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融水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融水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一、融水鎮概況融水鎮位于廣西北部,是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距南寧市380公里,距柳州市110公里,東距桂林市168公里。宋代以來就是華南九大名鎮之一,距今已有2100年的歷史2003年3月,原融水鎮與融水鄉合并組建新融水鎮,現總面積達323平方公里,總人口達8.46萬人。全鎮下轄3個社區、15個村民委、134個村民小組。總耕地面積58419畝,其中水田37595畝,旱地20824畝,水果面積為24402畝,高標準果園4550畝。全鎮下轄20個鎮直機關單位,有醫院1所,中學2所,小學19所,幼兒園2所。有黨總支部4個,支部67個,其中機關支部19個,學校支部17個,農村支部28個,社區黨支部3個。二、工作思路融水鎮黨委、人大、政府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精神,以"-"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開展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貫徹落實縣委提出的"山內竹茶藥,山外果蔗桑"的區域經濟發展思路,把畜牧養殖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按照縣委"三二四三"工作要求,結合融水鎮的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按照鎮黨委提出的"圍繞農民增收,推進兩化建設,大興非公經濟,打造旅游品牌"的工作思路,并根據我鎮實際科學地劃分水果發展、甘蔗發展、藥材發展、畜牧發展、民營企業發展等經濟發展重點地帶。三、名優特產全鎮農業名特優產品以沙田柚而出名。沙田柚已被農業部、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為無公害標準化產地認證、產品認證、是融水苗族自治縣大農業產品牌中唯一獲得認證資格的農產品。四、特色農業近年來,圍繞我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條主線,鎮黨委、政府加大農業品種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大對技術、資金的投入、堅定不移地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優勢農業,大力打造有特色的高檔農業品牌。1、水果:全鎮現有水果總面積2萬多畝,建立高標準果園4500畝,低產果園改良12000畝。至目前止,全鎮共建立大小果場60個,沙田柚果場20個(連片50畝以上的果場),大力發展沙田柚優勢特色水果為主的基本態勢已形成。2、甘蔗:利用龍頭企業的帶動,平原區以發展甘蔗為主,全鎮甘蔗種植面積12130畝,為農民增收,財政增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3、畜牧水產: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方式,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年初引進廣州柳州宏華生物實業有限公司合作養殖無公害柳州麻花雞。
永樂鄉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西部,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東與和睦鎮,南與羅城縣小長安鎮,西與羅城縣黃金鄉,西北與羅城縣龍岸鄉,北與融水鎮、四榮鄉交界。鄉政府駐永樂街,距縣城15公里。總面積2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59公頃,其中水田1979公頃。轄8個村民委,97個自然屯,年末總人口27760人,其中農業人口26771人。該鄉為全縣的糧食和蔗糖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407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115公頃、產量13332.15噸。2003/2004榨季種蔗2136.66公頃,進廠原料蔗10.73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財政收入創歷史新高,達35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改善。投資26萬元,建成624平方米的鄉黨政辦公樓;籌措32萬元,建成長740米的永樂鄉主街道水泥路;投資21.2萬元,建成鄉供水站;投資20萬元建成360平方米的鄉文化宣傳樓;籌資30萬元,大修長15.92公里的永龍公路。加強安全生產秩序整治。年內多次組織開展鄉境礦區整治,取締東陽村炮竹非法生產,消除隱患。該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率部經過永樂,并在境內犀牛嶺安營扎寨。解放戰爭時期,該鄉為柳北人民解放總隊的根據地和大本營,1995年被原柳州地區行政公署批準為革命老根據地。
三防鎮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西北部,地處九萬同山麓,九萬大山脈環繞全鎮,距離縣城85公里,總面積228.6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034.2畝,其中水田26426.4畝,旱地15965畝。轄洞馬、本洞、煙洞、榮洞、乃文、聯合、新興、拉川、興洞、三聯10個村民委和1個三防鎮街道社區委員會,123個自然屯,17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71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38人,聚居著壯、漢、侗、苗、瑤、仫佬等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1%。人口自然增長率2.55‰。鎮內交通便利,省道20253線穿腹全鎮西北。全鎮9個村民委已完成農網改造。通訊發達,程控電放、移動電話覆蓋全鎮。開通14個頻道閉路電視網絡。該鎮屬中亞熱帶,氣候溫和,雨充沛,四季溫差不十分明顯,適合發展亞勢氣候類型的農作物。特產種類繁多,主要有香鴨、香豬、香糯、香菇等。民族風俗獨特,民族文化淵遠流長,舞龍、舞獅是三防壯族人民較為盛行的節日活動。農業種植以水稻為主,玉米、黃豆為輔。年內全面推廣拋秧,旱育稀植等技術,新建沼氣池264座,農村“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農業逐步得到推廣,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2003年,糧食總產量達562.2萬公斤,工業總產值達2198萬元,財政收入28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77元。全鎮有中學1所,在校生958人,入學率為95%;小學10所,在校生189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2%;全鎮教職工213人。衛生院1所。
一、懷寶鎮概況懷寶鎮位于融水縣西北部,于東經10°87′14″,北緯25°17′30″至25°21′45″。距縣城52公里,地處九萬大山,貝江中游。南與羅城縣龍岸鎮毗鄰,東與四榮鄉接壤,西與三防鎮相連,北面連接安太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風光旖旎,林木貯材量居全縣第一。水陸交通便利,省道20253線和貝江自西向東貫穿全鎮,2001年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鎮總面積262平方公里,屬山區地形,耕地面積2.96萬畝,其中水田面積5771畝,有林面積28.78萬畝,森森覆蓋率70%,轄11行政村(街),111個自然村(屯),總人口1.63萬人,有苗、瑤、侗、壯、仫佬、毛南、水、漢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78.35%。懷寶鎮民風淳樸、民族風情濃郁、傳統民族文化豐富多彩;苗、侗族有蘆笙會,做同伴、唱酒歌,坐妹、打油茶;漢族有舞獅,唱彩調、唱山歌等。懷寶鎮在融水縣山區鄉鎮中有著明顯的區位優勢,是貝江片的窗口鄉鎮,是客商投資發展,觀光旅游的好去處。懷寶鎮有著光榮革命斗爭歷史,1997年3月26日,經柳州地區行政公署批準,劃定為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革命老區)。二、發展思路鎮黨委、政府將堅持以-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認真學習、努力實踐"-"重要思想,貫徹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干部及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過去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用好用活黨和政府給予的各項政策努力奮斗,全力以赴,發展經濟,為使廣大農民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鎮黨委,政府提出:搶抓機遇,以發展為主題,堅持以財政增收,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以林種結構調整為重點;以科技培訓為手段,長抓八角,中抓黃桅子等藥材,短抓靈芝菌,羅漢果等林下作物,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和私營企業。力爭把我鎮建設成為八角之鄉和桂北地區靈芝菌主要生產基地及經濟較為發達的新型集鎮的發展思路。
洞頭鎮位于該縣西北部,距離縣城95公里,北與貴州省從江縣相鄰,西接桿洞鄉,東連良寨鄉,南和安太鄉、滾貝侗族鄉接壤。全鎮總面積205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67個自然屯。隨著羅城至洞頭二級公路以及“洞頭—平浪”縣聯網公路以及的建設,洞頭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加快推進洞頭鎮建設,對于助推該縣西北部鄉鎮的經濟加快發展和促進與貴州省接邊地區經濟與人文交流意義重大。

近年來,該鎮全面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村寨防火改造、農村危房改造、扶貧攻堅、文化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該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洞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河堤橫跨河水壩等一批項目扎實推進,洞頭新區全面啟動;高產油茶、牛角辣椒和杉木等優勢產業健康發展,百合、香豬、香鴨等產業逐步成為本地經濟新興增長點;7個村和67個自然屯大部分都修通了公路;實施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新農村建設試點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農村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大浪鎮屬于麻石電站庫區,總面積260.5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委員會,總人口22495人。大浪是三柳高速在柳州北部三縣中唯一設出口的鄉鎮,地理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產業以無公害天然生態保健食用茶油綜合加工利用、特色水產養殖、竹木加工及林下經濟開發、高山蔬菜和勞務輸出為主。近年來,大浪人發揮集體智慧,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油茶種植、農貿交易等重要產業,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要把大浪建成融水縣融江片的商貿、物流中心,建成柳北三縣重要的商貿集鎮。該鎮負責人表示,將抓住撤鄉建鎮契機,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按照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充分挖掘產業化發展,打響打亮生態牌,創建“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生態園林城鎮,同時,發展旅游產業,加大小城鎮建設步伐,形成休閑娛樂、農家餐飲、商業居住、特色產業、水源地保護五大功能。

永樂鎮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西部,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東與和睦鎮,南與羅城縣小長安鎮,西與羅城縣黃金鄉,西北與羅城縣龍岸鄉,北與融水鎮、四榮鄉交界。鄉政府駐永樂街,距縣城15公里。總面積2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59公頃,其中水田1979公頃。轄8個村民委,97個自然屯,年末總人口27760人,其中農業人口26771人。該鄉為全縣的糧食和蔗糖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407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115公頃、產量13332.15噸。2003/2004榨季種蔗2136.66公頃,進廠原料蔗10.73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財政收入創歷史新高,達35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改善。投資26萬元,建成624平方米的鄉黨政辦公樓;籌措32萬元,建成長740米的永樂鄉主街道水泥路;投資21.2萬元,建成鄉供水站;投資20萬元建成360平方米的鄉文化宣傳樓;籌資30萬元,大修長15.92公里的永龍公路。加強安全生產秩序整治。年內多次組織開展鄉境礦區整治,取締東陽村炮竹非法生產,消除隱患。該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率部經過永樂,并在境內犀牛嶺安營扎寨。解放戰爭時期,該鄉為柳北人民解放總隊的根據地和大本營,1995年被原柳州地區行政公署批準為革命老根據地。
四榮鄉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偏南部,距縣城24公里,東與融安縣接壤,南與融水鎮相連,西與懷寶鎮、羅城縣交界,北與安太鄉相接。總面積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51.6公頃,水田423.1公頃,林業用地2.2415萬公頃,屬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鄉。轄保合、四合、三江、永靖、永安、江潭、東田、榮地、榮塘、九溪10個村民委員會,108個自然屯,年末人口1.80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333萬人。該鄉資源豐富。盛產杉木和毛竹,年產木材1.5萬立方米,毛竹25萬條。礦產品主要有蛇紋礦、硅礦、瑩石礦等;著名旅游景區有龍女溝、貝江等;全年雨量充沛,境內溪流縱橫,蘊藏著巨大的水電資源。交通、通訊事業發展迅速,10個村全部通公路,30戶以上屯基本通車,移動通訊、電信寬帶網服務覆蓋全鄉。2003年,鄉黨委、政府實施“屯城經濟”、“五邊發展”工程初見成效,引進的竹子深加工技術效益頗佳。年末,農業總產值1686.4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1620萬元,鄉財政收入197.3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21元。鄉有中學1所、小學12所。年內建成四榮鄉衛生院門診樓,購進B超機等現代醫療設施。
香粉概況:香粉鄉地處融水縣城北部33公里的元寶山南麓。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外地商人到此用香皮樹制作香粉,故得名。香粉于1984年10月從四榮鄉分出獨立建鄉。全鄉總面積179平方公里,總人口13866人。轄8個村民委,84個 自然屯,119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苗、瑤、侗、壯、漢、仫佬、水等民族,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46.3%,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0%。全鄉現有1所中學,1所中心小學,7所村完小。年輕的香粉在走過二十余年的光輝歷程中,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鄉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勵精圖治,頑強拼搏,共同把香粉建設成為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自治區黨委曹伯純-、自治區人民政府陸兵主席等領導曾到過這片熱土視察和指導工作,給全鄉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這里資源豐富。全鄉擁有豐產毛竹林3.3萬畝,素有"毛竹之鄉"的美稱,香粉過去用毛竹生產的"大方"紙頗負盛名,1918年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質獎。主要竹制品有竹涼席、竹膠合板胚、竹簽、竹筷等,竹子加工成為農民增收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六甲河由北向南流經鄉境,兩岸杉竹綠蔭,竹海連綿,景色迷人,民族風情濃郁,雨卜村是縣苗寨風情旅游接待點之一。農歷正月十六、八月十六古龍坡會,內容豐富多彩,有蘆笙踩堂、舞獅、對歌、賽馬、斗馬等節目,享譽區內外。這里地處元寶山南麓,是華南暴雨中心之一,水能蓄量大,水能資源開發潛力大。現正有4個6000千瓦的梯級電站正在建設之中。鄉境內經查有豐富的測花崗巖、錫礦產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鄉政府駐地由建鄉時的一片荒洲變成了初具現代氣息的磚房林立,街道寬敞整潔,綠樹如蔭,街燈光亮的"小香港"。居民用上了自來水,通了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村屯級公路建設0迭起,現在村村通公路,80%的村已實現屯屯通公路,促進了商品交流和經濟的發展。 2004年全鄉生產總值29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51元,扶貧攻堅卓有成效,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全鄉人民正緊緊圍繞縣委"農業穩縣,工業富縣,旅游名縣,流通活縣,科教興縣"發展戰略以及"山內竹茶牧,山外果蔗桑"的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思路,集中精力組織實施鄉黨委提出的"農字當頭,竹字當家,發展茶葉,旅游帶動,加快發展"的工作思路,為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而努力奮斗。
一、安太鄉概況安太鄉位于廣西第三高峰----元寶山西麓,地處融水苗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68公里。全鄉總面積273.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60公傾,水田面積647.2公傾,人均水田面積0.41畝,林地面積21391公傾,全鄉森林覆蓋率為78%。全鄉轄13個行政村,88個自然屯,165個村民小組,5277戶;總人口23543人,其中農業人口22952人,聚居著苗、瑤、侗、壯、漢等五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5%。全鄉下轄20個鄉直機關單位,有醫院1所,中學1所,中學在校生655人,小學15所,其中中心校1所,村完小14所,小學在校生1614人。有黨總支部2個,支部30個,其中機關支部9個,學校支部6個,農村支部15個。 二、工作思路 近年來,安太鄉黨委、人大、政府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山內竹茶藥、山外果蔗桑”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思路,根據安太鄉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竹茶富民、旅游興鄉”總體發展思路和“以元寶山旅游為依托,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扶貧開發為重點,以茶葉產業化為突破口”的經濟工作思路。把茶葉產業化、高產油菜種植、創建“巾幗建功之鄉”、“生態民俗旅游示范村”建設、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三、名優特產 全鄉農業名特優產品首推茶葉,已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無公害茶葉標準化生產產地認定,安太鄉大苗山名茶廠生產的“九萬山”名茶全部暢銷江、浙、滬地區。 四、特色農業 近年來,安太鄉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茶葉產業化為突破口,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茶葉、油菜、杉木、毛竹、水稻為主的特色農業結構,為全鄉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 茶葉:全鄉目前共有優質茶園3389畝,在江竹村建立了500畝無公害茶葉市級示范樣板點。主要茶葉品種有福鼎大毫、福安大白、烏牛早、迎霜、安吉白茶、桂綠一號、龍井長葉等7個品種。引資在洞安村、江竹村、元寶村開辦了3個茶葉加工廠,在全鄉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化生產的基本態勢已形成。2、 油菜:近年來,安太鄉大力發動群眾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取得了顯著成績。年種植面積達3500畝以上,畝產油菜籽164公斤,年產值達18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增收80元,帶動了相關加工業的發展,3、 杉木:全鄉杉木總面積12.6萬畝,2004年全鄉共銷售杉木6934立方米,杉木是安太鄉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一、汪洞鄉概況汪洞鄉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西北部,地處桂西北的九萬大山山脈腹地,北與貴州省榕江縣及本縣同練瑤族鄉交界,南鄰羅城縣龍岸鎮,西連環江縣東興鎮,東接三防鎮和滾貝侗族鄉,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91公里,309省道線貫穿全鄉四個行政村。全鄉總面積2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353畝(水田7986畝,旱地7363畝),林業用地面積189平方公里,活立木總蓄量63萬立方米,杉木15164畝,竹林10271畝,八角3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8%。總人口17794人,現轄騰合、廖合、結合、平時、八洞、羅洞、產儒、新合、池洞九個行政村,113個自然屯,140個村民小組,有壯、漢、苗、瑤、侗、水等民族,其中壯族占有人口的60%。現有衛生院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村完小8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快速。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居民用上了自來水,通了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農網改造率達90%以上,全鄉九個行政村,除了池洞村外,八個行政村通了農網電。2003至2005年間,重點抓村、屯級路建設,現在九個行政村通了村四級公路,90%的自然屯通了屯級路。交通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使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汪洞鄉是個多民族聚居地,當地民風淳樸,民族風情濃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二月社、三月三、廟會、歌會、中元節等。當地市場較為繁榮。每月逢一、四、七為圩日,是附近鄉鎮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也是本鄉商品流通的重要場所,設有全縣山區鄉鎮最大的黃牛交易集市。森林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全鄉森林覆蓋率為78%,系融水鎮主要林區之一。多條河流在此匯集成貝江,水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現已開采的礦產有錫、銅、鎳和高嶺土,此外還有鈾礦。
融水苗族自治縣同練瑤族鄉地處縣城西北部,西接環江縣龍巖鄉,西北接貴州省從江縣秀塘鄉、剛邊鄉。距縣城110公里,地勢西低東高,四面大山環繞,土質多為花崗巖紅壤和沙頁巖黃紅壤,年降雨量1870毫米,無霜期300天,年平均氣溫15℃,氣候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是個旅游避暑的勝地。全鄉總面積300636畝(2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100畝(水田5430畝,旱地4670畝),林業用地面積240735畝,有林面積194053.5畝,其中毛竹面積3.6萬畝,杉木、雜木林面積16.5萬畝,年可產商品材6000立方米,毛竹50多萬條,森林覆蓋率為76.6%。散居著瑤、苗、侗、壯、漢、水六個民族。現轄同練、朋平、和平、如勞、英洞、大平六個行政村,108個自然屯,人口10778人,其中瑤族人口占48.18%。年末人口自然增長率1.6‰。該鄉境內動植物資源、農副、土特產品豐富。植物類有杉木、松木、五角楓、舉木、麻栗、紅豆杉、黃楊、羅漢松、山爪木、紅椎、毛竹、寒竹、毛椎、板栗,香菇、木耳、甜筍、八月筍棕皮、金銀花、勾藤、米椎、楊梅、冬梅、水李、山桃、山楂梨等;藥材類有:黃連、天麻、茯芩、黃柏、杜仲;動物類有香豬、香豬、香鴨、土雞、土鵝、山羊、兔;量少名貴的珍藏稀動物有:穿山甲、娃娃魚、野雞、猴子、竹鼠、野豬、錦雞、白面貍等。 傳統農業以水稻為主,2000年以來開發了高寒山區反季節無公害蔬菜以量多質優占有市場,小有名氣。主要品種有西芹、本芹、大蒜、紅蘿卜、法國青刀豆、荷蘭豆、芥菜等。過去主供桂林、南寧等地,現在逐步打入全國各地市場。礦產資源豐富,據地質資料表明,以大平村為中心方圓30公里內有6.4萬噸金屬量的錫礦蘊藏,現年產錫礦產值200萬元。已探明的還有石棉礦、銅礦、鉛鋅礦、鈾礦等礦種。目前,鉛鋅礦、鈾礦也有少量開采。水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廣闊。英洞河是珠江流域的源頭,水能資源豐富,現該鄉已獲審批的小水電建設項目有11個,正在建設的有7個。同練至和平河段已開發三級電站,裝機容量達6000千瓦。正在開發和有待開發的有九龍河、平浮河、朋平河、大弄河、如勞河等。鄉鎮企業以竹木加工為主,毛竹以加工為竹針、竹片、竹席、竹筐、竹煙筒、香燭梗等,用毛竹制造錢紙是該鄉群眾傳統工藝,年產量在20噸左右。木材加工制品以折疊椅、躺椅、方條、拼板方、衣架、單板、車箱板、枕木為主。
滾貝侗族鄉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西北部高寒山區,是廣西唯一的侗族鄉。鄉人民政府駐吉羊村大云屯,距縣城92公里。總面積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3.87公頃,其中水田529.2公頃,旱地874.7公頃,林地面積21797.5公頃,轄同心、平浪、平等、同樂、支文、烈洞、堯佐、堯貝、三團、滾貝、吉羊等11個村委會,99個自然屯。年末總人口1.83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有侗、苗、瑤、漢、壯、水6個民族,侗族人口占總人口46.7%。滾貝侗族鄉平均海拔達700米,年平均氣溫為18℃。通車里程90多公里。土特產品主要有香豬、香鴨、香菌、木耳、重陽筍。種植業以水稻為主,兼種馬玲薯、辣椒、紅薯、芋頭、木薯、玉米等農作物,財政收入和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竹、木銷售和勞務輸出。2003年,全鄉退耕還林50.9公頃,毛竹低改668.8公頃。糧食總產380萬公斤,農業總產值1400萬元,財政收入12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元。招商引資取得突破,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年內,引入民營企業5家,開發養牛基地1個,建設小水電站4個,引資8000萬元,年內到位資金4000萬元。動工興建鄉境內汪洞至平浪、平浪至洞頭兩條聯網公路,建成三團村第一臺區農網工程,新建沼氣池265座。全鄉有鄉直單位18個,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577人;小學12所,在校生1491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98.6%。辦有學前班10個,學生159人;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2人。
桿洞鄉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西北部,東與洞頭鄉相連,南同滾貝鄉接壤,西跟同練鄉相鄰,北和貴州省從江縣交界。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44公里,是全縣最邊遠、最偏僻的高寒山區鄉。全鄉行政區域總面積2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92畝,人均耕地面積0.4畝。轄12個行政村,76個自然屯。總人口24351人,其中苗族占總人口85%。聚居有苗、瑤、侗、壯、漢等民族。人口自然增長率8.29‰。該鄉為單一山地地形,平均海拔在800—1000米,平均氣溫攝氏17.6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水力資源豐富,一條流程60公里、落差1000米、流量7884萬立方米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經鄉境。物產豐富,有木材蓄積量1.44萬立方米,有 天然草場面積約16萬畝,竹子3.2萬畝。茶葉2884.17畝,藥材5460畝。盛產杉、椎、桐等良材,林下產香菇、木耳。藥材主要有厚樸、黃柏、杜仲、天麻、黃蓮、金銀花。地方特產主要有高顯茶、花孑子辣、松美煙、八月筍、野百合。2003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1.61萬畝,推優率92%;糧食總產量572.5萬公斤,人均有糧238公斤。油料作物播種面積0.214萬畝,總產24.3萬公斤。造林4720畝,其中新植毛竹1780畝,茶葉1300畝,三木藥材1160畝。毛竹低改10180畝。完成15000畝天然草場改造,實施雜交牛品種改良試點,完成人工授精改良牛配種90頭。財政收入59萬元,人均純收入1024元。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投資15.8萬元完成人飲工程1處。修復歷年受損水利工程21條,改善灌溉面積2560畝。中講公路順利通過驗收并交付使用;修通小河村培養屯等3條屯級路;完成桿錦公路勘測設計等項目前期工作;動工興建培苗屯等8條屯級路。引進外商在高培烏昔、黨翁、花孑子動工開發梯級電站。建成沼氣池342座,配套改造衛生廁所267個。新增-頻道4個。全年共發布新聞廣播121條次,出版黑板報13期,舉辦文體活動14場次。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中考教學質量綜合分全縣排名第5位,初考排名第10位,有29人被縣重點中學錄取。
安陲鄉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北部,地處元寶山腹地,東靠融安縣,西連香粉鄉,南與四榮鄉接壤,北和大浪鄉、白云鄉毗鄰。總面積287平方公里,有林面積1.9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7.44%。轄江門、大段、洋嶺、龍口、暖坪、九同、三寸、泗溪、新塘、大傘、大田、烏吉、吉曼13個村委會,109個自然屯。總人口2.1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6人,聚居著苗、瑤、侗、壯、漢、土家等民族,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0%。人口自然增長率4.9‰。安陲鄉物產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以盛產杉木和竹子而聞名,是全縣主要的木材產地之一,素有“木材之鄉”的美稱,現有木材蓄積量達60萬立方米,竹子4667公頃,年伐竹量超過40萬根。已探明的礦產品有錫、銻、鐵、銅、花崗巖、重晶石等十多種,其中錫礦和重晶石的儲量最多,轄區內九謀—101錫礦礦區和龍口紅茶坳重晶石礦區,年創稅100多萬元。主要珍稀動物有穿山甲、猴子、野豬等;珍稀植物有羅漢松、紫木、黃檀、楠木、金絲草等。主要土特產品有香菇、木耳、玉蘭片、茶葉、沙田柚等十多種。2003年,該鄉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八角、黃梔子等周期短、效益高的經濟林品種,形成了以黃梔子、八角為重點的特色新興產業。年內糧食總產量551.10萬公斤,人均有糧250.50公斤,農業生產總值2507.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2元。年內,投資23.64萬元建成1棟面積503平方米的暖坪村小學教學樓。該鄉現有初級中學1所,教職工44人,在校生572人;小學11所,教職工145人,在校生1435人。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未发育女AV一区三区三区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 |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88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