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環翠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

環翠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

 竹島街道位于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威海城區南部,因轄區內有南、北竹島村得名。北至塔山接環翠樓街道辦事處,東部濱海,南部鄰經區,面積18.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公里。轄區有30個居委會,人口11.25萬,其中僑 胞2萬余人,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江北著名的僑鄉。1930年10月,威海衛收回,分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二、第五自治區。1940年8月,屬威海衛行政辦事處城市區。1945年9月,今轄區分屬威海衛城市區和鳳林區。1950年3月,分屬威海市郊區竹島鄉和文登縣鳳林區望島鄉。1956年9月,分屬威海市大橋街道辦事處和長峰鄉。1958年9月,分屬城廂人民公社和鳳林人民公社。1962年6月,屬市區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銷市區人民公社,析置竹島街道辦事處。2009-2010年,辦事處先后獲得"平安威海建設模范單位"、"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單位"、"社區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城市社區建設示范街道"、"山東省旅游強鄉鎮(辦事處)"、"山東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威海市城中村改造先進單位"、"平安環翠建設模范單位"等榮譽稱號。2009年10月份,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榮譽稱號;仙姑頂名勝風景區被授予"國家4-旅游景區";處夕陽紅藝術團被授予"省級千支優秀農村文藝演出隊"稱號,并在省第二屆農村文化藝術節中榮獲二等獎。

-

經濟發展

  2010年,竹島辦事處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建設藍色經濟區"的工作部署,立足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結構調整主 線,主攻四大產業,狠抓招商引資,不斷做大現代服務業,做好民生事業,保穩定,促和諧,全力打造繁榮、幸福、和諧的新竹島,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年完成限額以上工業產值9.6億元,銷售收入9.6億元,利稅7334萬元,利潤3825萬元;完成進出口總額1.85億美元,同比增長8.9%;利用外資575.2萬美元,利用內資4.2億元,同比增長307.9%和17%;完成稅收16036萬元,一般預算收入8265萬元,同比增長30.34%和26.49%。休閑旅游業實現新跨越。總投資4億元的威海仙姑頂名勝風景區4月28日正式開業,先后投入220萬元在20多家省、市、區媒體進行宣傳推介,對接旅行社290家,已累計辦理年卡4200多張、晨練卡300張,接待游客13.41萬人次;"嘉德威"號游輪在調整經營方式后,于7月29日正式對外運營,已累計接待游客2.7萬人次。金融保險業聚集發展。總投資1000萬元的信誠人壽保險項目落戶中信大廈,10月份正式投入運營;總投資1.8億元的環翠區農信聯社綜合樓項目主體已完工,2011年投入使用。商貿流通業規模發展。

-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和諧社區建設成效顯著。加快推進城建重點工程。徹底完成了環山路和中心綠軸拆遷, 青島路綜合整治工程已完成總量的84.2%。民生投入進一步加大。戚家莊二期16棟回遷樓已全部封頂,正在加緊進行配套;望島舊村改造項目30棟回遷樓中24棟已封頂;南竹島二期6萬平方米正在進行主體建設。南竹島社區服務中心已于10月13日正式投入使用;陶家夼社區活動中心近期將正式對外開放。集中力量突破老小區改造。自10月1日起,對文昌、東窯兩個社區試點進行了老小區改造工程。目前,已累計投入230余萬元,出動人員700余人次,樓道窗戶已全部安裝完畢,樓道墻面粉刷完成60%、把手粉刷完成50%。2010年新開業僑鄉家居廣場、廣源家具廣場等大型商貿業項目5個,新增營業面積3.5萬平方米。商業地產潛力充分挖掘。2010年在建商業地產2處,新增商業地產面積6.3萬平方米,總投資7億元,總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的僑鄉二期工程,主體已完工,商場部分正在進行裝修并同步招商;總投資1.5億元,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的南竹島商業服務中心項目也已封頂,正在進行內外墻裝修。

張村鎮鎮政府駐柳溝村,轄21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人口1.6萬人,面積60平方公里,耕地523公頃,海岸線長13公里。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6億元,財政收入6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25元。中學3所,小學1所,在校生3000人。特色物產:法國朗德鵝、新高梨、里口山蟠桃、雙島海參、雙島蛤等。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52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8億元,出口創匯6665萬美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8000萬元,各類建筑開工總面積60萬平方米,其中工業項目開工35萬平方米,形成了“三縱三橫”的交通網絡,公交線路增至6條。全鎮共有各類企業350多家,培植了魏橋紡織、榮昌漁具、大和昆布、光進光學機械、宇理服裝、翠海明珠、西郊熱電廠、大光華國際學校等一大批投資過億元的重點項目,形成了以紡織、機械、輕工、電子、服裝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經濟體系。2003年,被省民政廳授予“村民自治模范鄉鎮”榮譽稱號。

溫泉鎮鎮政府駐江家寨村,轄29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人口2.1萬人,面積66.5平方公里,耕地1495公頃。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億元,財政收入35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73元。中學2所,小學2所,在校生2556人。境內有天然溫泉和正棋山森林公園,是著名的花生和蘋果產地。全年利用外資2979萬美元,同比增長112%;利用內資2.5億元,增長129%;出口創匯7500萬美元,增長63%。以溫泉工業長廊為依托,形成了服裝、電子、木工機械、醫藥、海產品等20多個產業聚集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3億元,銷售收入31.6億元,利稅3.1億元。2003年被省婦聯授予“巾幗文明隊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鯨園辦事處駐威海市區統一路418號,轄13個居民委員會,人口8萬人,面積11.6平方公里。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6.97億元,財政收入360萬元。辦事處的經濟以工業、三產為主。培植了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鯨洋服飾有限公司、珍珠實業有限公司等重要企業,主導產品有可供大型礦山、油田、水利工程使用的各種型號旋流器、高精密度氣動元件、填補國內空白的低速電機、與國際接軌的僑誼紙箱等。全處個體工商戶達到4981戶,私營企業446家。2003年辦事處被省民政廳評為“山東省社區建設示范街道”,所轄長征居委會獲“全省非典防治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環翠樓街道位于山東省威海市市區中部,因轄區內有名勝環翠樓得名。東瀕威海 環翠樓 灣,北至昆明路與鯨園街道辦事處相接,西至奈古山與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接壤,南至塔山與竹島街道辦事處相鄰。面積4.3平方公里,轄18個居民社區,人口5萬人。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明政府將文登縣辛汪都三里東北近海處劃出,設威海衛。永樂元年(1403年),魏國公徐祖輝征調文登縣、寧海州數萬人筑威海衛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十三日,英國強租威海衛,衛城以內仍歸中國,由文登縣管轄。1930年10月,國民政府收回威海衛,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一自治區。1940年8月,威海衛行政辦事處成立,屬城市區。1945年9月,屬威海衛市城市區。1954年分屬第四、第五、第六居民社區。1956年9月,分屬城里和大橋兩個街道。1958年8月至1960年7月,先后屬城廂街道、城廂公社。1960年8月,屬市區公社,成立環翠樓分社、大橋分社。1966年,兩個分社分別改稱為環翠樓街道、大橋街道,仍屬市區公社。1980年7月,屬市區街道。1982年11月,組建為環翠樓辦事處,1984年3月,轄區調整始成現狀。

-

環翠樓概況

  環翠樓坐落于奈古山東麓,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是威海衛指揮僉事王愷為紀念巡察海道副使趙鶴齡整頓威海衛海防一事而捐俸修筑。時因樓臺建在威海衛城西北角,東臨碧波浩淼的大海,四周掩映于青山綠樹間,兼滄海山川之勝、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環翠”名之。明代的環翠樓畫棟雕梁,金碧輝煌,飛檐斗拱,八窗洞達。后因年久失修逐漸倒塌。清順治年間,威海衛守備于有光重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傾圮。乾隆元年(1736年)復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生員王浩重修。1931年7月,威海衛管理公署將頹廢的環翠樓改建,磚墻瓦頂,樓頂由12根水泥方柱凌空托起,樓長、寬皆11.27米,高7.01米。樓上中堂供奉清代北洋水師將領丁汝昌、鄧世昌等牌位和肖像,墻上嵌有專員徐祖善撰寫的《重修環翠樓記》石刻。樓上柱聯為:“萬年砥柱劉公島,一帶長城環翠樓”。樓下置三面游廊,樓面向東,下接72級臺階。于樓前增建兩座涼亭,亭呈六角形,鋼骨水泥圓柱挺立,亭蓋六角上翹,亭內水泥鋪地,白石臺座。上亭偏南,叫“望月亭”,內豎《威海衛甲午海軍蹉跌記》石碑,三五之夜在此賞月,別有情致;下亭居路當中,叫“觀海亭”,可極目東海“萬里晴光一鏡明”。亭東北有一圓形荷花池,池內種植蓮藕,池畔植垂柳。后又添置鳥房、座椅,并遍植花木。1944年12月,環翠樓被日偽軍焚毀,“望月亭”“觀海亭”后亦破損不堪。

  1976年,修復“望月亭”、“觀海亭”。1977年重新修建環翠樓,1980年全部竣工。重建的環翠樓系由亭、臺、樓、廊組成的古典式建筑群,建筑面積800平方米。主樓3層,高16.8米。樓頂為桔紅色琉璃瓦覆蓋,歇山式卷棚屋檐飛起,富有民族風格。三樓懸匾上的“環翠樓”三個金字為書法家舒同手書。主樓底層是軒敞雅潔的大廳。二樓向前伸出一大陽臺,在此可鳥瞰威海全城和威海灣及劉公島;二樓后廊懸匾上有出自著名書法家黃苗子之手的“翠閣凌空”四個金字,前廊左右兩端各筑一角樓對稱,與四周游廊相連。三樓無實壁,前后皆有敞亮的門窗,南北則是雕花鏤空的全花窗。1986年9月,在公園東門前廣場上塑清代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銅像,像高4.2米,立在6米高的石砌船頭上,以弘揚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明清以來,官紳、文人常登樓賞景賦詩。在環翠樓上觀海上日出和雪景尤為游人稱道。“山樓初旭”和“奈古雪霽”均為威海八景之一,歷來吟詠詩作很多。每當朝暾躍出浩瀚的大海,彩霞染紅海天,或大雪初霽,奈古山被皚皚白雪所覆蓋,瑰麗壯觀的景象給“一水灣環山四圍,仿佛桃源人住處”和“環山擁叢翠,碧海臨玉樓”的威海衛增添許多奇異的光彩。如今登樓遠眺,海空一碧,山水名勝,街市美景盡收眼底。夜晚的環翠樓被燈光披上一層神秘、美麗的外衣,翠綠的古松,朱紅的樓閣,仿佛在燈光中飄逸游動,如夢如幻,有如美麗的仙境世界。[1]。

崮山鎮隸屬威海市環翠區,總面積49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擁有24個行政村,11個鎮辦企業。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崮山鎮充分發揮自身的區域優勢,抓住機遇,大膽開拓,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合理開發各種資源,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成為威海市聞名的工業強鎮和水產大鎮。全鎮工業,通過實施骨干膨脹、招商引資和品牌戰略,形成了以星王集團、寶源紡織集團、七八一廠、康泰漁竿廠等鎮辦企業為導,三資企業、村辦企業和私營個體經濟為補充的合理工業布局。初步建立了以客車制造、紡紗、呢絨、木工機械、民用爆破、漁具、飲食加工、水產品加工、建筑設計、輪船修造等為龍頭的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農業,以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為重點,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全鎮農業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和現代化的軌道.水產業,通過實施"海上崮山"戰略,走現代化大漁業之路,現已形成了融養殖、捕撈、冷藏、水產品加工、工廠化養育、船舶修造等為一體的水產生產體系.2002年全鎮實現社會總值31億元,人均收入達4650元,外貿出0貨值達3.3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738萬元.崮山鎮已成為威海市最具經濟活力和發展前景的鄉鎮之一。

羊亭鎮鎮政府駐羊亭村,轄38個村民委員會,人口2.49萬人,面積86.2平方公里,耕地2510公頃,海岸線長10公里。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98億元,財政收入234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8元。中學(含小學)1所,在校生2895人。該鎮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全年利用外資3008.5萬美元,同比增長191.8%;利用內資2.55億元,增長339.7%;出口創匯6000萬美元,增長195.6%。工業企業涉及機械制造、化工、建材、毛紡、水產等領域,支柱產業以鋼絞線為主。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億元,同比增長42%;銷售收入14.7億元,增長34.8%;利稅11359萬元,增長35.6%。果蔬業在該鎮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年糧食總產量8873噸,果品總產量5016噸,蔬菜總產量55634噸。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

孫家疃街道駐孫家疃村,轄11個村民委員會,人口13275人,面積17.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1.5千米。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5億元,財政收入19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68元。中學1所,小學4所,在校生1230人。轄區三面環海,水產業是支柱產業,主要海產品有海參、鮑魚、對蝦、扇貝、黃魚等40多個品種。2003年,區委、區政府整合該鎮山海旅游資源,規劃啟動了威海環翠北海旅游度假區,突出旅游招商和環境美化兩大重點,建設中國北方著名的濱海旅游勝地。全鎮已引進、籌建五大重點項目,即:半月灣開發、韓人村項目、和式度假村項目、海上觀光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