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平陰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平陰縣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

1937年至1956年6月,境內先后為平陰一區、平阿四區、城市工作隊、平陰七分區、平陰四分區、城關分區、平陰一區、城關區。

1956年6月更名為城關鎮,1958年9月成立城關人民公社,1958年10月,曾短時與欒灣、安城合并成立平陰人民公社。

1959年9月,恢復城關人民公社稱謂,1982年2月更名為城關鎮,1984年4月更名為平陰區,1985年9月更名為平陰鎮。

2010年5月10號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調整平陰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魯政函民字〔2010〕25號)宣布成立榆山街道辦事處并于2011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

1948年,平陰縣全境解放區劃不變。

1952年3月重新劃為平陰一區。

1956年6月,平陰一區更名為城關鎮。

1958年9月21日,尹莊鄉并入城關鎮。

1958年9月,撤銷城關鎮,成立城關人民公社。

是年10月,城關人民公社與欒灣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平陰人民公社。

1959年9月,恢復城關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城關人民公社分出設立東三里公社,是年東三里人民公社又并入城關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銷城關人民公社,設立平陰區公所。

1985年9月,平陰區更名為平陰鎮。

2010年,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調整平陰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魯政函民字〔2010〕25號)文件,撤銷平陰鎮,設立榆山街道辦事處和錦水街道辦事處至今。

東阿鎮歷史悠久、地勢東高西低,舊《東阿縣志》記載“東阿古之名邑也。

會盟爭戰,廢壘遺墟,具于經史者不一而足,東阿為南北沖衢,四通八達,東南負山,西北踞河,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東阿鎮為古谷城,明清時是東阿縣的舊治,東阿縣城遺址歷歷在目。

谷城亦名柯邑。

春秋戰國時期,初屬衛國,后歸齊地,齊桓公北杏會盟,曹沫劫盟均發生在這里,齊王曾派柯大夫尹子奇來東阿治邑。

舊《東阿縣志》記載,漢時東阿、谷城二邑并建,也是各據一城。

自從北齊時期,省(去)谷城入東阿,谷城隨不置,城已成墟。

谷城邑改為鎮,橫垣郭門(東阿城東門)。

為避水患,1975年陸續遷于小泰山東麓,1976年,東阿古城基本成為一片廢墟。

明洪武八年(1375)東阿縣城遷東阿鎮,直到1948年隔河而治,縣城移居銅城鎮后,東阿鎮劃歸平陰縣管轄。

1951年又改為平陰五區。

1956年撤區并鄉,1958年9月21日為東阿鎮,同年10月初調整為東阿公社,1962年1月平陰縣與東平縣分置,調整為東阿人民公社,同時設立人民公社黨委。

1958年10月,東阿、洪范、舊縣3處人民公社合并為東阿人民公社,1962年將舊縣、洪范兩公社分開,1963年1月,建立太和人民公社,是年6月撤銷,并入東阿人民公社,駐地東阿城南門里。

1976年3月27日東阿公社設立西城、東城、北市、太平、太和、直溝6個管理區。

1984年5月撤銷人民公社體制設區,東阿公社改稱東阿區,轄一鎮兩鄉(東阿鎮、白塔鄉、太和鄉)。

1985年9月20日,撤區并鄉,東阿鎮沿用至今。

1946年11月,平陰第五區改為平陰三區(孝直)。

1956年撤區并鄉,設孝直鎮、店子鄉、濕口山鄉。

1958年1月,濕口山鄉并入孝直鎮。

9月,成立了孝直人民公社。

1976年3月27日,孝直公社轄孝直、營子、濕口山、莊科、谷樓五個管理區。

1984年5月,撤銷人民公社體制,設孝直鎮區。

1985年9月20日撤區并鄉,成立孝直鎮和店子鄉,其中孝直鎮設39個行政村,店子鄉設25個行政村。

2005年11月,鄉鎮機構改革,原孝直鎮、店子鄉合并為孝直鎮至今。

早在2500年前,孔村已是人口集聚、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史料所載春秋時期孔子曾在孔村西山設“教書堂”講學,此山被命名為“孔子山”,山下村莊因山而得名“孔子村”,簡稱孔村;之前,孔村之域屬魯地(出處順治《平陰縣志》陳序二),《古今地名大辭典》中標注曾為“京茲”古城。

春秋中期和戰國初期曾屬齊,秦初屬東郡,后屬濟北郡。

西漢(公元前206至公元8)隸屬兗州泰山郡盧縣地(見《古盧杏壇村碑記》)。

東漢建武初置平陰縣,隋開皇十六年(596)置榆山縣,大業二年(606)復平陰縣。

孔村鎮機關駐地孔村村,歷代均在此設鄉、鎮(里);有文字記載以來孔村鎮一直屬平陰縣管轄,其沿革均隨平陰縣的建制而變化。

孔村在抗日戰爭時期,屬二區、三區管轄,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游擊區。

1948年解放,成立聯防片(鄉),分別為陳屯鄉、前轉鄉、蔣溝鄉、杏壇鄉、峻峰鄉、環峪鄉、夥居樓鄉。

1950年建立孔村鄉政府(不含李溝),下設4個小鄉,23個自然村。

1956年撤區并鄉,合并為孔村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孔村歸孝直人民公社,李溝歸玫瑰人民公社。

1962年由孝直人民公社、玫瑰人民公社分出孔村公社和李溝公社,分別設孔村人民公社和李溝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設立孔村區,轄孔村鎮、陳屯鄉、李溝鄉、前大峪鄉,共46個行政村。

1985年9月,撤區并鎮,分別設孔村鎮、李溝鄉。

孔村鎮轄陳屯村等25個行政村,李溝鄉轄石板臺等21個行政村。

2005年李溝鄉并入孔村鎮,孔村鎮轄46個行政村。

至2017年轄1個社區和46個行政村至今。

1935年,境域分屬東阿一區和平鄉、樂利鄉。

1946年11月,屬平陰縣一區(東阿);1948年2月,屬平陰縣第六區。

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社。

1956年,并入高級社。

1958年,成立洪范池公社,8月,并入東阿公社。

1962年,從東阿公社劃出,仍為洪范池公社。

1984年5月,設立洪范區。

1985年9月,改設洪范池鄉。

1993年5月,改設洪范池鎮。

商周時期,這里已形成村民聚落,清光緒廿一(1895)屬王鎬店里,1912年后屬平陰二區,解放前,分鎬東鎬西;1948年解放后,為第二區。

1939年至1945年為平阿七區,1945年8月至1949年2月為平陰六區,1949年至1956年為平陰夏溝二區,1955年設夏溝區公所。

1956年設夏溝、李溝、孔集三個大鄉,1958年10月夏溝鄉與李溝鄉合并成立夏溝公社,1959年因當地盛產玫瑰花,改為玫瑰公社。

1978年10月玫瑰公社并入孔集公社,1979年,從孔村公社析出。

1984年4月,復并入孔集公社,設玫瑰區,區駐地刁山坡村。

1985年9月撤區建玫瑰鄉,1993年設玫瑰鎮。

2005年11月,刁山坡鎮并入玫瑰鎮至今。

1947年3月為平陰四區,1956年6月撤區并鄉,分為安城鄉、毛鋪鄉、欒灣鎮及三皇鄉;1958年4月為安城鄉,同年9月21日,安城合并為欒灣公社;1963年3月,又設安城公社,轄安城、張天、毛鋪三個管區,1976年欒灣公社轄欒灣、平洛、四新、宋莊4個管區;1978年10月又并入欒灣公社;1984年5月歸欒灣區,分為安城鄉和毛鋪鄉;1985年撤區并鄉,毛鋪鄉合并為安城鄉,三皇鄉合并為欒灣鄉;2005年11月,撤銷欒灣鄉合并為安城鄉;2010年5月10號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調整平陰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魯政函民字〔2010〕25號)宣布安城鄉改為安城鎮,2011年3月正式撤鄉設安城鎮至今。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AV日韩AV国内 |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速度快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