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1年度寧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4]
2021年度寧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4]
2021年,全市各地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為載體,深化法治鄉村建設,不斷健全“四治融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經推薦申報、檢查考評,決定命名海曙區集士港鎮雙銀村等442個村(社區)為寧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北侖區霞浦街道通山村等9個四星級民主法治村(社區)通過動態管理復核,命名為寧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 |
黃壇鎮班竹園村是黃壇水庫移民村,1958年建造黃壇水庫時,班竹園,班竹兩個自然村村民一次性由山岙移到黃壇本村,經縣府批準在濱溪路邊征地30余畝作為村民住宅用地,從1995年開始建造至今,已有80%的村民居住在新村,其余的村民散居在黃壇各村.全村以胡姓為主,村以山林收入為主,全村總戶數256戶,總人口875人,村干部8人,黨員17人,6個村名小組,山林面積4648余畝,田地509畝,另有分布于躍龍街……。 |
和平村位于寧海縣大佳何鎮區東北向1.5公里處,距寧海灣僅1公里距離,和平公路貫穿全村,交通便捷;村莊依山而建,背山面海,和平溪、石門溪沿村流淌、人居環境優美。該村由賴家、外鄭、橋坑、伍家四個自然村組成,現有村民713戶,總人口2087人,勞動力1332人,非農勞動力1092人,占勞動力總數的82%。耕地面積1054畝,山林面積6043畝,擁有海水養殖、花木、獼猴桃、神農架雞養殖場等農業基地;工業發……。 |
原為下岙漁業村,薛岙自然村之一部分,村委會駐地在薛岙下岙,村民從事漁業命名,后改稱下漁村。1983年由下漁大隊改制為下漁行政村。下漁村位于象山港尾,強蛟鎮的東南面,是一個比較擁有比較特殊經營方式的行政村,全村都是以漁業為生,村現有漁民708戶,總人口達1888余人,有村民小組8個,共有33人。村三套班子配備齊全。0黨員27名,0預備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2名。全村有園地80畝,林地1050畝,養殖……。 |
是薛岙自然村的一部分,位于薛岙上部即上岙,故命名。1961年建上岙大隊,1981年更名薛上岙,1983年改建行政村。2006年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由上農、上漁二村合并而成。駐地上農。薛上岙村……。 |
西店鎮樟樹村由樟樹、樟漁兩村組成,村域面積約3.1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511戶4020人,16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41人。樟樹村是鎮政府駐地。該村交通便捷,資源豐富,耕地面積286畝,山林2637畝,海涂2850畝。樟樹村是個工業強村,現有企業586家,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2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2478元。……。 |
濱海村于2006年成立,由皂坑、張家莊、竺家和邵家四個自然村組成,共有農戶821戶,人口2230人,外來人口約3000余人,村黨支部下設法個黨支部。村莊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海,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同三高速公路、甬臺溫鐵路和甬臨線三條長龍橫盤南北,距寧波50公里,距寧海22公里,同三高速入口就設在濱海村。……。 |
寧海西店鎮吉山村由原吉山與詩房二村合并而成,位于西店鎮中部,東臨象山港,西臨甬臨線,北臨西店鎮區,村域面積3.5平方公里,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是集工、農、漁三位于一體建設的村莊。全村共有864戶,1870人。現有黨員53人,設吉山村黨總支,吉山、詩房兩個支部。耕地面積906畝,山林面積4500畝,海域面積2327畝。全村現有企業51家,2009年工業總產值4.1億元,集體經濟收入250萬元,人均收……。 |
村旁清溪中有一潭,稱大清潭而得名。解放前屬三省鄉,1950年屬里大鄉,1951年屬勝聯鄉,1956年屬大里鄉,1958年屬深甽公社,1959年12月劃屬奉化縣,1961年12月復歸寧海縣,建清潭大隊,屬大里公社,1983年屬大里鄉。1992年撤鄉,建大里辦事處,屬大里辦事處管轄。2006年3月20日,寧政函[2006]29號《寧海縣人民政府關于深鎮馬岙等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批復》批準由清潭村、上陳村、……。 |
大洋村后(東)有一形似山羊之高山,稱大羊山,村名即稱大羊前,后厭“羊”字不雅,諧音稱大洋,并省“前”字。解放前屬三省鄉,1958年屬深甽公社,1959年12月劃屬奉化縣,1961年12月復歸寧海縣,建大洋大隊,屬馬岙公社,1983年改行政村,屬馬岙鄉。1992年撤鄉,建馬岙辦事處,屬馬岙辦事處管轄。2006年全縣規模調整,根據寧政函[2006]37號《寧海縣人民政府關于深鎮大洋等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批……。 |
據《孫氏宗譜》,元代,樟樹孫安一解祖歸田,游至該處,愛其幽谷之美,“遂折樟木四枝,插于夷址之間,祝曰:六月初一,植以樟木,若能蔚郁,甚堪筑室。其木果榮,遂挈子婦以居之,而名其地為夏樟”。1950年屬長大鄉,1951年屬大蔡鄉,1956年屬長洋鄉,1958年屬深甽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劃屬奉化縣,1961年12月劃歸寧海縣,建夏樟大隊,1962年屬大蔡公社,1983年改制為夏樟行政村。夏樟村……。 |
由下橫山、上橫山、孔家三個村各取一字而得名。解放前屬三省鄉,1951年屬勝聯鄉,1956年屬大里鄉,1958年屬深甽公社,1959年12月劃屬奉化縣,1961年12月復歸寧海縣,孔橫山大隊,屬大里公社,1983年屬大里鄉。1992年撤鄉,建大里辦事處,屬大里辦事處管轄。2006年全縣規模調整,由下橫山、上橫山、孔家3個村合并為孔橫山行政村,村委會駐地上橫山。孔橫山村共368戶人家,常住人口1325……。 |
因下轄三個自然村都姓劉,故叫劉三村。2006年由桐樹岙村、上洋頭村和山下村劉三村合并,建立劉三行政村,屬于梅林街道所轄,駐地桐樹岙。劉三村……。 |
《周氏宗譜》載,周姓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象山南田遷此,“自皂浦舟至梅林大路之旁,遂而家焉”,村名由此而得。1958年成立大路周大隊,1983年建立大陸周行政村,隸屬梅林鎮,2003年屬于梅林街道所轄,駐地大路周。大路周村……。 |
仇姓居住為主,《仇氏宗譜》記載,仇泰然自山東青州遷四明秦川,其孫仇淵于宋紹興三十年(1160)任寧海縣丞,后“退隱于七都南岙,即湖山始遷之祖也”。以姓名村,稱仇家。2006年原來的仇家村和杏樹二個自然村合并為一個行政村,屬于梅林街道所轄,以仇、謝二姓為主。仇家村……。 |
梅湖村位于梅林街道西北側,鳧溪北岸,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村前潺潺的鳧溪水如碧玉帶蜿蜒而過,村后是綿綿的青山似翠色的屏風,層層羅列。走入村中,綠樹掩映,水泥村道路寬闊整潔,鱗次櫛比的小洋樓坐落其間,好一派現代農村的新景象。{村史沿革} 上世紀50年代,正值國內大興水利建設,鳧溪流域開始興建楊梅嶺水庫,位于水庫上游的梅湖村進行了整體搬遷。一直到60年代,村民開始又陸續回遷,在鳧溪北岸安居下來至今。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