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臨泉縣黃嶺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臨泉縣黃嶺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境內原有東漢阜陽侯國。從東漢永初二年(108)劉顯被封為阜陽侯開始,至永建元年(126)劉顯被封為厘王,繼承濟南王止,阜陽侯國只有18年。劉顯為阜陽侯時,其夫人死后安葬于黃嶺,故有皇后陵之稱,傳皇后陵曾有黃色神牛出沒,故名黃牛嶺,簡稱黃嶺。黃嶺村:是黃嶺鎮政府駐地,流鞍河東西穿境而過。轄7個自然村,即黃嶺、東寨、西郭莊、常莊、張莊、何莊、柿園。總戶數1543戶,總人口6566人,耕地面積3874畝。

大劉行政村坐落在黃嶺鎮最東邊,北鄰白廟鎮、張營鄉龍安沙,東鄰田橋鄉,南鄰馮辛行政村,西鄰黃嶺行政村,離鎮政府最遠的村有4公里,人口是5302人,耕地面積4212畝,共有9個自然村,9個村名小組,共有黨員57名,總支一個。

大劉經濟:

1、大劉行政村的藥材種植,準備成立以劉金敬為首的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2、王莊自然村建成了寧興高標準養殖小區。

3、大莊自然村莊文秀建成了東風輪窯廠。

4、這兩個輪窯廠,可以轉移農民剩余勞動四百多人,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馮新村位于黃嶺鎮東部,該村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土地肥沃,是生產糧食的重要村,人杰地靈,環境優美。全村有6875人,74名黨員,轄10個村民組,耕地面積5528畝,1個黨總支。村“兩委”班子按照“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執政為民,甘于奉獻”的理念,積極帶領廣大群眾求真務實,團結進取,扎實苦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近年來,馮新村黨組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緊緊圍繞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這一目標,堅持發展特色經濟,形成了種植養殖基地,成立了無公害的蔬菜大棚,做到了春中秋冬收和秋種春夏收,使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蔬菜上市,建有蘑菇大棚10多個,養豬場4個,該行政村為方便人民服務生產生活,多方籌措資金,為全行政村修建5公里水泥路,3000多米柏油路,切實做到為民“做好事”“辦實事”。

馮新村計劃生育工作多年來堅持以村為主,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這一中心,建立健全經常性工作機制。該村在發展經濟,推動全村各項事業進步的同時,不斷加大和諧社會的建設力度,能經常做到對貧困戶,特困戶,計劃生育家庭戶關心照顧,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各方面的困難。目前全村社會安定和諧,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2011年被鎮黨委評選為先進黨組織。

馮營村地處黃嶺鎮東南,距黃嶺集3.5公里處,轄六個自然村(馮營、大張莊、朗莊、李莊、楊莊、洪莊),總戶數877戶,總人口3526人,耕地面積3036畝,全村黨員74名,設一個總支下轄三個分支。一分支24名黨員,支部書記馮協成;二分支黨員28名,支部書記馮立民;三分支黨員32名,支部書記侯磊。

該村2007年成立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4人,在2006年各項工作中被臨泉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近年來,村“兩委”重點圍繞新新農村的“五句話”的要求,全面抓好新農村建設。目前,全村基本實現通電、通水、通有線電視、通廣播、通電話、通互聯網。

農業產業以小麥、玉米、紅薯、大豆為主導產業,以棉花、、芝麻、大蔥為輔導產業,戶辦養殖廠3個,轄區內小型企業12個。

八里坡村位于黃嶺鎮南3公里處,坐擁黃嶺鎮的“南大門”,黃瓦路穿境而過,是黃嶺鎮首個各自然村之間通柏油路的村,交通方便,南鄰山羊名鎮瓦店,北依鎮中心黃嶺集。本村下轄10個自然村,現有人口5285人,1026戶,耕地面積5121畝,10個自然莊,擁有黨員60名,設立總支1個,分支2個,現有村兩委班子7人,兩委班子配備齊全,班子成員之間團結狀況良好,干部年青化,具有較強的戰斗力,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本村種植養殖各具特色,村級事務管理比較規范,村各項工作名列前茅。為完成“十二五”規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

秦莊村位于黃嶺鎮政府南1公里,是黃嶺鎮的南大門,該村于2006年8月由秦莊村和高莊村合并而成,目前,全行政村轄7個自然村1213戶,總人口5487人,耕地面積共4377畝,該村于2007年成立了黨支部,共有黨員32名,村支部3人組成,村委會5人組成。

近年來村“兩委”重點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五句話”的總要求,全面抓好新農村建設。目前全村實現了通電、通廣播、通電話,通水工程正在籌建過程中,2011年下半年實施,全村修建村村通道路3.5公里,下半年4.5公里,水泥路即將實施。

農業、產業以小麥、玉米為主導產業,以大豆、芝麻為輔導產業,村內戶辦養殖業1個,水泥預制場1個,建筑隊7個,蔬菜專業合作社1個。

何洼行政村位于黃嶺鎮政府三公里處,交通順利,經濟繁榮,田龐路穿境而過,東與秦莊交界,南與前洼村,西與彭寨村而上,全村總面積5.8平方公里,轄4個自然村莊,13個村民組,1120戶,總人口5180人,耕地4156畝,該村2008年成立黨總支3個,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7人,有公辦小學兩所,民辦小學一所,達800余人。

近年來,村“兩委”重點圍繞新新農村的“五句話”的要求,全面抓好新農村建設。目前,全村基本實現通電、通水、通有線電視、通廣播、通電話、通互聯網,修建村村通道路3公里處。

農業產業以小麥、玉米、紅薯、大豆為主導產業,以棉花、花生、油菜為輔導產業,戶辦養殖廠2個。

前林村位于黃嶺鎮的西部,交通便利,商貿繁榮。黃前路,前趙路,前陳路,穿境而過,流鞍河位于我村北部,水利資源豐富,交通、水利便利。該村于2007年3月份由前林村和代莊村合并而成中心村,全村面積3公里,轄8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62人,耕地面積3366畝,總戶數1216戶。該村于2008年成立了黨總支,下設3個分支部,共有黨員50名,67名村名代表。

近年來,村“兩委”重點圍繞新農村的建設的總要求,全面抓好新農村建設。目前,全村基本實現了通電、通有線、通廣播、通電話,到年底我村戶戶使用自來水,修建村村通道路6條,長達5公里。

西齊莊村位于臨泉縣黃嶺鎮的西北約3公里,流鞍河上游的南岸,黃嶺、龐營、三橋的柏油路貫穿該村,交通十分便利。該村境內流鞍河水近472畝,屬于村集體所有的大小池塘有60多畝,水渠長度約3000米。該村現轄7個自然村莊,分別是趙莊、齊莊、崔老家、土橋、柳樹莊、桂張莊、林張莊。農戶1238戶,人口5482人,耕地4232畝。齊莊村村兩委班子健全,村兩委成員7人,村計生專干2名,村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0黨員54名,兩委班子始終團結具有凝聚力、戰斗力,各項工作始終排在全鎮前列,多次被縣鄉評為先進單位。

侉子營行政村位于黃嶺集西北部,北鄰白廟鎮,西鄰桐城鎮,南鄰龐營鄉,西鄰龐三公路黃三路川村而過,交通順利,本村有6個自然莊,810戶3130人,耕地面積2810畝,該村于2007年成立黨支部,共有黨員28人。

近年來村“兩委”重點圍繞抓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民勤勞致富,鼓勵部分村民搞養殖、種植,涌現一批勤致富帶頭人。

侉子營自然村:村民張耀法,經過致富扶助,興蓋占地八百多平方米的養豬,每年出欄一百多頭,年純利潤六萬多元。

侉子營自然村:村民崔保平在福建晉江開辦廢品收購點,每年年收入10多萬元。

侉子營自然村:崔繼先在福建晉江自有挖掘機兩臺,每年純收入30多萬元。

大陳營自然村:村民陳峰在家自建高標準養雞場,占地800多平方米,每年純收入五萬多元以上。

大陳營自然村村民陳戰爭在廣東深圳承包大型公路、橋梁建設,年純利潤300萬元以上。

西張莊村室原張莊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該村為了區別合并后的兩個行政村名,特設西張莊行政村為原張莊行政村和前谷行政村合并后的總稱,兩個行政村,交通便利,商貿繁榮。縣龐黃柏油路穿境而過,流鞍河水蔥村西頭經過后流向泉河,清清的河水滋潤了我村兩千多畝良田,所以說水陸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目前,全村總面積大約4.1公里,轄9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1081戶,總人口4265人,耕地面積4675畝,該村于2008年成立了村黨總支部,1個村黨小組,30名黨員,村名代表數61人,并于2008年村總支工作中,被鎮評為先進黨組織。

近年來,村兩委重點圍繞新農村建設“五句話”的總要求,全面抓好新農村建設,全村實現了通電、通水、通有線電視、通廣播、通電話,修建村村通道路6千米,農業產業以小麥、大豆為主要產業,戶辦養殖場10個,種糧大戶4個,我村會隨著改革的春風,會前途無量。

后集行政村是2006年8月由原程營行政村和后集行政村合并而成。本村位于黃嶺西南9公里處,與瓦店鎮侯寨村相鄰,南靠臨姜路,與臨姜路緊緊相通的是瓦龐路,南北交通方便。目前,全村面積達3平方公里,轄13個自然村,28個村民組,1656戶,總人口6980人,耕地面積6650畝,該村于2006年成立了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49名。

今年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全村重點圍繞新農村建設。目前,全村實現了通電、通有線電視、通電話、修建村村通公路4公里,開挖地頭排水溝10余條。

農業生產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蔬菜、棉花為輔。全村在村“兩委”的帶動和幫扶下,擁有致富能手多名,其中岳建華年輕力壯,自家擁有2臺小型挖機,年收入達10萬元左右;程九學時一位退居領導崗位的老支書,做建材生意已達10余年,新農村超市帶頭人程迎春利用自家優勢,率先經營農民日用品、農業種子、化肥、農藥,極大方便了農民生活、生產,除此之外,還有剛建一年多的聯營磚窯廠、建筑工程隊3個,這些都極大地解決了男女部分在農閑拿勞力,大力地推動了新農村的建設。

彭寨村處黃嶺西南五公里處,田龐路旁,西于流鞍河龐營鄉相鄰,南本鎮張莊村,東何洼、洼張莊,北流鞍河。人口5240人,1200多戶,耕地4800畝,七個自然村,7個村民組,黨員74名,三個分支部,一個黨支部,即谷集為第一分支,老彭寨為第二分支,前彭寨為第三分支,彭寨為黨總支部。

七個自然村分別是:后谷集、大崔莊、前彭寨、老彭寨,彭孫莊、彭桃園、彭小廟。

彭寨村主要種植為主,如小麥、玉米為主要農產品,崔莊主要種植紅芋,前彭寨主要種植蔬菜。

谷集養殖廠主要養豬,如養殖戶谷廷賢、谷靜、前彭寨養豬戶彭景山。

加工業主要有兩戶,彭小廟趙玉黨塑料粒子加工,彭連三免燒磚廠,辦當中塑料加工業。

前彭寨彭全山、崔自連破爛收購點。

黃嶺鎮前洼村地處黃嶺鎮西南部,該村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土地肥沃,是生產糧食的重要村,人杰地靈、環境優美。全村有5090人,56名黨員,村兩委干部6人,轄10個村民小組,耕地4999畝。

2012年9月,前洼村黨支部根據群眾意愿和實際情況,新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新建成的村活動場所面積478平方米,并達到了“八有”。主要做法是把好“三關”:一是選址把好群眾利益關。村黨總支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對全村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遵照群眾意見和歷史沿革,在兼顧群眾利益的前提下,沒有增加群眾負擔,在原村部翻建新村室兩層樓房。二是籌建資金把好經費開支關。自籌資金22萬,結合上級財政資金,共投入377250元,用于村室建設。三是確保質量把好建筑質量關。成立了村部建設項目質量和財務監督小組,將所有開支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并初步搞好環境的美化、綠化和地面硬化。

新的村級活動場所建好后,規范了活動場所的標牌和功能,設置了辦公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室,圖書室、孕檢室。規范了活動場所相關配套設施,實行輪流值班的方式進行日常工作和維護。該村積極探索充分發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服務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凝聚群眾的基層陣地作用,黨員活動室經常向群眾開放,讓群眾共享建成后的活動場所的功效,村民隨時可以到村室的圖書館去看自己喜歡的書籍,并利用電腦網絡為農民提供各種致富信息和市場行情。近年來,前洼村黨組織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緊緊圍繞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這一目標,堅持發展特色經濟,形成優質小麥種植基地。

去年以來,前洼村通過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色工作機制,前洼村積極落實村兩委值班制度,從村書記到村兩委委員,每個人都排進值班表,兩人一班。這種值班制度的形成,一是讓老百姓可以隨時到村兩委辦事,二是強化了村兩委委員為民服務的意識。前洼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推動全村各項事業進步,不斷加大和諧社會的建設力度,能經常做到對貧困戶、特困戶、計劃生育家庭戶關心照顧,為他們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目前全村社會安定和諧,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性爱网站一区二区 | 日本人妖视频一区一区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看片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