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鎮花背溪社區地處321國道永寧河畔,于2009年5月成立,轄樂道古鎮和銀河街2個居民小組,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離納溪城區9公里,常住人口1900余人。支部現有正式黨員20名,預備黨員 1名,培養使用后備干部1名,黨群服務中心200平方米。社區自成立以來,堅持“黨建引領、服務群眾”的原則,不偏不倚圍繞全鎮中心工作,始終把抓黨建、重民生、優服務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在天仙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開創了班子團結奮進、生產安定有序、生活安居樂業,環境整潔美麗、發展平安和諧的良好局面。 |
渠壩驛社區位于納溪區城區南部,距區政府所在地約8千米,是天仙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濟文化中心,緊鄰故里情源養老中心,東與本鎮雪龍村一河相隔、一橋相連,南與雙新村接壤,西北與本鎮清涼村相連。渠壩驛社區現有在冊人口1683人,轄區面積約1.2平方公里(含四川銀鴿廠區),共分四個居民小組。社區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38名,積極分子1名,黨員中女性黨員13名,大專以上文化10名,長期外出黨員共12名,共分2個黨小組。社區黨支部和居民委員會辦公場所坐落于渠壩驛街183號,社區所在地渠壩驛是一個歷史悠久始建于明清時期的貨運碼頭和來往驛站,歷史傳統文化底蘊豐富,手工豆腐干、永寧河船工號子、古驛站的商貿文化及新提煉推崇的孝德文化、康養文化等源遠流長,這種古驛站的驛站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鑄就了渠壩濃厚的特色文化氛圍與“團結奮進,負重前行”的渠壩精神。 |
天仙鎮牟觀村位于國家AAAA級旅游區—天仙硐風景區前、后山連接帶,全村幅員面積13.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5%,轄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284人。全村共有黨員79人,黨員平均年齡約48歲,其中大專學歷以上黨員20人。村黨組織陣地面積約為800平方米,文化陣地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近年來,牟觀村黨支部緊緊圍繞景區旅游業發展,以創建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為契機,按照“強黨建、抓產業、建陣地、重服務”的發展思路,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牟觀村先后獲得“全國宜居村莊”“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和“省級環境優美示范村”“省級四好村”“省級文明村”等多項榮譽,更是在2017年成功創建了全國文明村。村兩委緊扣新農村建設和省級創業孵化園發展,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建成了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千畝獼猴桃園、千畝脆紅李基地、黃金梨、獼猴桃、黃金梨等生態農業觀光園,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000元。全村已建成水泥路41余公里,碎石路8公里,實現村、社、戶公路全覆蓋。近年來建成了荷塘月色新村、桂花新村、蓮花新村三個新農村聚居點,且配套設施完善。牟觀新村按照移步換景的田園山水風光設計,依山傍水建新村,盡量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每戶配套一個菜園,一條硬化入戶路,一道竹籬生態圍墻,一套中華古訓文化畫、匾、聯;水、電、氣、通訊配套;垃圾集中收集和處理并配以荷塘、草坪、野花、果園,實現了新村建設和農村自然風光的有機結合。 |
觀音村位于天仙鎮后山,觀音村三社。全村面積10.7平方公里,有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00戶,農業人口2403人。其中:特困戶3人,低保50戶74人,殘疾75人。村級混凝土公路12公里,便民生產路6公里。現有正式黨員36名,預備黨員3名。觀音村森林覆蓋面積達70%。是一個遠離城市噪音和環境污染的養生之地。全村80歲以上老人就有40多位。 現村范圍內有溫氏養殖場兩處,規模化家庭農場1家。全村經濟作物以茶葉、竹林為主,茶葉種植面積2000余畝。努力壯大集體經濟充分利用村集體公司,發展集體經濟。 |
將軍村位于國家AAAA級旅游區—天仙硐風景區后山連接帶,距離鎮政府15公里,全村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00人。全村共有黨員42人。將軍村現已創建市級“四好村”,市級示范陣地。將軍村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按照“強黨建、抓產業、建陣地、重服務”的發展思路,現有納溪特早茶產業上千畝,安吉白茶上百畝,黃金芽茶近百畝,生豬,蘿卜等農產品也是將軍村響當當的牌子,也引進了小龍蝦產業,竹片加工產業,獼猴桃產業,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
文登村位于天仙鎮南部,緊鄰本鎮牟觀、將軍、紫陽和白節鎮加漁村四村。全村轄區面積6.7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和1個農村社區(文昌宮街),總人口2180人(其中農業人口1720人,非農人口460人)。黨員48 名,其中女性黨員11人,黨員平均年齡49歲,下設三個黨小組,支部委員4人。現村級黨群服務中心位于天仙鎮文昌宮街191號,系原老樂登鄉政府農機校舊址,面積 600 平方米(三層樓),活動院壩200平方米。2018年在鎮黨委政府指導下,村兩委對該樓進行維修改造后搬入。現配置有綜合便民服務廳、會議室、黨員活動室、家事調解室、圖書室、警務室等配備齊全。 |
紫陽村位于納溪中部,永寧河畔,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天仙硐核心區。紫陽村原有九個社,總人口1821人,545戶,轄區面積9平方公里,黨員46名。今年村級建制調整后,由原紫陽村的9社并為1社,紫陽村合并后設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戶數及轄區面積不變。天仙鎮紫陽村黨支部陣地占地600余平方米,建有標準高、功能全的“五位一體”活動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村衛生室等,場地硬化,面積標準,辦公設施、圖書資料等也齊全,位于紫陽村轄區中心位置,充分發揮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一室多用”的效能。村黨支部通過經常開展培訓、民主管理、文體娛樂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
黃家村于2003年由原黃家村和建設村合并,位于天仙鎮東北方向,東南面同護國鎮德紅村相鄰,東面同白節鎮的青風村和團結村相鄰,距離鎮政府駐地大約20公里,轄區面積15.6平方公里,有14個社,849戶,戶籍人口3175人。現有正式黨員49名,預備黨員1名,高中及以上學歷黨員15名,平均年齡在50周歲以上。黃家村成立之日起,一直采取租用辦公活動陣地方式,辦公陣地存在不規范不標準,為滿足日常辦公和豐富居民活動的要求,按照上級加強村(社區)活動陣地建設精神,要有標準化辦公、活動陣地,根據社區實際情況,經社區三委商議,報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將原黃家小學改建,約800平米作為村辦公陣地,具體布局:保留籃球場、圍墻、大門,教室進行分隔、合并(辦公室×1、大會議室×1、小會議室×1、廚房×1、飯廳×1、廁所×2、休息室×4、圖書室×1、婦幼之家×1、保衛室×1)。 |
銀羅村位于納溪中部,永寧河畔,321國道兩側,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天仙硐核心區。銀羅村原有九個社,總人口2625人,778戶,轄區面積5.1平方公里,黨員46名。今年村級建制調整后,由原河壩的4社并為10社,5、6社合并為9社,新銀羅合并后設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已達3653人,1068戶,轄區面積6.15平方公里。天仙鎮銀羅村黨支部陣地占地800余平方米,建有標準高、功能全的“五位一體”活動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村衛生室等,陣地外觀美化,環境優美,院落已綠化,場地硬化,面積標準,辦公設施、圖書資料等也齊全,位于銀羅村轄區中心位置,充分發揮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一室多用”的效能。村黨支部通過經常開展培訓、民主管理、文體娛樂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
龍頭村位于天仙鎮西北部,轄區面積5.2平方公里,村部所在地距場鎮3.2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667戶,2268人。全村黨員43名,高中學歷以上的黨員20人,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158人,低保63戶、86人,特困10戶,殘疾人67名。轄區現有農業專業合作社1個,近年來,龍頭村全村皮球桃產業面積280余畝,是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 |
九君村位于天仙鎮政府北部、上與大渡鎮鳳凰村相鄰,下與新樂鎮安富村相接,距天仙鎮政府3.5公里,九君村原設7個村民小組,經村級優化調整與聯合村7個村民小組合并后14個村民小組,經社級優化調整后現設8個村民小組。全村轄區面積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50畝,人均耕地1.4畝,已流轉耕地500余畝;主要是故里情源景區荷塘月色、家庭農場、特色果園的發展。山地面積18000畝,森林覆蓋率70%,全村854戶、總人口2774人。天仙鎮九君村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占地600余平方米,建有標準高、功能全的“五位一體”活動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村衛生室等,陣地外觀美化,環境優美,場地硬化,辦公設施、圖書資料等也齊全,位于九君村轄區中心位置,充分發揮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一室多用”的效能.村黨組織設黨總支1個,下設2個黨支部4個黨小組,正式黨員55名,預備黨員2人。村黨總支凝聚力、戰斗力強,已實行 “一肩挑”的行政村。 |
清涼村位于高速路口與321國道交匯處,緊鄰渠壩集鎮,全村轄區面積7.5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民小組,村民2800余人。農業、交通、旅游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高效節水灌溉設施使生產用水不再靠天吃飯。重點農業項目--花湖果海,種植規模現已達到500余畝,集農業、觀光、旅游、采摘銷售為一體,各類四季生態新鮮水果輪換登臺,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帶來了實惠。瀘州故里情緣養老養生項目坐落我村,項目規劃面積5000畝,總投資6.6億元,將建設為養老建設規劃區、四季花果采摘園區、紫薇花海觀光區、桃花觀光區、奇石公園觀光區、大健康藥業園區、荷塘月色區、釣魚休閑長廊區,打造集休閑、娛樂、健身、康復等為一體的大型高端養老綜合體。我村將加大重點項目招商和建設,以點帶面,實現全村共奔小康夢。 |
天星村位于天仙鎮東南方向,東南面同護國鎮梅嶺村相鄰,東西面同大渡鎮的栗木村和九君村和清涼村、雙新村相鄰,距離鎮政府駐地大約4.5公里;全村轄區面積11.1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民小組,全村有795戶,總人口為2722人。全村有70名黨員(其中原立石25人,原天星45人),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158人,現已全部脫貧;低保戶88戶132人;殘疾人有105戶107人;特困戶15戶15人。全村有耕地6578.64畝,林地面積6436.21畝,約占土地面積的二分之一。 |
雙新村位于天仙鎮政府南面,永寧河與321國道沿線,隆敘鐵路分布。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760戶,2301人,轄區面積7.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6%以上,耕地面積2530余畝,現有黨員54名。農村低保對象74戶83人,建檔立卡戶29戶71人,特困對象20戶22人,不同程度殘疾80余人,2019年人均收入9600元。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聚居點建于2012年,村陣地建設690㎡,兩層結構,一樓便民站、醫務室、便民超市、圖書室、電子閱覽室。二樓遠程教育室、農民夜校、黨群活動室、三委辦公室、廣播室、文化活動室、功能具備,基本滿足辦公需求和便民需求,停車場、廣場、文化體育設施、路燈、監控等設備具備,現正在實施雨污分流項目工程。村境內321國道5.7公里,沿隆敘鐵路分布,村級公路2.3公里,社級公路1、2、5、6社5.1公里已硬化,3、4、7、8、9社11.7公里泥夾石路未硬化。經土地整理和小農水項目實施后,山坪塘17口,蓄水池12口,全村是革新水庫和躍進水庫主灌區,現有主干渠道17公里,基本能夠滿足日常人畜飲水和灌溉,自來水安裝覆蓋1、2、3、7、8社,農用天然氣覆蓋全村350余戶。村境內電力設施基本完善,有過境高壓線路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納成網線10千伏穿境而過,農網改造全面完成,廣電通訊、寬帶全覆蓋,其它涉農設施基本完善。產業發展基本情況:依靠集鎮建設加快自身發展,瀘州市納溪區國家糧食國庫占地面積53.8畝。鴻明家園、國學幼兒園占地面積35畝,一期工程已建成9個單元,146套住房,兩個項目位于2、3、7社,引導和著力村級建設的動向。緊靠天仙硐景區南門旅游環線,促進本村經濟發展的動態,順321國道沿線餐飲、汽修、油料等為一體化的服務,第三產業發展條件成熟。結合旅游,計劃發展果樹種植產業。雙新村是竹產業園區,有獨特優勢,四川銀鴿竹漿紙業有限公司位于7、8、9社,占地面積333.2畝,是國家“十二五”造紙工業發展規模,公司投資5個多億改造實施5萬噸竹纖維技改項目,是國家上市公司。現村內收入的35%以上是來源于外出務工,村勞務輸出通過不同形式,技能培訓后有序輸出,主要是中等文化程度的木工、泥工、磚工、焊工、水電工等不同程度發展方式。 |
雪龍村位于天仙鎮永寧河畔,距納溪區18公里,距321國道0.3公里,轄區面積6.9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2230人,共有7個農業生產社,建有茵紅李500余畝,有規范陣地建設460平米。現已硬化公路9.3公里,沿線設有垃圾庫9座、垃圾箱38個;危房改造 25戶,標準衛生糞污池 536個,新建無害化糞污三格處理池 20個,標準廁屋627間,建好公廁1處,計劃修建2處。2019年,雪龍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4A景區為核心,圍繞茵紅李產業發展,提出了"創新機制、產業支撐、就近就地、宜居宜業"的新型農村化發展思路,依托茵紅李和觀光旅游業,規劃實施"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三大品質提升工程,實現城鄉統籌、一體發展。重視老百姓與產業互動發展。引導群眾,依托4A景區配套發展和觀光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