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納溪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納溪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安富街道(Anfu)位于永寧河與長江交匯處,是納溪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轄5個社區。[1]

建制沿革

1949年前永寧河東為中城鎮,河西為安富鎮,1950年兩鎮合并為中安鎮,1954年為納溪縣城關鎮,1964年更名安富鎮,1987年為安富街道。位于區境北部,距市政府22千米。區政府駐轄區內。1997年,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5萬,轄濱江街、新民街、天新街、民主街、共同街、友誼路、民義街、勝利街、古街子、建設街、人民路、永寧路、較場壩13個居委會和紫陽、先農2個行政村。[1]

2002年元月,撤銷原15個居委會,建立9個社區。面積6.73平方千米,總人口6218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9684人,農業人口2501人。轄2個行政村、9個社區。2003年,面積6.6平方千米。下轄9個社區,2個行政村。總人口62185人,其中農業人口2539人。[1]

2004年,轄9個社區、2個行政村,面積6.73平方千米,擁有常住人口21053戶、599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028戶、57394人,農業人口1025戶、2536人。[1]

勝利街社區、人民路社區、永寧路社區、較場壩社區、先農村、紫陽村分出設立永寧街道。[1]

2019區劃調整后,安富街道轄上壩社區、順江街社區、友誼路社區、丙靈路社區、百梯社區、炳靈村、桂花村、石龍村、石銀村、三江村所屬行政區域,安富街道辦事處駐百梯巷49號。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永寧街道

  永寧街道辦事處位于永寧河與長江交匯處,于2006年9月成立,是納溪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負責轄區內日常事務的行政管理。街道辦事處機關坐落于永寧路229號,內設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宣傳文化中心,下轄5個社區居委會、2個村社區委會,有常住人口14134戶,39787人。其中農業人口1070戶,2861人;非農業人口13064戶,37106人;幅員面積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瀘天化、西研院市屬規模以上企業2個,有天豪公司、銳佳陶瓷等區屬規模以上企業6個,是納溪區經濟文化的中心。有納溪中學、區人民醫院等行政事業單位50余個。

東升街道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是2014年新成立的街道,全街道面積11.7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鄰江陽區藍田街道和鄰玉街道,距瀘州中心城區5公里、瀘州藍田機場2公里、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8公里、瀘州站15公里。瀘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藍(田)安(富)大道、321國道等公路縱橫交錯、長江黃金水道等在此交匯,具備完善的水陸交通體系。

東升街道地處川、滇、黔、渝結合部,位于長江之濱。自街道成立以來一直以“三服務三發展”為發展思路。以建設“商貿都市、人文街道”為工作目標,對接瀘州核心城區,融入江南新區,傾力建設“瀘州南部新城” [2]

東升街道地處江南新區核心區,浙江產業園區、納溪輕工業園、西南節能產業城等重要產業基地坐落境內。于是,東升街道依托園區,立足特色,著力從“服務城市建設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服務園區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服務群眾需求推動民生突破發展”三方面入手,傾力建設“商貿都市、生態新城、人文街道 ”,著力打造“瀘州南部新城”。

2019區劃調整后,東升街道轄皂角樹社區、朝陽社區、大溪村、柿子村、九川村、大林村、竹林村、方水村、柑灣村所屬行政區域,東升街道辦事處駐藍安路三段458號。

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屬瀘州轄區內長江上游南岸第一鎮,距瀘州市區40公里,是宜賓、瀘州兩市的結合部,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鎮幅員面積129.6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轄22個行政村,1個社區。四川火炬化工集團公司坐落該鎮。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 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瀘州市綜治模范鎮。鎮內資源豐富、風光秀美、民風淳樸。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1.28億元,工業增加值4796萬元,農業增加值705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9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3500元。

鎮內交通便利,通訊快捷,旅游資源豐富。納(溪)江(安)路穿境而過,即將建設的高速公路也將在該鎮設出入口。程控電話傳入千家萬戶,移動、聯合通信基站完備;旅游資源豐富,擁有“云溪八景”之一的“清溪映月”景區、國家A-風景區鳳凰湖、風景秀麗的煙子洞瀑布、集觀光休閑于一體的十里黃梔子長廊等風景區。

大渡口鎮是四川省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之一,是瀘州市商品糧基地、水果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茶葉種植基地。目前全鎮已經建成以黃梔子為主的中藥材基地7000多畝,茶葉3200多畝,甜橙1500畝,無公害蔬菜3400畝。

近年來,結合大渡口鎮實際,鎮黨委、政府提出用三到五年時間把大渡口鎮建成納溪區的“工業重鎮、商貿大鎮、農業強鎮、旅游名鎮”,并把突出工商業發展、做好“物流”與“酒業”兩篇文章作為重點常抓不懈。目前,全鎮共有企業38家,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家,從業職工6000多人,年總產值20380萬元。該鎮依托千余口閑置優質窖池優勢,引進了華明酒業公司、巴蜀液酒業等酒類企業4家,2005年,酒類企業實現稅金180萬元。依托8公里長江岸線優勢,引進大渡口港務公司等物流企業7家。大渡口港務公司和鑫源貨場已初具規模,現有貨場及機具已具備年中轉100萬噸倉儲和裝載能力。安達港口有限公司、青利煤業有限公司、川渝物流等幾家物流企業也將于近期內在該鎮建成年中轉量達500萬噸的散貨碼頭,屆時,大渡口鎮的港口資源優勢將更加突出。依托原火炬化工廠的閑置廠房和專業人才,大力發展化工業。目前,該鎮已引進歐文斯保溫材料廠、四川萬豐管道有限公司等3個化工類企業,其中四川萬豐管道有限公司固定資產設備投資達500多萬元,2005年實現工業產值1200萬元,利稅60萬元。.

2019年,將安富街道火炬社區和新樂鎮銅鼓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渡口鎮管轄,大渡口鎮人民政府駐錦江街103號。

護國鎮位于云、貴、川三省交界處,距納溪區城南35公里,鎮政府駐地——大州驛,是納溪區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鎮。321國道、大(大州驛)赤(赤水)公路、永寧河橫貫全境,是西南出海的交通樞紐。該鎮屬深丘淺丘相接的丘陵地貌,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區位優勢。全鎮幅員面積1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8萬畝,轄3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1個街村居委會、297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7萬人)。是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鎮”、瀘州市首批“小康鄉鎮”、“十強鄉鎮”、“雙擁模范鎮”、“科普示范鎮”。

  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調動一切加快護國鎮發展的積極因素,著力打造“貿工農”型小城市,大力發展開放型對外經濟,努力建設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川南特色的優勢鎮、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明星鎮,全面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進程。已建成名優水果基地3.2萬畝,無公害優質無性系良種早茶2.7萬畝,具有國內先進的茶葉品種12種,無公害蔬菜種植1000畝,吸納民間資金建成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農家樂8家。鎮內基礎設施完善,商賈云集,水陸交通方便,環境優美,素有“小瀘州”之稱。

瀘州市納溪區打古鎮位于川黔公路旁,東鄰合江,南接敘永,鎮政府駐地打古場,有370多年歷史,古為納溪邊貿大鎮。幅員面積134平方公里,是納溪面積最大的鄉鎮, 轄19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3.34萬人,總戶數9632戶; 森林面積10.41萬畝,森林覆蓋率47%,國內生產總值16050萬元,農業總產值4100萬元,工業總產值1142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300萬元,財政收入1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37元,糧食總產量21711噸,生豬出欄5萬頭,年均生產竹編席300萬張。

該鎮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水利設施完備,特產十分豐富。普照山水庫、上游水庫、云回水庫自流灌全鎮90%的村社,是納溪區糧食、生豬、蠶桑、林材及筍用林的主要產地,是市、區蠶桑基地鄉鎮, 2001年,該鎮被列入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鎮,投資600萬元完成了大赤路打古段11.8公里的三級路網2條水泥路。場鎮新場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完成電網32公里。境內普照海拔963米,具有旅游開發潛力。該鎮茶葉種植面積800畝,中藥材1074畝,蠶桑2000畝,筍竹兩用林1180畝。該鎮苦竹筍遠銷省內外,普照山茶廠的毛尖茶倍受省內外朋友的青睞。美麗富饒的打古鎮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資源豐富,政策寬松,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完備。集鎮新區街道寬敞,高樓林立,隨著普照山旅游區開發,個體私營企業迅速發展,打古將成為有志之士觀光旅游,投資開發的最佳選擇。

瀘州納溪區上馬鎮位于納溪南端,距區政府所在地約40公里,與敘永、江安、興文三縣接壤,321國道、永寧河穿境而過,是川、滇、黔三省通衢之地,也是內陸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素有""川南重鎮""之美譽。境內南高北低,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幅員面積10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6.2%,耕地面積25780余畝,轄18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近3萬人。東與本區護國鎮相鄰,南與興文縣、敘永縣接壤,西與江安縣連界,北與本區合面鎮比鄰。321國道穿境而過,是南下廣東、廣西、北海的必經之地。永寧河蜿轉北行,匯入長江,水上交通十分方便。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故有""川南重鎮""之美譽。該鎮被列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被評為""市級先進文化鄉鎮""、""市級體育先進鄉鎮""。

瀘州市納溪區轄鎮。1959年建合面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與沙鄉合并建合面鎮。位于區境西南部,距區府55公里。面積94平方公里,人口3.7萬。轄太山、雙鳳、鳳坪、千秋、勝利、周咀、四平、新設、鄭河、新正、馬橋、南沖、營地、程灣、石靈、圓地、大石、杏花、河坎19個村委會和合面、沙嶺2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釀酒、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素有“納溪小糧倉”之稱。養肉兔、生豬。

豐樂鎮位于納溪城東,距納溪城區13公里,距瀘州市區25公里,與棉花坡鎮、龍車鎮、白節鎮接壤。全鎮幅員面積82.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0676畝,轄23個行政村,1個社區,154個農業社,共11423戶3776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42人。

豐樂鎮以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為重點,以調整結構、活躍農村經濟為熱點,以改善基礎設施、擴張集鎮建設為關鍵,以實現城鄉經濟互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為目的,促進了鎮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2006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494萬元,占全年任務17406.6萬元的100.5%,同比增長14%;實現財政收入284.52萬元,占全年任務199萬元的142.97%;農民人均純收入3825元。

工業上:堅持“工業強鎮、工業興鎮”戰略,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工業發展的首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政企聯系制度,充實招商隊伍,建立招商網站和本地人在外知名人士花名冊等措施,實行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政策招商、以閑置資產招商等方法,依托酒類、化工、機械、糧油等發展重點、優勢產業和優勢資源,形成特色招商、品牌招商和網絡招商。2006年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15.1萬元,占全年任務1793萬元的235.09%,同比增長200%。全年新引進企業8家,其中工業企業1家,商貿物流、運輸企業6家和1家建筑企業。全年新建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新建固定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

農業上:全鎮實施“栽桑養蠶、種草養畜”為重點的農業發展思路,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規模,發展特色養殖業,強化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2006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723萬元。全鎮已完成退耕還林5200多畝,糧食種植面積39430畝,總產20740噸;繼續推廣小蠶共育、室外蠶棚、紙板方格簇、省力化蠶臺等新技術,全年育桑苗20畝,新發展桑園709畝,共發蠶種5015張,產繭3015擔,農民收入250余萬元。加強對2600畝甜橙的技術管理,新增經果林600畝,新增中藥材300畝。全年出欄生豬51069頭,羊5366只,牛494頭,家禽54.5余萬只。

白節鎮位于納溪區東南25公里,東鄰合江縣鎖口鄉、堯壩鎮,南接打古鎮,西連天仙鎮,北與豐樂鎮、棉花坡鎮接壤。全鎮幅員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000畝,轄30個行政村,1個社區,19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076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30人。全鎮地形東、南、西三面高,北面低,屬深丘地。境內溪流縱貫,氣候溫和,森林覆蓋率達53.9%,自然風景秀麗,地下水和地熱水的儲量大,旅游資源豐富。

該鎮先后榮獲瀘州市“小康鎮”、“村鎮建設模范鎮”、“先進文化鎮”、“衛生集鎮”、“老齡工作先進單位”、“經濟十強鄉鎮”等榮譽稱號,鎮團委被團省委授予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該鎮已被列入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省“經濟綜合實力500強鄉鎮”。

全鎮中學在校生1040人,小學在校生362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有教師291人,其中在職202人,退休89人,有文化館(站)3個,醫院床位25張,衛生技術人員31人,鎮政府工作人員31人。

鎮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睡佛山下的溫泉水溫達80℃,富含鍶、硫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礦物微量元素,水質優良,投資近1000萬元建成的百吉灘溫泉洗浴中心聞名遐邇;大旺巖3萬多畝南竹宛如天然的小竹海,上萬株素有“活化石”之稱的桫欏樹形成一條長15公里的神秘的桫欏溝;皇觀村、伏華村長年居住著上萬只白鶴,白鶴滿天成群飛翔,形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巍峨的三華山四周0.7萬畝的有機茶醞釀出生態觀光園,以及眾多的奇、特、古、險景點,都是人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位于納溪區中部永寧河畔,321國道穿境而過,納敘鐵路過境段已全線施工,鎮政府距納溪城區9公里,距瀘州市區19公里,距瀘州飛機場14公里,均有專車可直達,是西南出海輔助通道的門戶鎮,鎮內三級路網改造已經完成,總長81公里的鎮村公路輻射9個村72個社,可直通枇杷、茶葉、養殖、中藥材和優質梨基地,永寧河航運懷抱半疆,水路運輸匯入長江,交通十分便利。天仙鎮東連白節鎮,南接護國鎮,西臨渠壩鎮,北靠棉花坡鎮、新樂鎮,全鎮幅員面積67.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3324.97畝,森林覆蓋率高達76.8%,轄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80個社,總人口1.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6萬人。200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242萬元,工業增加值1612萬元,糧食總產量7813噸,農業總產值69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30元。鎮內水、電、氣、數字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因特網、光纖電纜電視服務覆蓋全境。

天仙鎮以旅游為龍頭,帶動其它產業協調發展,著力做好三篇文章,即“圍繞旅游調結構,圍繞旅游建集鎮,圍繞旅游興工業”,建設城郊型生態旅游鎮。〔旅游〕天仙鎮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省級名勝風景區——天仙洞風景名勝區,景區總規劃面積52.3平方公里。景區內321國道、瀘納高等級公路、隆納高速公路均匯集于此。景區距納溪城區9公里,距瀘州市區19公里,距瀘州飛機場14公里,市區均有旅游專車直達景區,交通十分便利。天仙洞風景名勝區以其“山、水、險巖、奇石、洞、歌”的特色,在西部大開發和發展四川旅游的歷史機遇中展現出無窮魅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天仙鎮現已發展枇杷2500畝,茶葉6100畝,筍竹兩用林1000畝,中藥材1500畝,桃、李、梨類水果2000畝。“三大基地,兩大長廊”(即茶葉基地、中藥材基地、養殖基地、十里枇杷長廊和十里梨花長廊)現已初具規模,鎮黨委、政府圍繞枇杷、茶葉、優質梨、純自然的山泉水,著力打造天仙茶、天仙果、天仙泉、天仙臘肉等旅游特色精品。〔小城鎮建設〕天仙鎮花背溪集鎮是省級試點鎮,該鎮把花背溪集鎮作為天仙洞省級旅游風景區的第一道亮麗的景點進行開發建設,特聘請了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的專家進行設計,作出了“三高”(高規格、高標準、高水平)、“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裝修)的仿古與歐式相結合的總體規劃。

2019年,撤銷渠壩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天仙鎮管轄,天仙鎮人民政府駐渠壩驛街1號。

新樂鎮地處納溪河西,位于長江與永寧河匯合的""三角形地帶"",是緊鄰納溪的城郊""明珠"",鎮政府駐安富上壩。全鎮幅員面積48.0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915人,其中農業人口25169人。到2005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14632萬元,工業企業總數達110家,工業總產值達13968萬元,農業總產值達7473萬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42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0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19元。

該鎮交通便利,納溪江安路、321國道(瀘納高等級公路)橫跨全境,隆納高速公路穿心而過,隆敘鐵路火車站位于該鎮桂花、百梯中心地帶,村村通公路,社社通電話。改造農村電網3個村,全鎮有村級公路52公里,光纖用戶980戶。

目前全鎮共有民營企業412家,其中工業企業102家,投資1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14家。以興樂食品、富強米業等為代表的傳統農產品加工購銷企業產銷兩旺,以蜀聯物流、古敘煤業、世平運業、華興商貿等為代表的新興物流貿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以石海化工、富安塑料、達泰化工廠為主的輕化工企業產品供不應求。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

發展城郊型農業,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引進業主投資農業開發。以花卉、蔬菜、蠶桑、養殖為主的產業,已成為該鎮的四大支柱產業。以“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為農業發展指導思想,重點發展壯大各類基地。現有無公害蔬菜基地3000多畝,蠶桑基地2800余畝,甜橙基地3800畝,花卉苗木基地300余畝,無公害水產基地1050平方米,年出欄商品豬4.3萬頭。

開放的新樂鎮誠邀社會各界人士共謀發展。

2019區劃調整后,新樂鎮轄長安村、大河村、金鳳村、龍蟠村、伏龍村、高洞村、韓橋村、棋盤村所屬行政區域,新樂鎮人民政府駐興竹路69號。

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位于納溪區東部邊緣,東與江陽區分水嶺鄉相鄰,南與合江堯壩鎮連接,西與本區豐樂鎮、棉花坡相接,北與江陽區蘭田鎮相鄰,全鎮幅員面積72平方公里,轄19個農業行政村140個農業居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近3萬人。龍車鎮由原利合鄉、龍車鄉合并而成,鎮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龍車政府駐地龍車場,名龍車山,因在清代中葉,該地建有一寺廟稱“龍車古剎第一名山”而得名。近年來,龍車鎮黨委、政府高舉-理論的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思想,組織和帶領全鎮人民弘揚“團結拼搏、負重前進、務實求新、爭創一流”的龍車精神,大膽開拓,鏡意進取,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集鎮建設初具規模。龍車場原僅有寬6米,長210米的一條街道,場上只有54戶居民,占地面積0.05平方公里,經過近年的發展建設,現場鎮面積達 1.6平方公里,街道增加了龍利街(寬18米,長850米),龍瀘街(寬22米,長500米),希望街(寬14米,長750米),公正街(寬14米,長600米),友誼街(寬12米,長300米)、龍興街(寬14米,長450米)等六條街道,場上有常住人口3650余人。2000年被列入“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場鎮配套設備齊全。現有自來水廠1個,日供水量500噸,能解決場鎮生產生活用水;有80%以上的場鎮居民使用天然氣;場鎮排污設備齊全,場鎮已進行農網改造,供電穩定;已開通光纖電視,建設有移動、聯通機站,全鎮覆蓋面100%,場鎮居民安裝電話達1230門,移動用戶2000余戶,聯通用戶近1000戶。有綜合集貿市場1個,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中學校一所,教職工53人,學生937人;小學校11所,教師104人,學生1928人;幼兒園1所,學生136人;衛生院1個,醫生11人,病床30張。

經濟基礎雄厚。2005年,全鎮GDP達8400萬元,同比增長11.9%,糧食總產量13522噸,出欄生豬3.9萬頭,農業總產值809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38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2萬元,鎮企業總產值達15486萬元,工業總產值達9605萬元,增長19%;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881萬元,同比增長25.4%。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在线 |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男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