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柘榮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柘榮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以該鎮轄區內有上城、下城,取轄雙城之意。故名。清光緒前屬霞浦縣靈霍鄉柘洋上里。

清宣統時劃為霞浦縣柘洋上西區,1931年改為第四區。

1934年為霞浦縣上西柘洋區(蘇維埃政府駐地)。

1935年設柳城鎮,1940年始建雙城鎮。

1950年建立新城鄉、溪坪鄉、屬第一區;1952年改稱城關鎮;1956年撤區改稱雙城鎮,1965年改名城關人民公社。

1980年10月又建立城關鎮;1981年9月復稱雙城鎮。

柘榮縣轄鎮,縣府駐地。1975年設城關公社,1981年改建城關鎮,后更名雙城鎮。位于縣境偏北部。面積10.6平方公里,人口1.9萬。104國道過境。轄上城、北街、南街、溪坪4個村委會和城北、城南、城溪3個居委會。工業有制藥、石板材、紫砂陶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商貿、飲食服務業較發達。

富溪曾名庫溪、古溪、武陵。宋元(960年-1341年)時屬長溪縣庫溪巡檢司。元、明、清屬柘洋上里。民國前期屬上西柘洋區。地名沿用至今。1935年劃為富溪鎮聯保處,1940年改稱富蒲鄉,1944年更名武陵鄉。

1950年建立富溪鄉,第二區公所駐地;1956年改稱富溪區;1958年組建人民公社改稱富溪公社;1984年10月,恢復鄉建制,1992年撤鄉建鎮。

柘榮縣轄鎮。省油茶基地之一。1958年設富溪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48.5平方公里,人口1萬。轄富溪、前宅、北嶺、葉山、陳上洋、花坪、嶺后、東山、霞洋、橫龍坑、東溪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兼產茶葉、生姜、蘑菇。

柘榮縣轄鄉。1980年析城關鎮設城郊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偏北部,面積72.5平方公里,人口1.1萬。104國道過境。轄嶺邊亭、湄洋、福基岡、前山、赤嶺、下村、靴嶺尾、金家洋、漈頭、南岔、長坑、梨坑、熊透、坑里、仙山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茶葉、席草、藥材、葡萄、黃花菜、蘑菇。
昔有人札寨,后吳氏遷居得名寨洋,因忌諱劣字,方言諧字為乍洋。亦名查洋。故名。1934年為乍洋村蘇維埃政府駐地。

1935年成立乍洋保,屬乍仙鄉聯保,1940年改稱屬乍玉鄉,1944年改屬石陽鄉等均為鄉公所駐地。

同年6月撤鄉改屬雙城鎮,1950年建立乍洋鄉;1958年改稱岐洋公社,1959年改屬柘榮公社,1961年改稱乍洋小公社,1965年改為乍洋公社,1984年又改稱乍洋鄉。

乍洋鄉地處柘榮縣東部,104國道橫穿中部,與浙江省泰順縣相毗鄰,與福鼎市管陽鎮、潘溪鎮相接。

柘榮縣轄鄉。1965年設東源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公里。面積120.3平方公里,人口1.1萬。轄寶聚洋、鐵場、太洋、西源、西宅、洋邊、東源、山嶺、仙后、綢嶺、青嵐面、鴛鴦頭、完店、山場、上坭、桃坑、龜洋、嵐中1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皮革廠、啤酒廠。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茶葉、油茶、花生、蘑菇、太子參,盛產毛竹。
考《黃柏游氏族譜》序:“山巔之毛惟松柏,固因以名地曰,柏峰”,后演化為黃柏。故名。1913年屬鄉農會。

1934年屬黃柏鄉蘇維埃政府。

1944年屬武陵鄉。

1950年為黃柏鄉,屬第二區;1958年屬富溪公社;1961年屬富溪區;1965年屬黃柏人民公社,1984年屬黃柏鄉。

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柘榮縣轄鄉。1965年設黃柏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2公里。轄黃柏、上黃柏、沙坑里、蒲洋、下坪、軟嶺、高峰、長冠、游家邊、菖蒲洋、雙岡洋、倒流水、上樓、陳家山、山后、蒲頭16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茶葉、太子參、蘑菇,為縣主要林區和油茶基地。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林姓肇遷,屋舍建于山谷,故名“宅里”,簡稱“宅”,1912年1月1日更為今名。1934年,霞鼎泰縣蘇維埃政府時期,在今鄉轄境曾設立宅中、山樟、西溪3個鄉和嶺門、白巖、桐元、上坪坑、大岡、蔡山、西坪、西山頭、東溪兜、牛項10個村紅色政權。

1935年-1939年,屬柘洋特種區宅中鄉;1930年,與菖蒲洋鄉合并為菖宅鄉(鄉公所設菖蒲洋村);1943年12月,菖宅鄉又與富蒲鄉合并為武陵鄉(鄉公所設富溪村),境內設宅中、雙溪2個保。

1950年6月,廢除保甲,成立宅中、雙溪2個區屬鄉;1952年為宅中、西溪、山樟3個區屬鄉;1954年為宅中、西溪、山樟、后壟4個區屬鄉;1956年為宅中、西溪、后壟3個區屬鄉;1958年8月為區屬宅中鄉。

公社化初期,改為富溪公社的宅中、西溪、后壟3個大隊,后又為區屬的宅中、西溪2個小公社。

1965年設立宅中公社,1984年恢復為宅中鄉。

柘榮縣轄鄉。省油茶基地之一。1965年設宅中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宅中、赤巖、后壟、坪坑、坑坪、山樟、山竹坑、西坪、蔡山9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兼產茶葉、藥材、蘑菇。

以昔多楮樹,一說是楮木成林,得名“楮林”,后諧音為“楮坪”。故名。清光緒前屬霞浦縣靈霍鄉柘洋上里三十都,清宣統時劃屬柘洋上西區。

1934年成立楮坪鄉蘇維埃政府。

1935年為柘洋特種區楮坪鄉聯保處駐地;1938年改稱三坪鄉;1940年改稱英坪鄉;1944年更名康平鄉。

1950年建立楮坪鄉,屬第三區。

1955年區公所遷移楮坪村。

1958年改稱楮坪公社,1961年政社分設復稱楮坪區。

1965年撤區并社,又稱楮坪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楮坪鄉。

柘榮縣轄鄉。1965年設楮坪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49.4平方公里,人口1.1萬。104國道過境。轄楮坪、坑頭、石咸、后樓、秀家宅、仙嶺、洋坪、彭家山、茶灣、馬蹄巖、灣里、蘇家洋、社坪、洪坑1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豆類、太子參,盛產油茶。

因古時此村南邊是姓英,北邊是姓竇,中間一條坑命名英竇坑。解放后為了書寫方便改稱英山。1936年為英竇坑聯保辦事處駐地,1939年撤并楮坪改稱屬英坪鄉。

1950年成立英山鄉屬第三區,1956年改稱楮坪區,1961年又改稱楮坪區英山公社,1965年撤區并社,仍稱英山公社,直屬縣轄,1984年改稱為英山鄉。

柘榮縣轄鄉。1965年設英山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52.8平方公里,人口0.8萬。轄英山、王社、何家山、岡后坪、半嶺、李家山、鳳洋、田頭洋、官安、上宅、熊狀、樺嶺、嶺頭、石鼓嵐1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黃豆、油菜、太子參。盛產茶油、桐油。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视频一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 正在播放少妇最爽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