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隆昌市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隆昌市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古湖街道辦事處地處四川省隆昌縣西部,所轄區域以隆昌河為界西區,以整村劃入為原則,幅員面積29.8 平方公里,轄15個村,9 個社區;總人口10.6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萬人,外來居住人口2 萬人,城鎮人口比例達到71.16%。

古湖街道辦圍繞“工貿強縣”和建設風格獨具的“新興經典文化旅游城市”的總體目標,重點發展城市經濟、旅游、商貿經濟,著力打造宜居魅力的環境,推進城市特色化進程。

2019年,將龍市鎮大云村、賀家灣村、涂家場村、普照村、黃坡村、林峰村、騎龍村、兩路口村、堰塘灣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古湖街道管轄,古湖街道辦事處駐康復西路一段2號。

金鵝街道地處隆昌縣中心,為縣城所在鎮。幅員面積 57 平方公里。鎮轄 28 個村, 353 個社, 15 個社區, 223 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 14.5 萬人。金鵝鎮交通發達,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國道川云東路、西南出海輔助通道隆納高速公路、隆敘鐵路、鄧隆公路匯集于此,是川東、川南地區陸路交通樞紐,有“川東大門”、“川南門戶”之稱。金鵝鎮工業發展好,有工業企業 445 戶,宏術工業、四海實業、天視鏡具、佳宴釀造、玻璃儀器、長安棉麻等一批規模企業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金鵝鎮商貿繁榮,歷來是川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有化纖等十余個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批發市場,商賈云集,有商家和個體工商戶 5000 余戶。金鵝鎮農業產業化特色突出,是全國重要的水禽生產基地;建有全國最大的禽苗批發市場,年交易鴨、鵝等禽苗 1.2 億羽,交易額 2.16 億元。金鵝鎮城區人居環境優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打造出了一個綠樹成蔭、整潔、頗具現代氣息,建成區面積達 11 平方公里的新城區。金鵝鎮為川南古鎮,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全國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兩代牌坊群,有風景秀麗的古宇湖風景區等名勝古跡,年接待各地游客達 20 萬人。

金鵝鎮黨委、政府以“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為總目標,以全面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為重點,團結帶領導全鎮人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與時俱進,勵精圖治。

2003年,全鎮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3.79 億元,比 2002 年(下同)增長 11.3% ;實現農業總產值 10160 萬元,增長 11.4% ,糧食總產量 19000 噸,基本持平;農民人均純收入 2430 元,凈增 175 元。企業總產值達 9.1 億元,增長 20% ,其中工業企業產值達 5.79 億元;財政總收入 2606 萬元,同比增長 12.2% 。

金鵝鎮是全省鄉鎮經濟綜合實力 300 強之一,是國家級第五次人口普查先進集體,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市級小康鎮,市級農村“-”學教活動及“三級聯創”先進單位,市級最佳文明單位。.

2019年,撤銷山川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鵝街道管轄,金鵝街道辦事處駐隆瀘大道330號。

隆昌縣轄鎮。清末設響石鎮,1940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復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51平方公里,人口4.8萬。公路通縣城。轄寶峰、長橋、高洞、永高、羅堂、鑼鼓、觀音、石硤、官主、天成、龍鳳、南沖、巫山、河壩、海螺、水口、老林、巴山、柿子、桃園、吉慶、醬園、石廟、壩上、大屋、園倉、永安、小咀、喜神、鷹咀、群樂31個村委會和響石山居委會。鄉鎮企業有水泥、采煤、農機、食品等廠、礦。農業主產水稻,兼產高粱、花生、蔬菜、席草,養殖生豬、蠶。是縣西南農副土特產品的主要集散地。

隆昌縣轄鎮。1951年置圣燈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34.4平方公里,人口2.4萬。鄧(井關)隆(昌)、樂(只)響(石)公路過境。轄牯牛、石板、圣光、天螺、大橋、小河、五口、白荊、三臺、二郎、天峰、梨園12個村委會和樂只、圣燈2居委會。煤、天燃氣礦藏豐富。鄉鎮企業有建工建材、氣化工、采煤、機械、食品等廠、礦。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蔬菜。古宇湖風景區在境內。

黃家鎮位于隆昌縣西北,距縣城 27.5 公里,距內江市區 31 公里,距自貢市區 38 公里,且與富順縣和內江市中區接壤,區位優勢明顯。鎮內有太大公路(二級水泥路)與國道 321 線連接( 7 公里),場鎮距成渝鐵路(雙鳳火車站) 11 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椑木站) 14 公里,有 30 多條 100 余公里鄉、村、社公路連通全鎮,交通條件便利。鎮內現有人口 59639 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5800 人,共轄 31 個行政村, 2 個街村,幅員面積 72 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 34067 畝。地貌屬淺丘,雨量充沛,光照較長,土地肥活,自然條件較好。農牧業生產以水稻、小麥、蔬菜、水果、生豬、蠶桑等為主,傳統農業支撐著農民的主要收入。鎮內有天然氣、頁巖等工業資源;有黔峰寺、獅子山等旅游資源;有市級重點中學——黃家中學;有鎮辦中小學校 8 所;有醫院、金融、供電、通訊等服務設施。為人民生活、場鎮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鎮內主要以大江紙業為龍頭(市屬重點規模企業),酒、紙箱,建材為依托,發展有個體私營企業 550 家,貿易市場 3 個。 2003 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13142.8 萬元,農業總產值 11800.98 萬元,鄉鎮企業決產值 51502 萬元,財政收入 385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350 元,在全縣十八個鄉鎮中經濟發展指標位列第三,為聲鎮建設和發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黃家鎮是省建設廳評定的全省第一批縣域城鎮體系規劃二級鎮,是隆昌縣規劃發展的重點工業園區鎮,是內江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正在申報省級),是隆昌縣的第二大鎮,是隆昌縣首批驗收的“小康鎮”,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

  黃家鎮黨委、政府始終不渝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工貿農”的發展思路,堅持“強工業、調結構、增收入、控人口、促城建、節支出、保穩定”,突出“企業發展、結構調整、場鎮建設、招商引資”四個重點。目前,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穩定,正為實現“工業強鎮、城鎮重鎮、科技興鎮”目標而努力奮斗。

雙鳳鎮地處四川省東大門隆昌縣城西北部, 由原斧光鄉、雙鳳鄉、千安鄉組成,鎮政府設在雙鳳驛市街,距縣城22公里,行政區劃上地面積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94公頃,有小二型水庫、小一型水庫各1個。全鎮有一個居民居委會、13個居民小組,28個行政村,2圣乒葉‘村民小組。2002年底全鎮總戶數1.60萬戶,總人口4.82萬人,有成渝公路、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單、太大公路,雙廟公路穿鎮而過、村村通襯級公路.交適更絡四通.八達,有大平變電站、雙鳳供電所轄區供電兩絡遍布全鎮所有村社。電力充足,各項基礎設施齊全。

全鎮有3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3所完/J、?9所村級刊’、學, 1所中心幼兒園,6所民辦幼兒園。有教職工333人,在校學生8935人,有鎮級醫院3個,衛生站38·一文化中心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16個;

雙鳳鎮是內江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也是隆昌縣八唯-—的屬內匯市農村綜合能源試點鎮。 目前已建成1平方公里,通過對雙鳳霉的舊城改造及新區建設,到2U10年集接將達到3平方公旦,繼續搞好斧光、太耳集鎮的胡,劃設施,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到2010年將達到1千方公里的集鎮規模。搞好人民村、朝陽村的中心村建設。

2002年末全鎮有工業企業98個(其中:規模企業2個),實現工業產值17600萬元。在企業發展方面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繼續協調、扶持、服務現有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盤活閑置資產,發展我鎮工業企業,到2010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30000萬元。

該鎮地屬淺丘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50米。種植業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經濟作物以世蔗、花生、油菜為主, 副業以養豬、養羊、養蠶為主,特別是養蠶占全縣的五分之一,年發蠶種量4000張以上。2002年實現農業產值79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結合退耕還林發展特種種植和規模良種養殖,充分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已建成規模養殖洋二雜良種母豬場4個,洋二雜良種母豬繁殖基地2個,商品肉豬養殖場4個, 良種山羊種養殖場2個,商品羊養殖場1個。

因“山巒聚集、五龍聚首”而得名的龍市鎮,位于隆昌縣西南部,與本縣金鵝、圣燈、響石、迎祥、黃家鎮接壤。幅員面積 67 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 4.2 萬畝。鎮人民政府設在龍市鎮公園路,距縣城 15 公里。全鎮轄區 29 個行政村, 1 個居民委員會,共有 351 個社, 4 個居民小組;全鎮總人口 5.5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5.1 萬人。鎮內有農貿市場 3 個,學校 19 所(其中縣級中學 1 所,初級中學 3 所,小學 15 所),幼兒園(含托兒所) 17 所。有醫院 1 所,衛生站 55 個,醫療點遍布各村。

龍市鎮地形平緩,資源豐富,電力充足,通訊發達。境內除林峰山略高以外,其余均屬淺丘。龍市河呈半圓形環線整個場鎮。建有古宇湖和嚴家灘兩座水庫, 1 個自來水廠,提灌站、水渠、河道、蓄水池等水利基礎設施完善。礦產資源以石灰石礦、青石礦、煤礦、天然氣為主,其石灰石的含鈣量高,青石的耐壓度好,天然氣可供場鎮居民日常使用。勞動力資源豐富,每年外出務工人數達 12000 人以上,并有一批個體工商戶走進省城經商辦企業。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并在全縣率先實行了城鄉同網同價。光纖電視和電話線路均已架設完成,通訊信號覆蓋全鎮。

經過 2002 年的“交通三年大會戰”的開局奮戰,我鎮交通狀況得到極大改善。現有公路 105 公里,另有 40 公里正在修建。通往鄰鎮的道路已全部打通,其中通往迎祥鎮接通成渝公路的龍迎路、通往響石鎮的龍響路、通往前鋒的龍前路、經涂家場村通往縣城的龍金路均已投入客運。各村的公路網絡均已溝通,“鎮鎮通、村村通、社社通”的良好交通格局逐漸形成。

我鎮農業生產以種養業為主,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高梁、油菜、花生、柑桔等,養殖業則以豬、牛、羊、小家禽為主。近年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建成了云龍村為重點的柚子、枇杷、紅江橙、十月桔、西瓜等果木種植基地,以及以崇佛村為代表的飴糖加工、生豬養殖基地,并結合退耕還林和古宇湖風景旅游區綠化種植了麻竹 2000 畝、檸檬 500 畝以及枇杷、桃等名特優新水果 750 畝,規模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漸顯雛形。

隆昌縣轄鎮。1951年置界市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鄉,1985年復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64.5平方公里,人口4.8萬。通公路。轄葛藤、大河、花墳、四平、新房、井場、五里、龍臺、芋荷、桂花、柏樹、湖潭溝、金盆寺、朱家坪、李家咀、在星、天寶、吳家祠、天宮、高屋、石印、古堰、王家寺、包家山、槽房、潮水、段家、石佛、爛泥、察家寺、蔡家灘31個村委會和界市場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兼產油菜子、柑橘、花生、蠶繭。是縣北農副土特產品的主要集散地。.

2019年,將原迎祥鎮高廟村、涼山村和原周興鎮王布政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界市鎮管轄,界市鎮人民政府駐界新北路59號。

石碾鎮位于隆昌縣城東北部,駐地石碾山,距縣城7公里,幅員面積41.5平方公里,東面與漁箭鎮為鄰,南面與石燕鎮連界,東北角抵重慶市榮昌縣龍集鎮、榮龍鎮,西接普潤鄉,西南角接金鵝鎮,北面與周興鎮接壤。

石碾鎮有20個行政村,1個街村,2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804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67人,總產數為13215產。大部分為漢族,耕地面積19584畝,我鎮人口稠密,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為917人.

轄區內交通方便,公路總里程達151公里,有隆周路、石漁路、伍榮路、周伍路等公路貫穿全鎮,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部分實現了社社通。

石碾鎮是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鄉鎮,是農業大鎮,屬于淺丘陵地帶,土地肥沃,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高梁、油菜、花生。夏布編織和飼養生豬、仔豬是我鎮的傳統支柱產業,年產夏布15萬匹,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出欄生豬18020頭,外銷仔豬100000頭。

全鎮現有酒廠、預制構件廠、科技養豬廠、肉聯廠、建筑公司、大江集團公司等食品加工、農產品畜牧養殖加工,建材、建筑、夏布生產、加工,家具等行業。現有初級中學兩所,縣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兩所,村小四所,在職教職員工276人,在校學生達5512人,幼兒園托兒所六個。現有醫院三所,醫務人員41人。

柏林寺水庫地處隆昌上游,集水面積39.3平方公里,蓄水712萬立方米,主要供隆昌縣城生產、生活用水,以及對石碾、周興、普潤、金鵝鎮的農田進行灌溉,對成渝鐵路、成渝公路和縣城防洪保安都起到極大作用。

石碾鎮二00三年圍繞,“興科技、調結構、建場鎮、促增收、保穩定”;積極主動招商引資,加快工業化和場鎮仕i#程,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豬產業,鞏固發展夏布產業,積極發展蠶桑、水禽,依托市場,狠抓“生豬、夏布、蠶桑、水禽”四大支柱產業。促進農民人平增收150元。

隆昌縣轄鎮。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13年置石燕鄉,1956年建石燕橋鎮,1958年改新華公社,1981年更名石燕橋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復置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77平方公里,人口5.6萬。成渝、隆瀘鐵路在境內接軌。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過境。轄潘家、大竹、李家壩、桐梓園、楊柳井、龍潭、矮橋、四方井、黃牛埡、老君壩、檬梓、高家、舒家、三合、安家、鎖石橋、水口山、鹽井河、葉家溝、油房溝、新店、凈土、桐濟、仁郎、嘉謨、涂家壩、翟家、農樂、上流橋29個村委會和李市鎮、石燕橋、同濟橋3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采煤、乳白玻璃、造紙、釀酒、磚瓦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甘薯,兼產油菜子、花生、柑橘。盛產席草、蠶繭。隆昌種豬遠銷省內外。為縣東部農副土特產品的主要集散地。1994年為四川省全省經濟“兩百強鄉鎮”。

胡家鎮位于“四川東大門”-隆昌西南部,與富順縣交界,鄧隆路縱穿過境,交通便利,商賈云集,是隆昌縣較大的鄉鎮之一。

全鎮轄28個農業村,2個居委會,283個農業社。總人口49513人,其中農業人口45718人,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000畝,其中田30000畝,土6000畝。2002年,工業總產值2.3億元,農業總產值8012萬元,實現人均純收入2336元。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實踐“-”重要思想。一方面高度重視工業發展,抓住“內江交通三年大會戰”的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認真規劃、合理布局,基本實現舊場鎮的全面改造,并在付家建設工業園區,新招商引資企業4個,其中資金1000萬元以上企業1個,成效顯著。另一方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業收入,結合農業部的“再生稻高產示范區”、“生態農業家園”和“川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國家商品糧基地”等國家農業項目的實施,在全鎮掀起“穩糧、增收、調結構”的熱潮,發展了20000畝優質稻、20000畝再生稻、1000畝雜交竹、1000畝蠶桑、1000畝標準化稻田養魚……,使農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胡家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全鎮四萬余群眾團結奮斗、勵精圖治,開拓進取,鎮域經濟欣欣向榮,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相信明天的胡家會更美好!.。

云頂鎮位于隆昌縣南部,距城15公里,地處隆、富、瀘三縣交匯處。幅員面積50平方公,轄27個農村村,4個居委會。總人口4.3萬人,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7.2℃。

境內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有2萬畝森林,山上有豐富的石英砂、礦石、煤,壩下有58公里自流灌渠,2條河流,2.5萬畝良田,有效灌面95%以上。農業結構調整獨具特色。1萬畝稻魚工程,2000畝種草養畜工程。24家個體私營企業分布在金墨、白水灘兩個工業園區,并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公路、通訊、光纖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

云頂素有古寨之鄉的美稱。境內“夢幻奇峰”云頂山風景秀美,省級風景名勝---云頂古寨經歷600年滄桑,被文物專家譽為“千年古城堡,萬擔收租院,方圓百平方公里莊院的微縮景觀,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云頂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開放促發展,以開發促繁榮,以讓產權、讓資源、讓市場、讓利益的優惠政策,誠邀四海有志之士來云頂投資、發展。

普潤鎮位于隆昌縣北部,距縣城7公里,東與石碾鎮、周興鎮接壤,緊鄰柏林寺水庫,南與金鵝鎮相接,西連紅旗水庫,北與界市鎮相鄰。境內地勢較為平坦,內隆公路穿境而過,村級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全鄉幅員面積28.5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48個社,總戶數6542戶,總人口23400人,其中非農業戶口465人,有21個黨支部,黨員678名。耕地25018.12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菜、生豬、小家禽、蠶繭、葡萄、檸檬、水蜜桃、枇杷,優質魚苗,成魚等。

普潤鎮黨委、政府將與全鄉人民一道,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同心同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亚洲精品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 | 午夜在线播放免费人成年 | 亚洲国产精品26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