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敘永縣兩河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敘永縣兩河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兩河鎮鎮政府駐地位于該社區,社區遂借取鎮名為名。1949年為兩河鎮場鎮,1958年設兩河大隊屬兩河公社,1984年撤大隊復村設兩河村屬兩河鄉,1992年屬兩河鎮,2003年設兩河社區居民委員會,屬兩河鎮。

兩河社區成立于2013年,三面環水,黃泥河、清水河繞場而過,地處敘永縣南面,距縣城13公里,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社區居民人口2686人,有8個居民小組,社區組織包括黨支部、居民委員會、婦女、共青團、工會、老年協會等組織。擁有“兩河桃片”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敘永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區。

保豐村位于敘永縣兩河鎮東部(距鎮政府駐地約2公里),與天生橋村、社區相鄰,321國道及省道均穿過境內,區域優勢明顯。全村總面積 7.8 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民組(1-9社),總人口779戶2743 人,其中勞動力 1700人,現有黨員55人,支部書記1人,預備黨員1人,大專文化以上4人,小學及以下文化11人,65歲以上16人。耕地面積 2808 畝,以種植水稻、麥子、玉米、紅薯為主,有林地2350畝,其中天然林1580畝,退耕還林770畝,森林覆蓋率23%。全村基本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保豐村環境清幽,民風淳樸,村內有國家級飲用水保護源一處,水質瀲滟,潺潺不息,為我村村民提供了生命的源泉;“鄉村四月閑人少,綠遍山原白滿川”,村民勤勞善良,自強不息。我村山美、水美、人美,是打造最美鄉村的理想標的。

兩河鎮鎮國村由立新村、落林村、鎮國村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距縣城1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轄區面積9.7平方公里,全村轄10個社,共1033戶,3974人,其中少數民族86戶,268人,占全村人數的6.6%。全村有耕地2795畝,其中水田1297畝,旱地1498畝;村小學一所,學生350人,全村硬化水泥路面12公里,村主要產業以種、養殖為主,主要農產品有玉米、紅苕、綿竹等。

兩河鎮樂郎村位于兩河鎮西南方向,距離縣城15公里,西與白臘鄉、南與黃坭鄉接壤,轄區面積22.7平方公里。全村地貌以喀斯特為主,地形呈“V”字形,地勢南高北矮,最高處海拔1400余米,最矮處海拔300余米;全村位于清水河流域下游,是縣一級水源保護區。全村轄15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共1124戶4136人;村內少數民族以苗族為主,共132戶528人,主要集中在一、二社,其余分散雜居,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3.7%。樂郎村是國家級建檔立卡貧困村,2014年樂郎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4戶847人,至2017年底樂郎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4戶807人;在市縣兩級法院、兩河鎮黨委政府的幫助扶持下,在村三委班子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至2016年底全村實現200戶770人脫貧,從而摘掉了樂郎村貧困村的帽子;樂郎村2017年無貧困戶脫貧任務,屬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2018年樂郎村預脫貧2戶7人,未脫貧11戶30人,至2018年3月底樂郎村貧困發生率0.9%。

兩河鎮河營村,轄區面積7.5平方公里,距縣城2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轄4個社,共378戶,1485人,勞動力680人,其中少數民族43戶,183人,苗族人口數占全村人數的11%,苗族主要集居在河營村三四社,有39戶、176人,其余散居雜居。全村有五保戶10戶12人,低保戶73戶122人,殘疾人47人。全村有耕地1160畝,林地3516畝。有村衛生站一個;村小一所,學生140余人,村內有人飲水池6口,山坪塘4口,水渠9條12千米,均年久失修,有不同程度的滲水現象。村內公路約21公里,已硬化通村公路1條,長9公里,寬3.5米.全村無產業支撐,全靠種植玉米、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除外出務工外,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兩河鎮尖山村由張壩、尖山、還鄉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因兩河最高峰大尖山而得名;轄區面積16平方公里,距縣城約20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5.5公里。全村轄11個社,共893戶,3230人,勞動力1753人,其中少數民族42戶,112人,苗族人口數占全村人數的3%。全村有耕地4161畝,其中田地1283畝,土地2878畝,硬化通村公路24.05公里;村內社道約20公里,未硬化。東與天生橋村隔河相望,南與黃泥鎮相鄰,西起倒流河水庫,北與保豐村相連;村內有兩河最高山峰大尖山雙乳峰,與對面偉人山遙遙相望,站在山頂,兩河鎮所有村落盡收眼底;可以看見遠處敘永縣新區一幢幢高樓,山上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常年流淌著幾股清澈的山泉水,滋養著世代尖山村民,山下聚居著漢族和苗族,山腳下喀斯特地形地貌,形成了多個溶洞景觀,敘威公路貫穿整個尖山村,黃泥河沿村流淌;有傳說中神仙留下的川洞巖,以及落撒壩石蓮花等多處人文景觀;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處女地。

兩河鎮魚香坪村位于兩河鎮南方,全村轄14個社,有人口890戶344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5戶716人。在聯系領導、幫扶單位、鎮黨委政府、幫扶責任人、村社干部和群眾共同努力下實現了108戶412人脫貧,貧困村摘帽的脫貧目標。全村硬化公路25.5公里、建設易地搬遷小集中點8處、解決全村飲水難問題、新建提灌站一座、新建黨群服務中心、衛生站提檔升級、解決貧困戶易地搬遷68戶、C、D級危房改造18戶、土地雙掛鉤集中點一處、農網升級改造28個臺區、新建新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5個。我村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增加貧困戶增收渠道。西山李子產業園就是我村貧困戶致富增收園區之一,從2015年至今已種植李子800畝,還將計劃發展1500畝連片李子、200畝冬桃,形成集觀光、采摘一體的生態水果采摘園。

雙獅村位于敘永縣兩河鎮北大門,距敘永縣城11公里,敘威公路橫貫我村中心地帶,黃坭河、清水河合并沿敘威公路直流永寧河,是敘永縣城飲用水的源頭。雙獅村平均海拔650M,地形屬喀斯特地貌,石灰石巖層,中性和酸性土壤結構。由原建制的豐巖、蓋首、桐豐、落寶等四個村合并為雙獅村,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有1278戶,人口4778人(其中苗族人口1098人),設立黨總支一個,設立片區黨支部4個,黨小組16個,現有黨員112名,村干部9名(包括民兵連長、婦女主任、保健員、),社干部16名。全村耕地和林地面積廣闊,農業資源豐富。轄區面積1931.13公頃,實有耕地面積3757畝(其中田面積1351畝,山地面積2406畝),森林面積3995畝,糧食總產量387萬斤,人均占有糧450公斤,人均純收入4500元。農業生產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麥、黃豆、紅苕、洋芋為主體,經濟產業主要以生豬、竹子、甘蔗、干果、蔬菜、勞務輸出等為主體。

兩河鎮關壩村由石關、蘭壩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轄區面積13.18平方公里,距縣城24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10.5公里。全村轄7個社,共428戶,1665人,勞動力996人,其中少數民族(苗族)88戶,412人,占全村人數的24.74%。全村有耕地2553畝,其中田地483畝,土地2070畝;村小一所,學生106人。

天生橋村位于兩河的東南方向約兩公里,有13個村民小組。由原落界、金銀、金華三個村合并而成。全村共1106戶,4070人,有黨員79人,勞動力1800人。村干部6人:其中村支書一人、村委主任一人、監委會主任一人、文書一人、計生專干一人、勞動保障員一人。土地資源有耕地面積4000畝,其中農作物(水稻500畝,玉米3300畝,雜物200畝)、產業情況:主要以農業為主,經濟作物有竹產業500畝、核桃500畝、柿子200畝,可開發利用的有吊洞砂鍋遺址,天生橋溶洞群等旅游資源。

兩河鎮太平山村黑洞、風巖洞景區,位于四川南部。敘永古稱永寧,為川滇黔三省接合部,屬烏蒙山區,山川雄秀,鎖鈅滇霒,屏護宜(賓)瀘(州)。黑洞、風巖洞景區北緯 28°,東經105° ;常年降水量為605 毫米,無霜期為340天/年;平均相對溫度為18.2℃,屬卡斯特地貌 ,洞內冬暖夏涼,舒適宜人。以環境為依托,景區可建休閑養生,體育文化運動娛樂項目,滿足人們“休閑消費要求”景區所在地的太平山,是以過去有太平山寺廟得名,太平山村,由原來的四個小村合并而成(飛龍、網壩、大林、安足)。轄12個村民小組;全村874戶、人口3352人,轄區面積為16.5平方公里,村公所所在地海拔高度526米,村內最高點大安林場林區海拔高度為1200米左右,相差600余米,由于海拔高差大,帶來的是氣候條件差異大,資源品種多,村黨支部確立“支部引領、整村推進、脫貧攻堅、共奔小康”的戰略決策,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為主線,努力促進產業發展農業增收,村民增收,實現如期脫貧,“緊跟兩個一百年計劃“。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中文字幕码在线电影 | 亚洲免费性生活视频网 | 日韩精品精品第一区 |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天天摸在线视频免费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字幕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