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陸河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陸河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河田鎮區域面積為79.2km2。轄5個居委會和16個村委會。全鎮總戶數16269戶,總人口7.5萬人。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3.06億元,比增18.0%,工農業總產值4.7億元,比增19.0%,其中農業產值3.04億元,比增22.0%,工業產值1.64億元,比增6.5%;鎮集體經濟收入130萬元,比增2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億元,比增23.0%;農村人均年收入3891元,比增4.0%。城鎮型現代農業生產格局初步形成:農業種養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積極引進新品種和新技術,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大力發展為縣城配套的蔬菜、經濟作物等副食品類農產品,優、新品種達90%以上。全鎮糧食總產量為11020t,開展農業技術講座,引進“廣紫薯1號”番薯、草霉種植技術,初步形成無公害蔬菜、草霉等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基地。水利建設投資450萬元,完成兩宗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改造農田灌溉渠道10.8km,清理農村河道溝渠4條,改造低產田100公頃。完善縣城及新農村規劃,扎實推進市政基礎建設:一是聘請中山城市規劃設計院實施縣城第二輪總體規劃修編,按照“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城鄉一體”的設計理念,把河田規劃成為具有濃郁風情、環境優美的山水園林城鎮。二是聘請廣州番禺市橋建設設計院有限公司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行點設計概念性規劃方案。投入資金1890萬元完成全鎮7個市政重點建設項目。縣城防洪堤圍工程已完成征地58公頃,兩岸各400m標準段路堤建設完成;城東農貿市場建設順利推進;高砂大橋、青龍背至墩下公路、麻溪至嶺背公路、河田敬老院等基礎設施項目已峻工;內洞至大徑公路已開工建設;完成火山嶂森林公園的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精神文明建設及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開展“愛我陸河,我為螺河建設添光彩”活動,為螺河防洪堤建設捐款45020元,0員義務勞動一天。組織“河田高景”這一民間藝術舉辦“慶中秋,迎市泛珠三角民間藝術節”縣城巡游活動,代表陸河參加汕尾市首屆泛珠三角民間藝術節活動,代表汕尾參加中山市黃圃鎮舉辦的廣東省首屆民間飄色藝術表演大賽,獲得銀獎。教育事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教育質量穩定提高,投資近600萬元建成溪東小學教學樓、河城二中綜合樓及購置城北小學、高砂小學的多媒體教育設備,共有153人考入河田中學重點班,占全縣51.0%。
水唇鎮地處陸河縣東部,總面積121km2,轄15個村委會和一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4.3萬人。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5億元,比增36%,其中工業總產值2.5億元,比增78.6%,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增9.19%,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020元;鎮級財政收入280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預定目標,在市、縣的考核中各列前茅,被評為“一類鎮”。城鎮工業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 確立“城鎮工業一體化建設”為水唇的發展模式,即以工業的發展推動城鎮化建設,以完善的城鎮功能為工業化發展搭建良好的平臺,輻射帶動農村的全面發展,推動工業反哺農業,最終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實現水唇跨越發展。該項目占地面積5km2,按功能類別分為工業園區、文化生活娛樂區、商貿區、中學校園區、行政服務區5個區域進行一體化規劃建設。與建發實業公司合作開發建設城鎮工業一體化項目,首期投入資金1000萬元用于三通一平工程,至目前,項目開發進展順利,有25個項目落戶,其中已竣工的項目有投資共5470萬元的元升工藝廠、水唇派出所、司法所、水唇瓷廠、世裕高嶺土公司和陸普公路第一期3公里工程等6個;動工的項目有投資8796萬元的水唇中學、敬老院、吉溪書院、水唇公園、老人活動中心、老城區改造工程、陸伍公路擴寬、振大昌文明小區、肉菜市場、廣播站、水唇法庭、車站、全民健身廣場等13個,簽約的項目有規劃占地面積3km2,首期投資1.6億元的城東高新科技產業轉移工業園和振大昌果蔬制品廠、昶宏溫泉山莊、宏享雨傘廠、宏享玩具廠、泰注中纖板廠等6個。招商引資工作發展勢頭良好 引進的元升工藝廠落戶以來,工廠生產穩定,經濟效益好,2005年年產值達1.6億元,當地農民有600多人在元升廠就業,一年為農民增收近700萬元,加上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人均增收達到236元。在成功引進元升工藝廠的基礎上,水唇鎮繼續堅持“以情感商、以誠招商、以商引商”的原則,奉行“讓商家發財,促地方發展”的信條,落實優惠措施,為外商提供優質服務,把水唇打造成外商投資置業的熱土,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2005年引進外出老板彭振泉、彭武貴投資1000萬元,租用山地,荒地4萬畝種植生桉,建立速生桉生產基地;引進建發實業公司合作開發城鎮工業一體化建設項目;引進的臺商昶宏集團擬投資1.5億元興建溫泉山莊、玩具廠和雨傘廠,現已簽訂投資意向書,正在進行項目.。
河口鎮是廣東省首批中心鎮之一,鎮域面積169km2,轄18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0122人,城鎮建成區面積3.6km2,鎮區人口2萬多人。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工農業總產值2.7億元,比增33%,其中農業產值1.49億元,比增6.5%,工業總產值11694萬元,比增85%;農村人均年純收入3782元,比增5.3%;鎮本級財政收入82萬元,比增25%。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鞏固,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全鎮共投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20多萬元,完成了高潭南坑窩水庫、對門馬善皮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加固維修了全鎮大小水利陂頭、圳渠等水利設施35宗。全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4123公頃,糧食播種面積2392公頃,平均畝產303公斤,糧食總產達10991t,其中水稻播種面積達1440公頃,平均畝產325公斤,總產業7020t 。全鎮水果種植以青梅、荔枝、油柑為主,面積達2900公頃,水果總產4221t,產值2883萬元。同時,120戶貧困家庭在政府的扶持下興建了安居房。基礎設施和市政建設日臻完善 交通方面:今年動工興建的通自然村公路有18km,總投資600多萬元。到目前止,我鎮累計籌集資金4850萬元,其中群眾集資3649萬元,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201萬元,興建通村公里86km,橋梁13座。市政建設方面:修編了《河口鎮總體規劃(2004-2020)》。市政配套功能設施得到完善:(1)總投資480萬元,河口綜合市場已經投入使用。(2)河口人工湖正在緊張的施工中,完成大部分工程。(3)河口敬老院上“一級”擴建工程已經竣工。(4)拆除了鎮府面前70間簡易市場,興建了占地基 2500km2的河口中心廣場。(5)總投資600多萬元,興建2個解決農村飲水工程點,解決昂塘、河口、云峰、營下、新華、對門、大塘等7個村共7500名貧困農民的飲水困難。招商引資辦工業取得新成效 完善工業園6km2工業載地建設;投資6000萬元河口11萬伏變電站已動工興建;元升國際集團公司投資2500萬元在營下興辦陸河元升輕工藝廠,把工廠辦在老百姓家門口,興建廠房6棟3.6萬m2,員工宿舍5000平方米以及食堂、辦公樓等,并于今年9月5日正式招工投產,目前,有工人900人。
新田鎮位于陸河縣西南端,面積182km2,人口3.3萬人,其中耕地1240公頃,山地1.1萬多公頃,全鎮地勢北高南低、北向南傾斜,屬丘陵地,新田河橫貫境內,常年氣溫22℃,年均降雨量2200mm,是著名的老蘇區、山區鎮。曾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陸豐人-動的紅色沃土和“八一”南昌起義紅二師的革0據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古大存同志曾在此指導戰斗,開展過革命工作。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2億元,比增4.1%,工農業總產值2.607億元,比增5.5%,其中農業總產值2.323億元,比增5.6%,工業總產值2727萬元,比增2.5%,鎮本級財政收入80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199萬,比增4.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時對傳統農業品種進行轉型、改良。在鞏固原有的南北兩條傳統水果帶外,還大力發展333公頃反季節瓜果和蔬菜的種植,并且在多個村委的山地上開發種植533公頃造紙速生桉,豐產美國松,創增農林業新效益。在新品種開發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原引入的螺旋藻、觀賞魚和新寨易地開發80公頃桑果園的投入;特別是在新田北山村興建的天地種養飼料制造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征地3.3公頃,租用林地333公頃以上,屬大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利用資源優勢,促進招商引資發展和工業建設:利用山區資源優勢,繼續加大對小水電的開發。目前,全鎮小水電裝機容量達7座4500km。本著以誠招商,以優招商,兌現承諾的方式,迎接珠三角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已落戶的企業有嘉誠(新田)鞋類制品廠,總投資170萬元,能解決近200個勞動力就業問題,年增收入300萬元以上;投資120萬元的錦隆鞋業有限公司新田加工廠,能解決60人以上的就業問題;計劃廠房總面積2800平方米的新田健利鞋廠,已完成800m2標準化廠房并投入使用,現已解決150個勞動力就業,廠房全面建成可解決1200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仍有多個項目正在洽談之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面實現村村通公路硬底化,2005年共投資1500萬元建設了20km的公路建設。其中新田至吉溪林場公路全長15.1km,總投資1200多萬元;坑角至聯新公里全長5km,總投資150萬元;咸宜橋全長110m,總投資130萬元。
上護鎮地處陸河縣西南部,下轄14個村(居)委,2005年末人口3.4多萬。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2.3億元,比上年增長9%,工農業總產值1.85億元,人均純收入達3569元。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 交通方面:投入資金110萬元的蘇坑村道竣工后,全鎮13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硬底化,形成了暢順的交通網絡。投入資金200萬元的富溪防洪道路建設已竣工。投入資金250萬元的護二至新坑水庫大壩路道建設,已動工上馬。投入資金260萬元的野鴨大橋建設已基本完善。市政建設方面:投入30萬元擴建并且綠化同興路;投入40萬元鋪設下垅至連塘街道;投入20萬元的鎮府大院整治工程已動工。投入32萬元的敬老院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自來水改造工程于已動工上馬建設,該項目的建成,將徹底解決廣大群眾“吃水難”問題。教育方面:投入資金150萬元的樟河中學綜合樓建設已竣工。總投資1500萬元的樟河小學遷建工作已于去年開始,首期投入350萬元的綜合樓建設正在建設之中;總投入280萬元的二、護二、護南、富溪小學教學樓建設已基本完善。水利建設方面: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320多萬元,完成了富梅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固維修大小水利陂頭36個、渠道長14km。投入320萬元的富梅萬畝灌區改造已動工上馬。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 積極做好在建和新引進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促使我鎮招商引資工作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新引進外資企業1家,民營企業2家。投入1000萬港元的匯星(陸河)潤滑油廠,主要經營環保節能的潤滑加工和銷售,油品檢測及鋼結構燒焊工程,年產值達3000萬元,將于年底投產;引進陸河興信林業科技開展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經營優質速生桉的種植采伐及林產品的開發;投入資金5000萬元的瑞龍莊園二期工程建設,目前的征地工作正在進行;總投資1.5億元,首期投入資金5000萬元的上護溫泉度假中心已簽約,正在做好有關征地等前期工作。此外,興辦了大利通鞋廠,解決了100多名勞動力,拓寬就業門路。
螺溪鎮位于陸河縣北部山區,下轄 15個村委會和 l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全鎮國民經濟總產值17242萬元,其中工業產值 3081萬元,農業產值 8335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 388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6.47%,30.55%,5.11%,2005年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紅旗基層黨組織”、“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交通方面:投入120萬元興建了正大大橋和歐西大橋,投入900多萬元,鋪設了總長27.5km的歐西凹背、 歐東石頭塘、各安民田、正大呈坑、新良鎮塘、社區廣福路自然村道和書村通揭西縣上沙鎮的過境公路、廣洋龍田行政村道等水泥公路。教育教學設施方面:投入200多萬元重建了螺溪小學教學樓和改危了正大小學部分校舍,三歐小學布局調整進一步完善。基層硬件方面:投入 資金320萬元,動工興建了各安、歐東、新溪、南和四個村委的辦公大樓,其中各安村投資 100多萬元興建了1000m2的村民中心大樓,成為全市的亮點。市政建設方面: 自來水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全鎮7069戶全部實現統一門牌管理,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全鎮路燈鋪設率達82%。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引進了臺商企業香港照倫燈飾有限公司,投資 2000多萬元,已在開發區租地 20000多m2,廠房正在動工興建中,計劃在2006年4月投產。引進深圳市華南工貿實業公司建設白水再瀑布公園,首期投資2000萬元,現完成征地,拆遷工作。依托螺溪鎮豐富的竹木資源引進深圳市翠綠美園藝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在縣城工業區創辦竹木工藝廠,開創了全縣招商引資“異地辦廠”先河;引資680萬元興建了楊梅坪和歐東兩個電站 。
東坑鎮地處榕江水系發源地,鎮域面積78km2,年末總人口2.6萬人。轄13個村委會,66個村民小組。2005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287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0046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359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3%、12.6%、7%。山區特色經濟快速發展 注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實施“工旅并進旺商貿,打造青梅專業鎮”的經濟發展思路,實行科學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民走耕山致富道路。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其中青梅32133公頃,年產水果1.2萬t,形成高寒山區以發展種植青梅、茶葉;中高地區以發展種植青梅、青欖、青柿;平坦丘陵地區以發展種植香蕉、荔枝、龍眼、蔬菜。形成三大種植帶,打造“中國青梅之鄉”這塊品牌,努力實現青梅專業鎮的目標。 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學校建設方面,全鎮拆除危房校舍4600m2,投入資金2500多萬元,新建教學樓面積達21000m2,全鎮10所小學都建起了上規模、上檔次的教學樓、綜合樓,凝成全縣乃至全市的教育新亮點。公路建設方面,采取分步實施,落實責任,分村包干的做法,以社會各界人士捐資為主,爭取上級支持,群眾派工獻物的“三步走”的形成,致力于村鎮道路建設。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鋪設硬底化公路48km,修筑橋梁5座,全鎮13個村委已有11個全程開通水泥路,2006年底可全面實現道路硬底化,部分村小組已鋪上水泥路,交通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通訊、能源、市政建設日趨完善。工業和旅游開發初顯成效 招商引資方面,充分發揮好地處城郊的地理優勢,規劃好工業園區,壯大園區經濟,通過縣城的商貿、物流輻射帶動,做好商貿文章,加快推進城鎮化的建設進程;生態旅游方面,東坑鎮現有一廟(神農廟)一庵(石塔觀音庵)二寺(聚云寺、尖山寺)二跡(漸逵軒、礱衣屋)三園(共光梅園、石塔梅園、豐田茶園)三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研基地、青梅基地)等獨具特色,我們已加快資源的有機結合,開發生態旅游資源,以旅游經濟拉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實現旅游旺鎮的目標。
南萬鎮位于陸河縣西北部山區,西與紫金毗鄰,北與五華縣接壤。區域面積109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下轄14個行政村。2005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8890萬元,比去年12%;工業總產值2068萬元,比去年增長20%;農業總產值4387萬元,比去年增長7%;農民年人均收入3390元,比去年增長4%;鎮財政本級收入60萬元。同時,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基層民主建設以及社會各事業均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全鎮上下呈現出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旅游開發力度加大: 積極培養旅游為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把旅游開發作為當前發展山區經濟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大引資開發力度,扎扎實實推進旅游資源的開發。累計全年共投入旅游開發資金1000多萬元。景區建設初具規模。南天湖水上樂園,投入資金購回12座飛艇3艘,并于9月份正式開業經營 ;神象山公園已完成山頂觀音塑像、登山人行道、一線天階梯、大門、觀景亭、停車場、人工瀑布、山頂休息亭和小賣鋪、衛生間、商場、環山公路水泥墊層鋪設及山頂朝拜區水泥地面鋪設等工程的建設;長梅河漂流完成了更衣室、售票廳、下水碼頭、休息亭、河道的清理等工程,于“十一”黃金周前開通全程長3公里的漂流項目;紅椎林生態公園大門重新擇址在下枧蚌塘,目前已投入資金50多萬元,征地2.7公頃,即將動工興建大門、別墅、會議接待中心、噴泉、休閑設施等。據統計,僅“十一”黃金期間,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近萬人次,僅門票一項就收入13萬元,對當地餐飲業發展和土特產的銷售也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工業經濟不斷壯大:該鎮立足鎮情,不斷發展壯大茶、電產業,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了工業經濟的不斷壯大。茶在生產方面,繼續發揮茶葉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大茶園管理力度,完善茶葉加工廠的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茶葉加工工藝,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累計全年生產毛茶3萬斤,產值240多萬元。實施“科技興茶”戰略。加強了“華南農業大學南萬教學實習基地”和“華南農業大學茶葉科學研究所南萬研究基地”的建設。引入新的茶葉品種,積極做大做強茶葉業,為提高南萬茶葉的品牌知名度,向茶葉生產專業鎮進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小水電方面,引資辦電力度加大。建成投產的小水電項目2宗,分別是投資280萬元、裝機容量180km的杞洋廣隆電站和投資300萬元、裝機容量480km的羅庚壩上坑電站。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色五月婷婷导航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