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歷四年(769)設上杭場,因場形象木排浮在水上,寓《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之義得名;北宋淳化五年(994)改設上杭縣,因上杭場得名;另據《大元大一統志》:按字義杭與航同,自縣而上可通小舟,自縣而下有魚磯間隔,舟楫不通,故名。 |
唐朝設武平鎮,五代改場,據《中國地名辭源》:鎮名取武伐平息之意,為意愿地名;北宋淳化五年(994)改武平縣,因武平場得名;另說因境內有武平河得名;另據乾隆《汀州府志》:以”其地坦彝、人尚武”得名;又據《經史問答》:南海境中有地名南武,近于今之汀,分別添上安平,遂成南安、武平。 |
南宋紹興三年(1133)析長汀縣設蓮城縣,以四山環繞如蓮得名,或說以蓮花山得名,或說因四周多植蓮花得名;元至正六年(1346)改現名,據《方輿紀要》:以討平草賊羅天麟于此,因改蓮為連,取去草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