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冬,三河撤區設鎮,為三河圩鎮居民管理之需,初設三河鎮街道辦事處;2000年4月,街道辦事處改稱鎮居民委員會;2002年,設立三河鎮三河社區居委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已經形成聚落,屬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舊寨社屬,稱陳金村;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為三河社屬,稱陳金村;民國32年(1943年),陳金村為三河區東文部屬;1949年陳金村為第六(三河)區匯川鄉屬;1952年獨立設鄉,稱三河區陳金鄉;1957年稱三河鄉為陳金(小)鄉;1958年稱三河公社陳金大隊;1983年冬系三河區五豐鄉稱陳金村;1986年設三河鎮陳金村委會;1988年設陳金管理區;1998年設立陳金村委員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已經形成聚落,屬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梓社稱小坑村;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系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社小坑村;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系三河區良崗鄉屬;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梓良鄉屬;1952年稱三河區小坑鄉;1957年為三河鄉小坑(小)鄉;1958年為三河公社小坑大隊;1978年為梓里公社小坑生產大隊;1983年稱三河區小坑鄉;1986年設三河鎮小坑村委會;1988年設小坑管理區;1998年設立小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系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社新寨鄉屬;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系三河區在城鄉屬;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匯川鄉屬;1952年為三河區匯城鄉屬;1958年為三河公社匯城大隊屬;1978年獨立設先覺生產大隊;1983年歸三河區匯城鄉屬;1986年設三河鎮先覺村委會;1988年設先覺管理區;1998年設立先覺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已經形成聚落,屬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舊寨社稱舊寨村;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稱三河社舊寨村;民國32年(1943年)系三河區在城鄉屬;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稱匯川鄉屬;1952年為三河區匯城鄉屬;1957年屬三河鄉匯城(小)鄉;1958年為三河公社匯城鄉屬;1978年獨立設舊寨生產大隊;1983年改稱三河區舊寨大隊;1986年設三河鎮舊寨村委會;1988年設舊寨管理區;1998年設立匯城村民委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已經形成聚落,屬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滸梓村社稱芒洲坑;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稱三河社芒洲坑;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稱三河區良崗鄉;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梓良鄉屬;1952年稱三河區良江鄉;1957年稱三河鄉稱良州(小)鄉;1958年為三河公社良江大隊;1978年稱梓里公社良江生產大隊;1983年稱三河區良江鄉;1986年設三河鎮良江村委會;1988年設良江管理區;1998年設立良江村民委會,沿用至今。 |
宋代始有人居,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已經形成聚落,屬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新寨社新寨村屬;明嘉靖42年(公元1563年)筑城,稱三河鎮城;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屬三河社新寨社新寨村屬;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稱三河區在城鄉;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稱匯川鄉;1952年稱三河區匯城鄉;1957年稱三河鄉匯城(小)鄉;1958年稱三河公社匯城大隊;1983年冬改三河區匯城鄉;1986年設三河鎮匯城村委會;1988年改匯城管理區;1998年設立匯城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元至正年間(1341-1368),袁姓人家從饒平案上村遷此建村;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系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社舊寨社東門埔屬;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系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社陳金村屬;民國32年(1943年),系三河區在東文部屬;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匯川鄉屬;1952年為三河區東文部鄉屬;1958年為三河公社陳金大隊屬;1978年獨立設余里生產大隊;1983年歸三河區五豐鄉屬;1986年設三河鎮余里村委會;1988年改稱余里管理區;1998年設立余里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已經形成聚落,屬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舊寨社岡田村屬;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系三河社岡田鄉屬;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系三河區東文部鄉屬;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匯川鄉屬;1952年為三河區陳金鄉屬;1957年為三河鄉陳金(小)鄉屬;1958年10月為三河公社陳金大隊;1978年獨立稱設五豐生產大隊;1983年冬稱三河區五豐鄉;1986年設三河鎮五豐村委會;1988年設五豐管理區;1998年設立五豐村民委會,沿用至今。 |
形成人居聚落后,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白石為三河社滸梓村屬;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白石為三河區梓里鄉屬;1949年白石為第六(三河)區梓良鄉屬;1952年獨立設立白石鄉;1957年改稱為三河鄉白石(小)鄉;1958年10月系三河公社白石大隊;978年系梓里公社白石生產大隊;1983年屬三河區梓里鄉;1986年設三河鎮白石村委會;1988年設白石管理區;1998年設立白石村民委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后,稱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滸梓村社水聲村;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稱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社水聲村;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系三河區梓里鄉屬;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匯梓良鄉屬;1952年為三河區小坑鄉屬;1958年為三河公社小坑大隊屬;1978年獨立設為梓里公社源坑生產大隊;1983年歸三河區小坑鄉屬;1986年設三河鎮源坑村委會;1988年稱源坑管理區;1998年設立源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已經形成聚落,屬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舊寨社東門埔;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稱三河社東文部村;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稱三河區東文部鄉;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匯川鄉屬;1952年稱三河區東文部鄉;1958年10月稱三河公社匯東生產大隊;1983年冬改稱三河區匯東鄉;1986年設三河鎮匯東村委會;1988年設匯東管理區;1998年設立匯東村民委會,沿用至今。 |
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前稱大埔縣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滸梓村社滸梓村;清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稱氵戀(氵戀,當地人讀liàn)洲都三河社滸梓村;清朝同治年間,改村名為梓里村;民國32年(1943年)前后,稱三河區梓里鄉;1949年為第六(三河)區匯梓良屬;1952年稱三河區梓里鄉;1957年稱三河鄉滸梓(小)鄉;1958年稱三河公社滸梓鄉;1978年稱梓里公社梓里生產大隊;1983年稱三河區梓里鄉;1986年設三河鎮梓里管理區;1998年設立梓里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