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來鎮觀口社區位于悅來鎮集鎮中心區。是大邑縣城通往國家級風景區,東方阿爾卑斯——西嶺雪山、滑雪場,花水灣溫泉度假區;中國道教發源地——鶴鳴山;南傳佛教圣地——霧中山的必經通道。觀口社區系城鎮社區,幅員面積0.5平方公里,現有街道為悅來正街、河壩街、惠通街、三義街、惠民街等街道,轄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約1682人。
|
玉金社區位于金星鄉北面,離大邑縣城約15公里,距成都市65公里。社區內有全縣最大的小乙型水庫金陽水庫。玉金社區東面與崇州市的懷遠鎮接壤,南面與本縣青霞鎮和本鄉紅巖村,西面與白巖村相鄰北面與懷遠鎮西山鄉相接。
全社區幅員面積7.08平方公里,16個村小組,耕地面積4000畝,截止2013年底常住人口1926人620戶,其中農業人口1926人,黨員73人,人均純收入9300元。
全社區以綠化苗木為主導產業,以鄉村旅游為支柱產業,打造休閑、宜居圣地。全社區綠化苗木近2000畝,農家樂9家,獼猴桃基地1000余畝,桃花基地800余畝,紅楓基地400余畝。全社區集中居住已達到260戶,集中居住率已達到百分之35以上。
|
大邑縣悅來鎮花溪谷社區位于悅來鎮西北面,距悅來集鎮10公里,距大邑縣城25公里。花溪谷社區東面與金星社區接壤,南面與悅來鎮朝陽村交界,西面與霧山相鄰,北面與崇州文井江相連;全社區幅員面積2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積20.9平方公里,負氧離子高,境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典型的山區地貌;轄區內有國家4A級景區天府花溪谷,位于花溪谷社區15組。全村林地面積13933多畝,耕地3205畝,已流轉1039畝,F有18個社,村民822戶,人口2466人。其中低保戶48戶65人,散居五保戶23戶23人,集中五保戶10戶10人。已入住小區38戶120人,簽訂“420”項目的住戶共279戶837人;悅來鎮花溪谷社區現有黨總支1個, 共有正式黨員92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男性黨員72名,占黨員人數的78%,女性黨員20名,占黨員人數的22%。集中居住黨員32人,占黨員人數的35%。三十歲以下黨員8名,占黨員人數的8%, 三十歲到六十歲的黨員42名,占黨員人數的45%,六十歲以上的黨員44人,占黨員人數的47%;初中及以下學歷黨員60名,占黨員人數的65%,高中及中專學歷黨員17名,占黨員人數的18%,大專及以上學歷17名,占黨員人數的18%。我社區現有流動黨員2名,有入黨積極分子3名。 |
金星社區幅員面積7.3平方公里,下轄14個社,共計845戶,人口2442人。農用地11590畝,其中耕地1816畝;建設用地7695畝,其中集體建設用地49.88畝,國有建設用地39.88畝。林地9323畝,社區主要河流1條,流域面積3公里;水廠1個,農業合作社2家,家庭農場2家,農村職業經理人2名;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其中種植面積160畝,以種植蔬菜 水果為主;養殖牛198頭,豬110頭多頭;村集體經濟公司2個,分別為康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都興宏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有工業4家,主要以木器加工 行業為主餐飲6家;商超6家;學校2所,分別是金星學校,金星鄉幼兒園,醫院1家,是金星公立衛生院。 |
大邑縣悅來鎮龍泉村地處丘陵,全村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距悅來鎮集鎮1公里,東與鹽井村交界,南與王崗村相連,西與鶴慶村交界,北與三儀村相連,陳家河、灌懷路穿村而過,距大雙路旅游線1公里。
龍泉村有1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38戶,總人口1389人,其中勞動力889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400人;全村有貧困戶156戶,五保戶10戶,低保戶30戶。村黨支部有黨員48名,其中男性黨員40人,女性黨員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10人。
全村耕地面積2212畝,其中水田538畝,旱地1674畝,人均占有1.5畝;退耕還林1100畝。主要農作物有榨菜、玉米等:經濟作物以花木、蔬菜為主;畜牧業以養豬大戶(50頭以上)和小家畜家禽飼養為主。2013年,農民人均收入9100元。 |
屏江社區位于悅來鎮南門,社區便民服務點設在屏江社區6組41號,由原前進社區和勝利社區合并,合并后改名為悅來鎮屏江社區居民委員會,合并小組后現共有8個小組。全社區戶籍總戶數561戶,戶籍總人口2111人,社區設黨總支1個,總支委員會5人,居民委員會6人(其中4人交叉任職),社區工作者1人,社區網格員1人,共計9人。低保:14戶,31人;特困7人,其中散居3人,集中居住4人;優撫25人;持證殘疾人75人。現有黨組織1個,黨員總數50人,其中:女黨員20人,男黨員30人。 |
寧江村位于悅來鎮東面方位,距鎮政府駐地2公里,距縣城7公里,共有19個村民小組,809戶、2806人(其中,男1410人,女1396人),有勞動力1652人,外出務工人員98名;有黨員86名,70男16女,其中30歲以上的77名。全村區域面積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7313.8畝(承包地4305.3,畝,林地面積3008.5畝。主營產業為榨菜,規模達345畝。人均純收入8956元。擁有村組公路12公里,仍有0個組未通公路。
|
王崗村基本情況
王崗村地處悅來鎮北面,村內有鈄江河,陳家河。現有12社,有農戶726戶,人口2789人。全村幅員面積1.7平方公里。農用地面積1466畝。其中:耕地面積835畝(水田750畝,旱地85畝)。集中居住區一個:王崗小區。有黨員38人,其中35歲以下的9人。黨組織支部一個,書記:楊慶聰;委員:陳信英,楊濤;村委會村主任:陳信英;委員二人:陳信全,王曉玲 。
|
一、基本情況 民集村地處大邑縣西北部7公里處。悅來鎮南面三公里,地勢淺丘陵地帶,環境原生態適合種植養殖全村幅員面積5.8平方公里,有耕地2490畝,其中水田970畝,旱地1520畝,人均占有1.6畝。有十六個村民小組一個集中居住小區一個水庫60萬立方米U形槽7千米提灌站11座,總戶數509戶,總人口1532人,其中勞動力845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620人,全村有61名黨員貧困黨員14名。五保戶8戶低保戶12戶,殘疾人85人,有環形水泥路16公里。碎石路四公里,泥巴路兩公里。主要以種植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榨菜等。畜牧方面以小家畜飼養為主。農民上年人均收入4650元。 我民集村的一班人根據民集村的實際情況,集思廣益。認真分析論證。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發展目標,因地制宜,以科學發展實事求是搞好“四大基礎工程”,利用好產改成果,以桌帶面努力做好資源換資本。梳理出已發展蠶桑產業為基礎,種植蔬菜榨菜以大邑富裕邑絲綢公司為依托,實行訂單農業方勢。是老百姓放心種植和養殖蠶桑。在2、4、5、6、7、15、14社為重點。發展300蠶桑養殖。利用好在家的半勞動力村民在家也能增收。根據以上這些思路,F在最需要解決的就是部分基礎設施和其他的資金項目如下。 一、村養蠶共育房。 二、2010年洪水沖毀的40處溝渠600立方米。 三、2010年洪水沖毀1500米。 四、2011年栽種桑樹苗300畝,42萬株。 五、村道兩旁路基垮方,漿石切1800立方米。 民集村通過以上第一步以后逐步將全村產業向全村覆蓋,加上基礎設施完善后。改變村民保守思維落后的悲觀感。當然引導培訓技術性復合人才才是我們當干部的責任,村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質量改變環境穩定的定居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
義和村位于悅來鎮南面,悅敦路橫貫其間,距悅來鎮場鎮6公里,該村轄24個居民小組,共629戶。人口:2032人,其中勞動力1234人,全村幅員面積6.5平方公里,農用地3482畝,其中耕地2515畝,退耕還林667畝,新增耕地300畝,人均收入6110元,本村興建一個農民集中安置點,安置119戶。 |
丹鳳村簡介
丹鳳村位于悅來鎮政府西北部,村辦公點距悅來場鎮4公里。灌懷路、陳家河穿村而過。緊鄰悅來鎮朝陽村、三義村和龍泉村。
全村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25畝,轄15個村民小組,共計人口1510人,農戶484戶,黨員63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9987元。
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125畝,主要類型為水田和水澆地;園地面積717.5畝,主要類型為園林,用于銀杏的種植;農村居民用地總面積150畝。全村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特色產業有銀杏的種植、銀杏葉的生產加工、林下養殖。全村主要以種植、養殖、土地流轉和勞務輸出為經濟支柱。
|
朝陽村位于悅來鎮北面,距鎮政府駐地7公里,距縣城15公里,共有18個村民小組,641戶、2058人(其中,男1113人,女945人),有勞動力1380人,外出務工人員158名;有黨員65名,男53人,女12人,其中30歲以上的46名。全村區域面積6740.3畝,有耕地面積2320.7畝(其中旱地5179.3畝,水田877.6畝),林地面積2858.6畝。主營產業為金銀花,規模達100畝。人均純收入5470元。擁有村組公路5公里。
|
鶴慶村簡介
鶴慶村位于悅來鎮北面,距鎮政府1公里,全村幅員面積1.1平方公里,下轄17個社,其中耕地 1234 畝,有水田985畝,旱地249畝,已流轉土地 200畝。全村人口共2256人,農戶總數723戶,全村五保戶10人,低保戶24戶39人。全村擁有 1 家企業、 1家合作社,以(養殖)、種植產業為主,截止2011年底,人均年收入 5230元。
鶴慶村現有黨員59名,其中男黨員43名,占黨員人數的72%,女黨員16名,占黨員人數的28%。三十歲以下黨員11名,占黨員人數的19%, 三十歲到六十歲的黨員26名,占黨員人數的44%,六十歲以上的黨員22人,占黨員人數的37%;初中及以下學歷黨員40名,占黨員人數的68%,高中學歷黨員11名,占黨員人數的18%,大專及以上學歷8名,占黨員人數的14%。鶴慶村現有流動黨員8名,有入黨積極分子3名,今年新發展黨員1名,轉正黨員2名。
|
悅來鎮夬石村位于鎮政府西北,村辦公點距悅來場鎮4公里。村東鄰悅來鎮三儀社區,南鄰龍泉村,西鄰鶴鳴鄉,西北鄰雙廊村。
全村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00畝,轄17個村民小組,共計人口1756人,農戶562戶,黨員59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7050元。
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300畝,主要類型為水田;全村林地面積3500畝,其中退耕還林1150畝,農村居民用地總面積300畝。全村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特色產業有跑山雞、紅標雞。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以種植和養殖、勞務輸出為經濟支柱。
|
星火村位于金星鄉東南面,距金星集鎮3公里,距大邑縣城約15公里,據成都65公里,境內有魔芋專業合作社、養殖專業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東面與青霞鎮接壤,南面與晉原鎮相接,西面悅來鎮相鄰,北面與黃泥村交界。全村幅員面積4.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1畝,轄13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底常住人口1195人,其中農業人口1195人,黨員55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人均純收入5414余元。全村主要以魔芋、佛手瓜為支柱產業,其中有魔芋120畝,佛手瓜18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