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三都縣都江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2]

三都縣都江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2]

高坪村位于壩街鄉西北部,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總面積4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6.33畝,其中耕田面積831.33畝。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615戶,總人口2531人,其中:農業人口2526人。有水族、苗族、布依族、漢族等4種民族,其中水族人口占98%。村內僅有上燕、西音兩個教學點,設1—4年級共4個班,在校學生共274名,教師共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985元,屬全省一類貧困村。

高坪村屬中低山峽谷地貌,最低海拔530米,最高海拔1420米,平均氣溫17.3℃~18.5℃。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極適應各種植物的生長。境內樹木郁郁蔥蔥、峽谷幽深、溝壑縱橫,森林資源豐富,目前,有國有拉攬林場河東分場面積3萬多畝,速豐生產杉樹林基地近1萬畝,原始森林面積1萬畝。

一、地理位置

達榮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鄉政府駐地,海撥780--1300米,喀斯特地形,東接巫不鄉堯排村,北與排外村相連,西接小昔村,南連孔榮村,自然寨大部份座落在羊福河岸兩旁,其余在半山腰上。境內有同馬山原始森林,以及省級歷史遺址-----羊福崖墓。

二、氣候資源:

達榮村全年日照時數平均1100個小時,平均月照率21%,無霜期320天左右,年均有效積溫43000——5000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平均溫度15.6攝氏度。全村沒有一個水庫,水資源利用率極低,全村還有207戶831人沒有用上自來水。

三、土地資源:

達榮村土地總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666畝(田為639畝,旱地為27畝)人均耕地面積0.44,人均基本農田0.43畝;林木、草坡、荒山8768畝,人均森林面積5.2畝。

四、社區概況:

達榮村有9個村民小組,352戶,1499人,全部為少數民族,勞動力為928人。以大米為主食,房屋原為瓦木結構為主。全村還有22戶茅草房;絕大多數仍是人畜同屋。全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種植業和務工收入為主,養殖業為輔。

現有在校生203人,小學柿潿�157人,適齡兒童入學154人,入學率占98%。貧困學生35人。不通廣播、程控電話,信息閉塞。

全村沒有一個村辦企業,無集體經濟,屬空殼村。勞務輸出是達榮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之一,但由于缺少文化知識,外出打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事重體力勞動,收入低。

五、農業生產情況: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力度,旱育種植,溫室兩段育身等增產技術已基本得到普及。由于山高坡陡,耕田均為“腰帶田”,寬窄行栽秧等技術基本無法實施。雜交水稻推廣率90%,土壤耕作以傳統的耕作方式為主。畜、犁、鋤是主要的勞動工具。復種指數較低,多為一年一種。

聯興村地處都江鎮北部,村民委員會駐連心村小昔。下轄自然寨有羊甲上寨、火燒寨、達結、小昔、黨蝦、新長堰溝、老長堰溝、上烏拉、下烏拉、甲豆、排搞、下從、昔東、羊甲下寨、昔笛。其管轄范圍東至達榮村,南至新合村,西至月亮村,北至丹寨縣上從村。總戶數為674戶,總人口為2813人,民族有水族、苗族、布依族。總面積為20.4平方千米。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來源以外出務工為主。郵政編碼為558106,電話區號為0854,聯系電話為3052008。
高新村地處都江鎮北部,村民委員會駐高新村高潮。下轄自然寨有上排外、下排外、高潮、黨卡、洗洋、大里勇。其管轄范圍東至雷山縣達地村,南至達榮村,西至達榮村,北至雷山縣達地村。總戶數為422戶,總人口為1872人,民族有水族、苗族。總面積為16平方千米。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來源以養豬,養牛,水稻、玉米、辣椒為主。郵政編碼為558106,電話區號為0854,聯系電話為3052008。
仁和村地處都江鎮東部,村民委員會駐大腦。下轄自然寨有麻力、寨翁、大腦、高堯、怎東、巫榜、排內、黨益、排榜、巫不。其管轄范圍東至榕江縣三江鄉有埃村,南至榕江縣田懂村,西至怎雷村、新合村,北至振興村。總戶數為798戶,總人口為2713人,民族有漢族、苗族、侗族等。總面積為29平方千米。農業以種植為主,經濟來源以種植,養殖,林木,打工為主。郵政編碼為558100,電話區號為0854,聯系電話為0854 - 3051001。
堯排村位于巫不鄉東北部,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海拔545米,氣候溫和濕潤。全村共有9個村民組299戶,1282人,其中水族人口占70%,布依族人口占10%,苗族人口占20%。全村耕地面積624.34畝,人均基本農田0.49畝,自然資源以山林為主,人均林木面積15畝,草山草地3畝,可開發荒山430畝。堯排村現有貧困戶62戶,貧困人口211人;全村勞力430人,占總人口的33.5%。勞動力文化結構為:高中45人,初中155人,小學130人,文盲、半文盲100人,獲綠色證書0人。

堯排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是基本型站,全村現有黨員26人,村組干部12人。

一、地理位置

小昔村位于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鄉西南面,東面與孔榮村、西面與羊甲村、南面與都江鎮千秋村、北面與里勇村相連,距鄉政府4公里,羊福公路穿越而過。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平均海拔760米。

二、氣候資源:

小昔村全年日照時數平均1100個小時,平均月照率21%,無霜期320天左右,年均有效積溫43000——5000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平均溫度15.6攝氏度。全村沒有一個水庫,水資源利用率極低,全村還有90戶437人沒有用上自來水。

三、土地資源

小昔村土地總面積為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6畝,人均耕地0.48畝,其中農田面積487畝,土69畝,人均基本農田0.4畝;荒坡、荒地、林木面積9142畝;人均林木面積6.07畝。

四、社區概況

小昔村有8個村民小組293戶1218人,男659人。女559人,苗族為885人,水族為275人,漢族為4人,勞動力759人。以大米為主食,房屋原為瓦木結構為主。全村還有25戶茅草房;絕大多數仍是人畜同屋。全村經濟主要靠種植業和務工收入為主,養殖業為輔。

現有在校生194人,小學適齡兒童143人,適齡兒童入學140人,入學率占98%,貧困學生40人。不通廣播、程控電話,信息閉塞。

全村沒有一個村辦企業,無集體經濟,屬空殼村。勞務輸出是小昔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之一,但由于缺少文化知識,外出打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事重體力勞動,收入低。

五、農業生產情況: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力度,旱育種植,溫室兩段育身等增產技術已基本得到普及。由于山高坡陡,耕田均為“腰帶田”,雜交水稻推廣率90%,土壤耕作以傳統的耕作方式為主,畜、犁、鋤是主要的勞動工具。復種指數較低,多為一年一種。

羊甕村位于貴州省三都縣東部,壩街鄉北部,東與本縣都江鎮控抗村接壤,西與都江鎮交德、排賴兩村交界,南與本鄉壩輝村相連,北與都江鎮大壩村相鄰。距縣城40.7公里,離鄉政府駐地6公里,座落于都柳江兩岸的半山腰上,321國道橫穿而過。全村共轄10個村民小組,14個自然寨,總人口1620人。全村總面積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3.02畝。境內屬中低山峽谷地貌,最低海拔330米,最高海拔1400米,平均氣溫18℃。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極適應各種植物的生長。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糧食以水稻為主,經濟來源以農林牧為主,養殖方面主要有商品牛、豬和本地土雞等,盛產麻竹、香菇、板栗、楊梅、獼猴桃等土特產品,杉、松等用材林豐富,森林覆蓋率為47%。

羊甕村是水族和苗族居住集中的少數民族村寨,當地人民繼承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保存著古樸典雅的水族文化習俗,民族風情獨特,民族歌舞多姿多彩。幾年來,羊甕村在深入開展“平安村寨”創建活動中,創新發展民族文化,保護民族風俗,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村內民間文化藝術項目日益增多,有馬尾繡制作、水族蘆笙斗牛舞、豐收舞、水族祭祖、銅鼓舞、水歌演唱、苗族古瓢舞、蘆笙舞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文化,群眾文化生活日趨活躍。民族節日有水族端節慶祝活動斗牛、賽馬、銅鼓舞和水族祭祖等;民族體育活動項目龍舟、獨木舟賽經常參加縣舉辦比賽活動,并取得較好成績。水族百年“干欄”建筑,竹林、山泉古井群、奇石、古榕、姊妹樹等自然景觀和苗族的蘆笙舞、古瓢舞、服飾展演引來許多外商客人。水族蘆笙斗角舞于2009年代表黔南賽區參加全省“多彩貴州”原生態舞、民族民間舞表演比賽中進入總決賽,取得較好成績。通過加大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實施建設,進一步挖掘和開發民族文化,推動民族村寨旅游開發,將給羊甕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一、地理位置

羊福鄉排外村位于鄉政府東偏北面,其東面與雷山縣達地鄉接壤,其邊界有20%為州級邊界。村委會與鄉政府駐地距離4公里,屬中亞熱地帶季風濕潤氣候,海拔為1100—1300米之間,目前公路正在修建。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聚居226戶981人,全部為水族,

二、氣候資源

排外村日照時數平均為1050小時,平均日照率為21%,無霜期320天左右,年均有效積溫4300—5000℃,年降雨量1300毫米,年均溫度15℃,極端最高溫度為34℃,極端最低溫度為-6.0℃。2005年底全村基本用上了自來水。

三、土地資源

以砂壤土為主,土層十分薄,土壤肥力低。土地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581畝,其中稻田面積為332畝,旱地面積為249畝,草坡1692畝,森林覆蓋率為56%。人均耕地面積0.59畝,人均基本農田0.34畝,人均林木面積7.7畝。

四、轄區概況

排外村共轄上排外、下排外、黨卡、洗洋、熱潮等5個村民小組,226戶,981人,均為少數民族,勞動力435人。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

五、教育狀況

排外村現有小學適齡兒童139人,初中適齡生30人。2005年前共有兩個教學點,教學用房是年久失修的木瓦房,教室間數少,且破爛不堪。2005年,在州人大常委會的協調爭取下,深圳客商出資興建排外小學,現已竣工使用。新排外小學建筑總面積1256平方米,其中教學樓280平方米,學生活動場地(指球場)742平方米。現有在校學生72人,其中女生32人,在職教師1人,代課教師2人。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六、村經濟情況

全村沒有集體經濟,無村辦企業,勞動輸出是排外村農民經濟來源之一,但由于缺少文化知識,外出打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事體力勞動。個別有加工大米小作坊,規模小,效益低。2005年人均純收入1056元,人均占有糧284公斤。

七、農業生產情況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早育種植、溫室兩移育種等增產技術已基本得到普及。但由于山高坡陡,耕田均為“腰帶田”,寬窄行栽種技術均無法實施。雜交水稻和雜交包谷種植率92%,沒有使用農業生產機械、農膜等。農用電主要是生活用電。土壤耕作以傳統的耕作方式為主,畜、犁、鋤是主要的勞動工具。家庭生產經營等活動幾乎全由男人主外,女人主內。

八、種植情況

排外村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復種指數低,多為一年一種,近兩年在政府的昌導下冬季開始種脫毒馬鈴薯。肥料以農家肥料為主,工業肥料為輔,土地綜合生產力低下,水稻平均畝產量320公斤左右。降水是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來源。由于降水分布不均,缺乏全面的引、儲水設施的灌溉體系,除了雨季以外,絕大部分農田因缺水無法灌溉,階段性干旱嚴重威脅著群眾的生產活動。

九、養殖業情況

全村共養牛325頭,主要用于耕地,商品牛3%,養豬1100頭,主要用野菜、米糠喂養,商品率40%,飼養各類家禽0.3萬只,商品率10%。養豬以本地品種為主,在政府的引導下,近年開始飼養二元母豬和三元仔豬。

十、家庭收支情況

家庭主要收入渠道是種糧、養豬和打工收入。生產投入主要是種子、化肥、農藥、農具等直接性投入,技術培訓,技術資料等間接生產投入很少,生活開支主要是吃飯,過年過節、穿衣、孩子教育、走親訪友、醫藥費用等,固定資產投入主要是住房修建、普通家用電器和小型打米機等日常用小機具。

羊甲村位于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鄉西南面,南面與孔榮村、小昔村相連,西面與打魚鄉接壤,距鄉政府駐地14公里,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平均海拔1100米,全村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平均溫度15.6攝氏度。全村沒有水庫,水資源利用率低,全村還有136戶492人沒有用上自來水。羊甲村土地總面積為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22.5畝,其中農田面積665.5畝,土157畝,荒坡、荒地、林木面積9153畝。2010年底人均耕地0.68畝,糧食310公斤,人均純收入1210元。羊甲村有8個村民小組329戶1288人,勞動力765人。以大米為主食,房屋多以瓦木結構為主。全村還有33戶茅草房;絕大多數仍是人畜同屋。全村經濟主要靠種植業和外出打工收入為主,養殖業為輔。

全村現有在校生124人,小學適齡兒童107人,適齡兒童入學106人,入學率為99%,貧困學生50人。不通廣播、不通程控電話,信息閉塞。

全村沒有一個村辦企業,無集體經濟,屬空殼村。勞務輸出是羊甲村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由于缺少文化知識,外出打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事重體力勞動,收入低,全村共有貧困戶180戶,貧困人口827人,其中極貧困戶57戶,209人。計劃在2009年—2015年對羊甲村15戶61人進行易地搬遷安置。

高堯村位于巫不鄉西南部,距鄉政府駐地10公里,海拔600米,氣候寒冷濕潤。全村共有9個村民組252戶,1304人,其中水族人口占50%,布依族人口占15%,苗族人口占35%。全村耕地面積546.1畝,人均基本農田0.42畝,自然資源以山林為主,人均林木面積30畝,草山草地5畝,可開發荒山600畝。高堯村現有貧困戶150戶,貧困人口300人;全村勞力450人,占總人口的34.5%。勞動力文化結構為:高中50人,初中150人,小學150人,文盲、半文盲100人,獲綠色證書0人。

高堯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是基本型站,全村現有黨員18人,村組干部12人。

1、地理位置:

孔榮村位于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鄉東南面,東與巫不鄉相鄰、南與都江鎮相連,西與打魚鄉相連,北與本鄉的小昔村、羊甲村接壤。距鄉政府5公里,已實現通村公路,屬于亞熱季風濕潤氣候。平均海拔85米。

2、氣候資源:

孔榮村全年日照時數平均1100個小時,平均月照率21%,無霜期320天左右,年均有效積溫43000——5000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平均溫度15。6攝氏度。全村沒有一個水庫,水資源利用率極低,都用上自來水。

3、土地資源:

孔榮村土地總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746.8畝(田為674.8畝,旱地為72畝)人均耕地面積0.58,人均基本農田0.53畝;林木、草坡、荒山9670畝,人均森林面積6.68畝。

4、植被資源情況:

全村有各類植被總面積9700畝。其中有林地8811畝,森林覆蓋率53。4%草坡889畝,可開發荒坡558畝。

5、社區概況:

孔榮村有8個村民小組,309戶,1275人,全部為少數民族,勞動力為602人,其中:高中文化以上5人,初中文化50人,小學文化190人,文盲、半文盲357人,依次占勞動力的1%、9。7%、36%、59。3%。以大米為主食,房屋原為瓦木結構為主。全村還有55戶茅草房;絕大多數仍是人畜同屋。全村經濟來源以種養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2002年農民人均收入分別占總人數25。5%和48。9%。

孔榮村只有一棟瓦木結構70平方米且破爛不堪的教學點。在校生141人,小學適齡兒童152人,適齡兒童入學141人,入學率占93%。沒有文化室,不通廣播、程控電話,信息閉塞。

全村僅有一個村辦企業,無集體經濟,屬空殼村。勞務輸出是孔榮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之一,但由于缺少文化知識,外出打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事重體力勞動,個別有加工大小作坊規模小,效益差。

6、農業生產情況: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力度,旱育種植,溫室兩段育身等增產技術已基本得到普及。由于山高坡陡,耕田均為“腰田”,寬窄行栽秧等技術基本無法實施。雜交水稻初用種率90%沒有使用農業生產、機械、衣膜。農用電主要是生活用電。土壤耕作以傳統的耕作方式為主。畜、犁、鋤是主要的勞動工具。復種指數較低,多為一年一種。

排抱村位于鄉境東北部,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寨,260戶1187人,其中:農業人口1187人,有苗族、水族、漢族等民族。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4畝,人均耕地僅為0.36畝,屬“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一類貧困村。

全村糧食種植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來源以農、林、牧為主,養殖方面主要有牛、豬和本地土雞等,受地理條件限制,屬自產自銷型經濟狀態。

蓋賴村位于打魚鄉境北部,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寨,328戶1598人,其中:農業人口1598人,有苗族等民族。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3畝,人均耕地僅為0.41畝,屬“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一類貧困村。

全村糧食種植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來源以農、林、牧為主,養殖方面主要有牛、豬和本地土雞等,受地理條件限制,屬自產自銷型經濟狀態。

巖撈村位于打魚鄉境北部,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寨,186戶894人,其中:農業人口894人,有苗族、水族等民族。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5畝,人均耕地僅為0.34畝,屬“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一類貧困村。

全村糧食種植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來源以農、林、牧為主,養殖方面主要有牛、豬和本地土雞等,受地理條件限制,屬自產自銷型經濟狀態。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 日韩一级大片一中字幕 | 亚洲国产日本欧美乱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