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將原金沙鎮金南、八角亭、鎮南、金樂、碧堂廟、金橋、果園、華山8個居委會和三姓街、獅子橋、花家渡、界北、文山、油榨、張門、邢園、元帥廟、通靈橋10個村委會區域與原先鋒鎮利民、正場、民平3個村委會,以及二甲鎮進東、麒麟橋2個村委會,川姜鎮雙池頭、復興、朝東圩、夏四店、大石橋、金普6個村委會區域合并,設立通州區金新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油榨村金樂街8號。……。 |
通州市轄鎮。市府駐地。1954年設金沙鎮,1958年更名紅星公社,1959年改稱金沙公社,1977年設鎮。位于市境中部,距南通機場4公里。面積44平方公里,人口10.4萬。通金、通掘公路過境,通呂運河從鎮南經過。轄虹西、虹南、翠園、新三園、進鮮港、霞中、雙霞、八角亭、碧堂廟、指金橋、三里鎮、行根橋、盆架橋、果園、進西、金南、青墩、文禮、龍潭、金東、光和、馬北、銀河、金北、墩塘、頭總橋、斜北、鈄南、……。 |
川姜鎮位于通州區南部,行政區域面積49.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萬人,外來人口超10萬人,下轄14個村,2個社區。2015年,川姜鎮獲批省創新型試點鄉鎮。川姜家紡產業集聚度高,產業鏈完善,從原材料供應、紡紗織布、設計印染、成品生產到銷售物流一應俱全。目前,川姜鎮擁有家紡類企業1500多家,工廠2800多家。運用互聯網推動傳統家紡產業銷售模式轉型,依托淘寶、京東等平臺,構建南通家紡展銷平臺,運用……。 |
通州市轄鎮。清末稱平潮市。1952年建平潮市鎮區,1958年更名紅專公社,1959年改平潮公社,1961年析建平東、平西兩公社,1983年合并設平潮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8公里。面積34平方公里,人口5.1萬。204國道、平五公路過境,緊靠長江水道,設有九圩港。轄桃村、三官殿、高港、絲壩、花壩、灣子頭、丹房、何園、團圓、四橋、劉壩、豐園、周港、平西、平北、陳園、陳良壩、云臺山、川夾圩、老墩、……。 |
通州市轄鎮。1957年由5個鄉合并為石鼎鄉,1959年改石鼎公社,1965年改興仁公社,1983年建鎮。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20公里。面積23平方公里,人口2萬余。岔(河)興(仁)公路過境,通金公路穿經南部。轄楊彎、興仁、蘆花港、謝橋、葛長路、庵南、瑞芝橋、三廟、戴家店、孫家橋、路口、徐莊、新建、成莊、李家樓15個村委會和興仁鎮1個居委會。農業種植水稻、小麥、油菜。企業有棉紡織、醫用儀器、輕工機械……。 |
通州市東社鎮總面積49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居),總人口4.5萬人。這里民風淳樸、人杰地靈,出過數位將軍,享有“將軍之鄉”的美稱。農業經濟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其中以山羊最為有名,擁有蘇北地區最大的山羊交易市場。 東社鎮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岸,東臨黃海,南依長江。鎮區西部和南部與通州城區接壤,是通州市的城郊鎮。距南通機場5公里,離南通港20公里,203線省道從南到北縱貫鎮西部,金三公路從東到西穿鎮……。 |
十總鎮位于通州市北部,是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工作先進鎮,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鎮,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 全鎮面積52.32平方公里,常住人39154人。改革開放以來, 區域經濟保持較高發展勢頭,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6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6萬元,工業總產值2.3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89元。綜合實力位居通州市23個鎮前10名 十總鎮區位獨特……。 |
通州市轄鎮。1957年稱鎮修鄉,1958年改星光公社,1959年更名劉橋公社,1983年改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1公里。面積32.8平方公里,人口3萬。有公路通 ? 南通市區。轄鳳仙、王家灣、燕港、王東橋、慎修、南劉橋、測震、闞橋北、劉西、唐橋、鍋廠、油港、鄧橋、堅定、斜莊、徐園、焦橋、宋店、劉海橋、羌渡西、闞橋南21個村委會和劉橋鎮居委會。農業主要種植水稻、棉花。企業產品有閥門、化工、銅鐵……。 |
通州市轄鎮。1957年為桂貞鄉,1958年更名聯盟公社,1959年更名二甲公社,1983年設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府20公里。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2.7萬。通呂公路過境,二甲河、通海河縱橫境內。轄副業、定心橋、三甲、田螺山、新坡、水流鎮、八甲、木行頭、新市、圩洪、興甲鎮、九甲壩、石橋村、吳家埭14個村委會和中心、交通、新市3個居委會。農業種植水稻、小麥、油菜、薄荷等。企業產品有安培瓶、鋼材……。 |
通州市轄鎮。清末為石港市。民國改石港鎮,1958年更名紅旗公社,1962年復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5公里。面積36.4平方公里,人口3.3萬。平(潮)五(總)公路過境,九圩港橫穿中部。轄漁灣、靚史院、堅壩、志田、白蕩、屯天河、陳窯、石北、戴家灣、鉆港、丁家渡、北渡、雙林、石東、小渡橋、九家莊、花園橋、長港、平橋、石西20個村委會和草市橋、廣濟橋2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蠶……。 |
通州市先鋒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對外開放衛星鎮。人口3.5萬,面積26.5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行政村。先鋒鎮古稱三圩頭,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這里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飽經蒼桑的古海岸線依然陳跡可循,長約2公里的百年古街向人們訴說著輝煌的過去。先鋒鎮交通便捷,南通鐵路貨運站就在境內,至南通港約20分鐘,到南通機場約15分鐘,由先鋒南首的小海立交直上蘇通長江大橋,直達國際大都市上海。改革開放以……。 |
通州市轄鎮。1958年建團結公社,1959年更名西亭公社,1961年分西亭、亭東兩公社,1983年設西亭鎮。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7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3.6萬。轄草廟、蔡店、瀾平橋、周橋、葛橋、舊場、花堰、西禪寺、華林、四總渡、亭南、渡南、亭北、灰場邊、灣西、亭岸、洪四、八總橋、九總灣、李莊、金亭、亭東、圍亭、窯西24個村委會和西亭1個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油菜子。“西亭脆餅”被評為食品博……。 |
五接鎮位于通州市西大門,南臨長江主航道,與張家港隔江相望,西北與如皋市接壤。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4萬,轄12個行政村,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風箏之鄉”。境內既有通州唯一的江中寶島、休閑勝地——開沙島,又有15公里長的長江岸線和上千畝灘涂,其中可利用中深水工業岸線近4公里。民風樸實純正,環境優美宜人。五接鎮屬于圩田地區,溝河縱橫,水土肥沃,氣候宜人,盛產優質大米和瓜果。一年四季味……。 |
興東鎮隸屬于通州市,與上海市燈火相邀。通州市是江蘇省全方位對外開放城市之一,素有“金三角小上海”之稱,是接收上海浦東開發輻射的前沿陣地。興東鎮全境30.5平方公里,境內人口3.2萬,轄為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興東鎮位于通州市西首,南通市東首,距兩市市區距離均為12公里。興東鎮交通便利,航空、海洋、鐵路、公路運輸四通八達。.02015年,撤銷通州區興東鎮。以原興東鎮行政區域設立通州區興東街道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