |
位于鄉政府駐地西南部30千米,距縣城42千米。海拔920米。東接大塘鄉獨南村,南抵丹寨縣興仁鎮烏哩村,西靠丹寨縣南皋鄉竹留村,北鄰榮防村。短裙苗居住,有335戶5366人。出產水稻,紅薯,玉米,洋芋等農作物,部分村民還種植了茶葉和核桃。烏的村已修通鄉村公路。廣電,電信,聯通,移動網絡已全覆蓋。烏的村是全縣唯一的一個集短裙,中裙,長裙三種服飾的苗家聚居地。散發出濃厚的苗族文化氣息,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典型村落。該村由于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山鄉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經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4.5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286373847。 |
烏響村位于鄉政府駐地西部8.5千米,距縣城21千米。海拔970米。東接羊卡村,南抵掌窩村,西靠丹寨縣南皋鄉竹留村,北鄰排肖村。公路直通村委會和所轄的幾個自然寨。現有住戶260戶986人,出產水稻,玉米,紅薯,洋芋等農作物。部分村民還發展養殖黑毛豬和種植獼猴桃等。烏響村還酷愛斗牛,一代牛王“雷公山牛王”就是在這里開啟了它一生輝煌的牛王之路。牛王臨終時主人還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是對牛王在斗牛界中的奉獻和地位的最高敬意。烏響村的民俗有爬坡節,吃新節,苗年節,十三年一次的鼓藏節等。該村由于保護好具有的文化載體,聚居耕作生息領地和突出的地理,歷史,民族屬性的特征及山鄉自然生態景觀。于是經申報獲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個部委于2013年批準為中國民族傳統村落名錄。轄面積為4.23平方千米,郵政編碼為557103,長途區號為0855,所跨行政區域望豐鄉,村支書或主任聯系電話:15870209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