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雷山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雷山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2019年析丹江鎮城南社區設龍頭街道。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丹江廳遷駐于此,故稱丹江。

清光緒二年(1876年),設丹江廳。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置丹江鎮。

1953年,置城關鎮。

1958年,成立丹江公社。

1959年,為丹江管理區。

1961年,復置丹江公社。

1970年,復為丹江鎮。

西江鎮于1992年4月撤區并鄉建鎮時,由原來的黃里鄉、白蓮鄉、大溝鄉和西江鎮三鄉一鎮合并而成,轄24個行政村,58個自然寨,222個村民小組及1個居委會,全鎮共有5759戶,總人口24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3583人,占總人口的97.66%,非農業人口564人,占總人口的2.34%;男12711人,占總人口的52%,女11436人,占人口總數的47.3%,男女比例接近1:1;全鎮共有5個少數民族,其中苗族21585人,占總人口的89.4%,侗族53人,水族2人,彝族5人,壯族2人,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鄉鎮。

民國時期,屬獨山專區丹寨縣。

1949年后,屬都勻專區丹寨縣。

1951年,建永樂鄉。

1956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丹寨縣劃歸黔東南州,永樂區亦隨縣劃歸。

1959年1月,雷山、丹寨、麻江、爐山4縣合并為凱里縣后,永樂區亦屬凱里縣。

1964年,恢復雷山縣建制。

是年,永樂區劃歸到雷山縣。

1967年,成立永樂區公社。

1984年,成立永樂鎮。

1992年,撤永樂區,合并開屯、排告、柳烏、喬桑及永樂4鄉、1鎮建立永樂鎮。

1984年,報德公社和岔河公社改為報德鄉和岔河鄉。

1992年,報德鄉、岔河鄉合并組建報德鄉。

1998年8月27日,撤銷報德鄉設立郎德鎮,駐地由報德村遷到下郎德村。

解放初期在蓮花設第三區人民政府,轄大塘鄉、桃江鄉;1953年遷到咱刀新橋,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撤區并社,桃江、大塘公社合并為大塘人民公社;1961年8月恢復大塘區,轄大塘公社和桃江公社;1984年6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置,大塘區轄高巖、蓮花、大塘、橋港、桃江、掌雷五個鄉;1992年2月撤銷大塘區,設立大塘鄉、桃江鄉。

2013年11月10日上午9時,大塘鎮隆重舉行撤銷大塘鄉桃江鄉建大塘鎮揭牌儀式。

清代時期,設堡。

清乾隆三年(1738年),置烏疊司。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置望豐鄉。

1958年初,成立望豐公社。

1959年,雷山縣并入凱里縣后,改為望豐公社管理區。

1961年8月,恢復雷山縣建制,稱望豐公社。

1984年,社改鄉,稱望豐鄉。

1992年,建鎮并鄉撤區,望豐、烏江、公統3鄉合并為望豐鄉。

清代時期,屬都江廳。

民國二年(1913年),置達地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達地聯保,屬三都縣。

1952年12月,劃歸丹寨縣,屬第二區,區公所駐排調。

1957年3月29日,達地鄉改達地水族鄉。

1958年10月,改達地公社。

1958年12月,丹寨、爐山、雷山、麻江4縣合并建凱里縣,達地屬凱里縣永樂公社。

1961年8月28日,恢復麻江縣和雷山縣建置,達地仍屬雷山縣永樂區。

1992年9月8日,達地鎮改為達地水族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雷山縣設治局在方祥設鄉。

1959年初,雷山縣并入凱里縣,區政為社,稱西江公社方祥生產管理區。

1961年,恢復方祥公社。

1984年,方祥公社改鄉。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看 | 日韩一级毛欧美一级国产一级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