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都江堰市玉堂街道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都江堰市玉堂街道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中興鎮耆亭社區地處都江堰和青城山的交匯處,是河西商貿重鎮,幅員面積為1.9平方公里;集中居住區2個,常住人口為5270人,1825戶;社區有街道十一條;居民小組9個;基層黨組織1個;書記1人,主任1人,委員3人;議事會成員21人;村民代表27人。社區常住居民主要分布在11條街道,還有部分屬于戶籍掛靠戶。

社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以商業為主要產業,包括了服裝業、副食業、飲食業、及蔬菜水果經營等,很好地帶動了社區的經濟發展,所以社區居民經濟收入來源靠經商、打工和自謀職業。

青城橋社區成立于2007年12月19日,轄區面積約2.38平方公里。是成都平原進入西北高原的咽喉,與都江堰市區僅一橋之隔。東臨岷江,西靠趙公山,西南距國家級風景區道教發祥地青城山10公里,西北毗連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是通往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的交通要道,也是進出阿壩州的咽喉和物質集散地。上至黃家河心小羅堰,下跨青城大橋與永康村九組接壤。社區下設8個居民小組(其中:涉農小組4個),總戶數1246戶,總人口5753人(其中流動人口2635人)。社區總支下設二個支部,七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3人(其中:女性黨員32人),共青團員116人,社區兩委干部9人,社區監督委員會委員5人,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委員23人。

1942年,在馬家渡重建兩橋中的一座即永康橋(解放后編為青城四號橋)位于該社區,社區遂借取橋名為名。曾名永康大隊,1983年改大隊為村,更名永康村,2010年村改社區。

2010年批復命名。

都府函〔2020〕96號關于同意玉堂街道村(社區)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永康社區和白玉社區合并,設永康社區居民委員會。

玉堂鎮永康社區(永康新型農村社區)地處S106線兩側,是通往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旅游區的必經之道和旅游熱線的重要節點。作為都江堰市新城區,功能涵蓋教育、醫療、金融、行政辦公集中區等。全社區幅員面積2.2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總數3308人,總戶924戶,共有6個居民小組。

寶瓶社區簡介

玉堂鎮寶瓶社區位于玉堂鎮寶瓶村二、九組范圍,轄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54人,幅員面積1.5平方公里,以農業生產及種養殖為主要產業,年人均收入達到12000元。社區有1個集中安置點,集中居住率達到80%。社區內有道路3條,灌溉溝渠8000米,社區水、電、氣、光纖已開通。社區活動中心于2008年12月修建,面積2200平方米。主要功能:寶瓶社區活動中心是村民主要的辦理政務事務及活動場所,社區便民服務站為村民提供全功能服務。

社區活動室作用及活動情況:

寶瓶社區組織健全,社區黨支部,寶瓶花園黨支部,社區村委會,社區村民議事會機構健全、制度完善,作用發揮明顯,社區各類組織積極開展社區服務。寶瓶社區按照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為目標,大力堆進“四大基礎”工程,以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為己任。目前,寶瓶社區村民生活富有,管理有序,鄰里和諧,鄉風文明,平安祥和。

社區名由境內“石牛堰”得名石牛,故名。1958年從三合村劃出,1983年大隊改名村,更名石牛村,2003年改為農村新型社區,2011年改為農村社區。

都府函〔2020〕96號關于同意玉堂街道村(社區)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由村改居,設石牛社區居民委員會。

石牛村位于玉堂鎮北部,地處國道213線旁,是進出阿壩州的咽喉。全村人口1100余人,現有6個村民小組,5個黨小組,黨員47名。石牛村屬平壩與丘陵相連地帶,主要糧油作物有水稻、玉米,農副土特產有獼猴桃、黃柏、杜仲、厚樸等。

都江堰市玉堂鎮三臺社區位于都江堰西區,是通往阿壩州的交通樞紐,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5條道路,交通便利,轄區內有衛生服務站一個,幼兒園一個,加油站一個,餐飲、娛樂、汽車4S店、旅游服務接待中心等應有盡有,F有公交車8路、14路經過本社區,有社區黨支部一個,黨小組六個,黨員87名,有社區村民委員會自治組織一個,下設六個農業合作社,農業戶623戶,農業人口1648人。其中農集區4個,分別為藍光安置小區一、二期,三臺安置小區(三臺小區小羅堰)、三臺小區(一期);三無院落兩個:分別是長樂苑和小金縣電力公司干休所;商品房小區三個:分別是山水間、山水印象、青景苑。

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社區兩委團結一心帶領廣大黨員、群眾,積極開展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積極推進玉堂鎮各項社會事務及經濟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早日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度假區做出積極貢獻。

九龍社區簡介

中興鎮九龍社區位于中興鎮西南方,北與中興鎮上元社區接壤、南與青城山鎮和樂社區相鄰,西為大青城龍門山脈、東臨S106線和城際快鐵。全村有9個自然組,共有458戶1458人,幅員面積3448畝。通過項目拆遷安置和引進社會資金參與災后重建,社區90%以上村民實現了集中居住,水、電、氣、路、訊、光纖、廣播、文體設施等配套齊全,剩余土地資源全部實行統一集中流轉,社區村民以主要從事服務業,未來將重點圍繞鄉村旅游和現代農業發展產業。2009年以來,九龍社區通過村干部向黨員群眾講黨課的形式,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了村干部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拉進了干部群眾的關系,有力地推進了工作,化解了矛盾,九龍社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通過社區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社區制定了各種管理制度,管理社區資源、資產,并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等組織,實現了社區自我管理、規范管理。成立了舞蹈隊、太極拳隊、腰鼓隊、演講隊等各類文化隊伍,經常性開展百姓故事會、社區集體大掃除等活動,群眾幸福感、滿意度高。經常性開設黨課以及各類培訓班,不斷提-部群眾的素質,營造和諧社區。2005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優美示范村莊”,2003年被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村”,2004年被都江堰市委評為“2002年----2004年度‘五個好’村黨組織”,2007年被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評為“2006年度村鎮建設工作先進村”,2008年被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評為“2007年度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村(社區))”,2008年被都江堰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10年被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評為“2009年度民政工作先進單位”

中興鎮新益社區位于中興鎮西方,轄1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16戶,總人口3423人,全社區幅員面積4.1平方公里.

主要功能:文化活動中心、電教室、會議室等,是社區村民主要的辦理政務事務及活動場所,社區便民服務站主要辦理勞動保障、民政事務、計劃生育等事項。(新益社區活動中心于2010年已拆遷,現活動中心為租用)

該社區位于中興場鎮內,屬于中興比較繁華區域,是人口密集的集中居住區域。社區以商業商貿和農家樂為主。

梅花社區基本情況介紹

都江堰市中興鎮梅花村地處106線以上,沙溝河與孟江河之間,幅員面積3平方公里,共有1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075戶,總人數3450人,人均經濟收入10674元,有村組干部23名,村民代表34人,村兩委成員6人,監事會成員5人,議事會成員35人、黨支部委員3人、黨員115人,11個黨小組,目前項目有安養社區、朱江逸景、美術館、花木城公司、梅花電站等。

永勝社區基本情況

一、社區基本情況

都江堰市中興鎮永勝社區位于世界自然遺產青城山腳下,中興鎮上場口,南面與場鎮接壤,北面與西區交界。東邊以黑石河為界,西邊以沙溝河為界,社區內有灌溉主渠、團結堰一條、勝利堰一條,自流灌溉,水利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勢顯著。全村地處平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

距中興鎮政府所在地僅0.5公里,距成都市46公里,青城山大道(省道106)、都汶高速、成青快鐵從轄區內經過,區位交通優勢明顯;社區地處平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30畝,集體建設用地1030畝,轄17個村民小組,截至2013年,社區總農戶1135戶,農業人口3718人(其中勞動力2460人、低保戶31戶、五保戶2戶、貧困戶60戶、男1786、女1932),外來常住人口500余人;社區黨支部含7個黨小組,黨員151人。2013年人均純收入7100元。

二、產業發展現狀

社區一半左右勞動力在都江堰市區、四川阿壩及沿海城市等地務工;農戶主要種植獼猴桃、花卉、苗圃、食用竹等經濟作物;轄區內有企業8家,其中規模企業1家--四川伊頓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獼猴桃科研、種植、加工、貯藏、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企業,是成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依托該公司,2007年8月,社區成立了永勝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有合作社股東30名和社員136人,種植紅陽獼猴桃面積547.8畝,合作社采取“股東+社員”的生產管理方式,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培訓,統一供應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解決了種植的后顧之憂,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在此基礎上合作社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沁紅翠玉”獼猴桃商標。同時,合作社還加入了成都市獼猴桃協會,利用協會的技術優勢和銷售渠道進行經營管理,常年聘用負責技術指導的技師,對基地和合作社成員進行技術指導。

三、基礎設施現狀

利用村級公共服務資金和110名庫區遷移人員資金,社區灌溉溝渠等基本水利設施和村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尚有約12公里村道未硬化,農戶進出較為不便,制約經濟發展;受“5.12”地震影響,社區70%的房屋遭地震損毀,經鎮、社區多方協調爭取,永勝社區土地整理項目預計今年10月啟動,前期籌備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待省國土資源廳審批。該土地整理項目將整理建設用地900余畝,其中農民集中安置點400余畝,分4個安置點安置900戶,2900人,土地整理后,將極大的改善社區基礎設施現狀;社區活動中心由上海市援建,內設便民服務室、農家書屋、會議室、檔案室、計生服務室等。

因有三條山溪溝于區內匯合,原村及今社區皆以“三溪”命名。曾是九分會,九村,三溪隊,1983年更名為三溪村,2011年改為農村社區。

都府函〔2020〕96號關于同意玉堂街道村(社區)建制調整改革方案的批復,三溪社區和兩河社區合并,設三溪社區村民委員會。

三溪社區位于中興鎮西北面。共有7個村民小組,340戶916人,幅員面積9.2平方公里;社區內有農家了70余家,實用竹1000余畝,山木藥材1000余畝,獼猴桃基地600畝,茶園245畝。

上元社區概況

上元社區地處中興鎮西面,距鎮政府所在地約2公里,屬世界遺產地青城山的范圍內,有成都智業集團在上元社區落戶。全社區轄18個村民小組,在冊農業人口2947人,長期居住、暫住和流動人口263人,社區支部3人(書記王奎、支委楊衛兵、楊幫富),社區共有正式黨員115人,預備黨員2人,村議事會成員37名,監事會(理財小組)成員5名,村民委員會3人(主任董品志、委員楊衛兵、艾素群),綜合巡邏隊5人(組長王家濤,隊員:陳朝清、劉申林、劉春林、楊忠友),全村幅員面積8.5平方公里,村內有水田面積2850畝,山地2350畝(其中:茶山1350畝、獼猴桃1000畝),林地3500畝,荒山2250畝。村內有石孟江、環山渠穿境而過,環山旅游線途經全村。

白馬村簡介

玉堂鎮白馬社區位于玉堂鎮白馬村,轄5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約2.6平方公里,其中農用地3035.3畝(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433.2畝,計稅面積544.8畝。以農業旅游觀光為主要產業,年人均收入達到6600元,社區有三個集中安置點,集中居住率達到80%。社區有公路3條,灌溉溝渠1200米,社區水、電氣、光纖已開通。社區活動室于2009年建成成,面積380平方米。主要功能:社區活動室是村民主要辦理政務事務及活動場所,社區便民服務站主要為農戶辦理社保等事項。

社區村民議事會機構健全,社區黨支部,社區村委會,社工村民議事會機構健全、制度完善,作用發揮明顯,社區各類組織積極開展社區服務。白馬社區按照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為目標,大力推進“四大基礎”工程,以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為已任。目前,白馬社區村民生活富有,管理有序鄰里和諧,鄉風文明,平安祥和。

鳳岐村位于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與青城山之間,是進出阿壩藏羌自治州的咽喉,通往青城山、黃龍、九寨溝、四姑娘山等黃金旅游熱線的重要節點,地處川西旅游環線及寶瓶大道左右區域,村中臥牛山與“財神”趙公山相連。北連白馬村,距熊貓谷約1公里,南至中興鎮,東邊新生村,與中信高爾夫體育公園毗鄰,距離城區約6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經測驗鳳岐村8組富氧離子含量很高,適合老年人居住養老。經濟以農業種植及旅游業為主,主產獼猴桃、李子,茶葉、雷竹等。村內現有省級歷史文物保護遺址——唐宋古羌瓷窯群,一直以來受到四川省市多級文物部門的重視。早在1985年就被列入“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又被批準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初-總理親自對已退休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的劉大清反映上報的《關于保護開發玉堂窯文化的建議信》做出批復之后,成都市對玉堂窯提出了“加強保護,深入研究,合理利用,創造條件,申報國!钡囊蟆2010年11月,玉堂窯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大遺址重點保護文物!薄R赞r家休閑業、古窯文化遺址、主題花卉、獼猴桃等規模性經濟作物為載體,打造獨具特色的青花瓷式田園建筑。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午夜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天天看天天爽国产 | 亚洲精品国产91 |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在线 | 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