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化時,嶺背、布心、領子頭3個自然村合并取名三聯。 |
因地勢平坦,得名大片地。 |
因祖先建基于西枝江邊,故取名邊江圍,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平江村。 |
村舊時村邊有一條西枝江的支流,“讀”與“獨”諧音,故名讀光。 |
因維德意為維護社會主義好品德,得名維德村。 |
由南溪、水口、小塘三個組成,得名聯新。 |
梌村圩,簡稱梌圩,梌村圍人所建。 |
因西枝江橫跨此地,原名“橫江”,當地方言“橫”與“黃”諧音,“崗”與“江”諧音,亦稱黃崗,后遷入建居的尹姓,根據山崗地勢改名“鳳崗”。 |
因梌村圍的人口壯大,部分村民移到原村莊的上方立村,新中國成立初期,土改工作隊將此處命名為上圍。 |
因舊時此地較偏僻,命名大路背,背有偏僻之意,解放后開辟了交通路線,改名大路。 |
“原叫大陽布,后來因叫慣了陳氏祖宗的號頭“全昌”,故用號頭作村名。 |
由十個小自然村組成的,當時叫十聯村,后改名集聯。 |
因周圍是水田,村莊位于中間,得名田心。 |
因形似長坑,得名長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