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壽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2]

壽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2]

安徽省壽縣炎劉鎮幅員190.07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全縣第一,轄34個行政村,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69831人,人口全縣第四,其中集鎮人口13000余人。

  地理位置:炎劉鎮地處江淮之間,屬江淮分水嶺地區,距省城合肥50公里,距六安市、壽縣各70公里,是瓦東循環路和石吳公路的交匯點,海拔高度20—48米。

  通訊現狀:炎劉鎮是程控電話交換中心,全鎮90%農戶用上程控電話,無線電話覆蓋全境,長途直撥國內外。

  保障供電:全鎮擁有標準化電力設施,20KV高壓途經全境,100%居民用上標準安全電,工商業及生活用電安全保障。

  集鎮優勢:炎劉鎮集鎮占地約3平方公里,集鎮商貿功能凸顯,形成了服裝、小商品、農副產品、蔬菜、水產、建材、畜禽等多個專業貿易市場,是周邊10多個鄉鎮商品的貿易集散地。街道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道路已全部實現水泥化,街區綠化美化達標。鎮內有壽縣第二人民醫院,完全中學一座,適齡兒童100%普及義務教育,保障、金融機構齊全。

  物產豐富:炎劉鎮是壽縣農業大鎮,全鎮耕地面積114305畝,其中水田110510畝。旱地3795畝,農田100%實現機械化耕作,實有林業用地7900畝。境內盛產優質水稻、油菜籽、小麥和棉花,并初步形成為畜禽、水產養殖基地。2004年,農業產值1.16億元,其中糧食1.07億元,農業210萬元,牧業550萬元,漁業100萬元。

  勞力資源:全鎮擁有勞力37820人,其中男性20314人,女性17506人。從事農業生產人數26350人,從事二、三產業11470人。外出務工人員10071人,剩余勞力7000余人。

  企業概況:全鎮擁有各類型企業100多家,其中初具規模的6家,主要涉及糧油加工貿易、建筑建材、木材加工、農機具制造等行業。2004年,規模及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逾億元,實現增加值3000萬元。

  招商項目:糧油加工合作、木材深加工項目、農機具公司技改、小商品市場改造項目、水產綜合養殖項目等。

劉崗鎮地處安徽省壽縣東南部,與省城合肥市相鄰(鎮政府駐地石塘廟)。全鎮總面積176.5平方公里,轄30個村,398個村民組,人口4.2萬。劉崗鎮先后榮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鄉鎮、六安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先進鄉鎮等多項國家級和省市級榮譽稱號。黨政機關內設機構2個;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事業單位機構6個:財政所、農業技術服務站、畜牧水產站、農經站、文化廣播站、土地村鎮建設所。

  劉崗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日益優化,實現水、電、郵、路、教育、醫療、通訊全面配套。整體功能日趨完善。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人民安居樂業。

  劉崗鎮農業調整成效顯著。全鎮重點培植“五早”作物(早西瓜、早草莓、早花生、早玉米、早春棉)、優質糧油、林木、畜牧四大主導產業。全鎮已建成波爾山羊養殖示范基地10個,長白豬養殖示范基地5個,長毛兔養殖基地1個,土雞養殖基地2個,水產養殖基地4個,種植優質草莓2萬畝,建生態林2.5萬畝。主產:優質水稻、油菜、小麥。盛產:花生、草莓、棉花、玉米等。特色農作物:精品小西瓜、長毛兔、土雞、波爾山羊、龍蝦等,形成一批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劉崗鎮工業發展迅猛,以糧油加工為依托,以建材建筑為基礎,以招商引資企業為骨干,形成了玻璃工藝、優質食品、建筑建材等多種行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現有糧油加工企業3個,建材企業4個,臺商獨資經營的亞太酒廠壽縣玻璃品工藝公司生產前景看好。

  劉崗鎮招商引資政策條件優惠。在土地使用方面,凡投資生產性企業,可通過出讓、劃撥、租賃等方式優先獲得土地使用權。以出讓方式,一次性固定投資達200萬元以上的,耕地占用稅地方分成部分、土地出讓金額按50%比例獎給企業。以劃撥方式,年地租前3年免征,后3年減半征收。在稅收方面,新建工業獨資項目投產后,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5年內按50%獎勵給企業;新建合資合作項目,且外來投資比例達50%以上的,2年內按50%獎勵企業,屬于產品出口、高新技術、農副產品深加工的,3年內按60%獎勵企業;外來投資兼并、租賃、收購鎮、村辦企業,5年內按40%獎勵。對投資農林牧漁開發項目新增地方財政收入,5年內給予上繳數額的40%獎勵。對興辦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福利等社會公益性項目,經財政部門審批,前3年內所繳納地方財政收入按50%獎勵。

壽縣雙廟集鎮位于壽縣東南方,距縣城80公里,距省城合肥70公里,轄14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3.1萬人口,,67172畝耕地,政府駐地設在雙廟集鎮街道,下設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近年來,以鎮-涂滿祖、鎮長李傳池為首的黨政領導班子結合鎮情,以為民辦事聚民心為主題,以抓黨建保經濟聚黨心為中心,堅持“-”重要思想,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努力實施“農業興鎮,工業強鎮,引資富鎮”的發展思路,三個文明協調發展,集中精力做深,做實各項工作,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均衡和諧發展。

  目前,雙廟集鎮全鎮干群緊緊把握“招商引資富民強鎮”這一發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優惠辦法,促進招商引資。

雙廟集鎮招商引資優惠辦法

  第一條 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優化投資環境,激活民間投資,促進我鎮經濟快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并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在我鎮投資興辦企業的縣外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

  第三條 投資生產性企業,可通過出讓、劃撥、租賃等方式優先獲得土地使用權,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達百萬元以上的,前3年免征各種費用,后3年減半征收。

  第四條 新建的工業獨資項目,投產后,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5年內由鎮政府按60%獎勵給企業。新建合資,合作項目,且外來投資比例達50%以上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3年內鎮政府按50%獎勵給企業。

  第五條 投資農林牧漁業開發的項目,在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前提下,免征各種稅收。

  第六條 利用“四荒”(荒山、荒水、荒灘、荒地)資源從事農林牧漁業開發項目,所需集體土地經鎮村同意,投資者可以采取租賃,全資入股等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第七條 外來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投建單位直接經營繳納的新增稅收地方分成部分,3年內由鎮政府給予50%的獎勵,該企業在建設期內行政性、事業性收費,和事業單位經營性收費,按低限減半收取。

  第八條 在我鎮投資重大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農產品深加工,出口創匯等項目政策更優,實行一事一議。

  第九條 依照省、市、縣規定可享受的優惠政策而本辦法未列入的,依照省、市、縣規定辦理,回鄉創業人員投資可參照本辦法實行。

  第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壽縣轄鎮。1950年置小甸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89.2平方公里,人口3.4萬。瓦(埠)炎(劉)、瓦(埠)土(拐)公路經此。轄三崗、上郢、小甸、蔡崗、趙灣、筑城、倉房、雙灣、薛祠、大井、樓臺、賈莊、馬集、橋南、魯城、金橋、古樓、史崗、陳祠、談網20個村委會和小甸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麥、豆類、棉、油菜子,養殖生豬、禽、魚。鎮辦企業有茶葉加工、農具維修、燈光、水泥制品等廠。是瓦東地區農副產品集散地。境內有1931年皖北中心縣委舊址。

壽縣瓦埠鎮地處壽縣東南水鄉,依湖設鎮。古老的四條街道,青石鋪路,街心正中的條石上,深及寸許的車轍清晰可辨,街道兩邊的民居本著前店后鋪的建筑格局,青磚小瓦,推窗亮閣,有的庭院深達三進、四進甚至五進,每一進天井里的建筑格局也是各不相同。瓦埠鎮是上世紀50年代末經國務院批準公布的首批重點集鎮。現轄13個行政村、161個村民組,總人口2.6萬人,城鎮居民近萬人,全鎮總面積68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距206國道僅有20公里。公路距省城合肥不足80公里,每天有客運班車18輛36班次往返合肥與瓦埠之間,距煤城淮南也不足70公里,距縣城壽縣不足80公里,每天有7輛14班次客車往返于淮南-壽縣-瓦埠之間,水路到壽縣、淮南更近,只有30公里,順瓦埠湖可以直接進入淮河。通信事業十分發達,建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站,信號覆蓋全鎮,鎮上建有有線電視站,全天24小時傳輸衛星信號,每天滾動播出22套電視節目。

  瓦埠鎮是依瓦埠湖而得名,瓦埠湖系江淮之間最大的行滯洪湖泊,安徽省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達24萬多畝,地面徑流涵蓋合肥市的肥西、長豐兩縣部分鄉鎮,六安市的金安、裕安、壽縣,淮南市的謝家集等,水系流經壽縣的東肥閘入淮河。縣志載:淝水出于合肥西北將軍嶺,西行入壽境,北流至東津渡,即古之長瀨津,過長瀨橋,又名肥橋,再西北流,于八公山南麓入淮,此即古時之淝口。瓦埠湖沿湖流域常年平均氣溫14.8℃--14.9℃,一月均溫0.7℃,7月均溫27.8℃,屬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年降水量906.7㎜,無霜期213天。

  瓦埠鎮主要特產是以水產品為主,其中瓦埠湖銀魚是主要特產之一。現瓦埠湖銀魚幾乎全部實行鮮品冷凍儲藏后外調,不僅銷往-上海一帶,還出口東南亞、日本和港澳臺地區,為國家賺取外匯。瓦埠湖銀魚在明末清初時就被列為貢品,成為帝王將相口中的美味佳肴。

  特產之二是瓦埠白蝦,屬秀麗白蝦類,遐邇聞名,清代時為貢品,遂稱瓦蝦。

  特產之三是瓦埠湖的毛刀魚,毛刀魚一般體長約8-10厘米以上,有銀色細鱗。每年七八月間捕撈量最大。

  瓦埠的特產之四是“瓦埠街的吊爐火燒”。現在瓦埠街上也只有兩三戶從事“吊爐火燒”的燒烤,以此作為謀生的行當。

壽縣大順鎮人民政府政府所在地為大順街道。

  大順鎮位于壽縣的東南方,瓦埠湖東岸,206國道線莊墓段西10公里處。全鎮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萬畝,轄23個行政村,一個街道居委會,302個村民祖,總人口3.8萬人,勞動力1.8萬余人,2004年度社會生產總值2.5億元,人均純收入2000元。大順鎮為典型的農業鄉鎮,糧油生產為全鎮的支柱產業,年產優質糧4萬余噸、菜籽6000余噸;畜禽產業近年得到了大力發展,年出欄生豬4萬余頭,家禽100萬只;鎮內有可養水面5000畝。全鎮有集體企業二個,民營企業十個。近幾年,鎮政府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鎮廣播、電視普及率100%;群眾磚混結構住房率100%;農網改造率100%,全鎮實現了同網同價;實現了村村通砂石路;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入戶率達50%以上。以中心鎮建設為重點,我鎮的小集鎮建設規模不斷加強、中心鎮功能不斷得以完善,東西、南北兩條主干道橫穿全鎮,使得大順鎮的交通更加便利(離合肥市1小時路程),區位優勢得以顯現。

  大順鎮下設黨政和經濟發展二個辦公室,鎮-王延澤、鎮長洪濤將攜全鎮干群,以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社會各界友人到我鎮投資、共謀發展。

壽縣大順鎮招商引資優惠辦法

  第一條 大順鎮嚴格執行和兌現《壽縣招商引資優惠辦法》中所有條款所規定的內容。

  第二條 項目引資人全程參與引資項目的洽談、建設。項目建成后,引資人即為該項目的聯絡員,又鎮財政撥付引資人三年工資,具體為100萬元以上項目300元/月,300萬元以上項目500元/月,500萬元以上項目1000元/月。

  第三條 項目引進后,凡是需要鎮政府出面的事宜,鎮政府將不折不扣的派人全程參與,無償提供服務。

  第四條 引資項目不再只限于引進本鄉鎮范圍,引進項目可以落戶于我縣任何地點,且均適用以上幾條。

  第五條 本辦法從2005年1月1日起實行。

八公山鄉位于壽縣北郊,八公山麓,淮淝河之濱,東連淮南,西鄰鳳臺。水陸運輸便捷,通訊設施完備,省級合阜公路穿越而過,千噸級東淝河船閘溝通湖河。土地面積12.3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萬人。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薈萃,名優特產居多。石灰石、大理石、鉀長石、紫砂石、龜紋石等礦藏儲量多、品位高。礦泉水經專家取樣驗證,飲用可延年益壽,防癌治病。淮南王墓、廉頗墓、珍珠泉、瑪瑙泉、丹井、四頂山奶奶廟、茅仙石洞等名勝古跡分布其中。這里不僅是淝水之戰古戰場,而且是世界豆腐發祥地,盛產的八公山酥梨和安農水蜜桃馳名省內外。

  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和勤勞樸實的八公山人民,是各界仁人志仕前來觀光、投資的必然選擇。愿在旅游、豆制品系列開發、紫金石、特種種養殖等項目尋找招商引資伙伴,屆時將在政策、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最優惠待遇,并全程幫助辦理各種證照,提供優質服務。

  八公山鄉政府為正科級建制單位,下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財政所、農林綜合站、畜牧水產站、文化廣播站、水利站等內設機構。

壽縣張李鄉人民政府位于壽縣西南部,西臨淠河,北靠淮河,東依壽六路,政府辦公地址位于張李街道,交通便利,通訊快捷。全鄉人口5.2萬人,耕地5.3萬畝,灘地、漁坡約1.6萬畝,崗、灣區各占一半,系典型的農業、林業大鄉。這里社會治安環境良好,民風淳樸,是社會各界投資創業的良好地方。

張李鄉成立了由-李家明為組長、鄉長丁家全為副組長的招商引資領導組,具體由一名副鄉長專抓招商引資工作,下設招商引資辦公室。對有意來張李鄉投資創業人士按照壽縣招商引資優惠辦法,足額兌現優惠政策,為投資創業人士提供全程服務。

張李鄉現已有浙江、江蘇等地對河道資源、木材深加工、羽絨等項目進行了投資,并創辦了壽縣中豪河砂綜合開發公司、江蘇天晟木業有限公司、順達羽絨廠等企業。

窯口鎮瀕臨瓦埠湖畔,位于壽縣城南10公里處,毗鄰壽春鎮,南與堰口鎮、陶店回族鄉接壤,東與淮南市及長豐縣隔湖相望。全鄉耕地面積6.5萬畝,人口3.3萬,轄19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203省道縱貫南北,地理條件獨特,水產資源豐富,經濟環境優越。在“加快發展,富民強鄉”目標的感召下,窯口鄉以“生態、政策、服務、誠信”為宗旨,利用本鄉區位優勢,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狠下功夫,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廣闊前景。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3億元,糧食總產5萬噸,油料總產4500噸,棉花總產達470噸。通過近幾年的調整、充實、提高,全鄉民營經濟得到持續健康地發展,抵御市場沖擊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04年底,全鄉個體工商戶已發展到239戶,民營企業25家(分布在壽六路民營經濟長廊的有9家),其中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年納稅5萬元的民營企業4家。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力度,搶抓機遇,筑巢引鳳是鄉黨委政府提出的目標和口號。總投資300萬元的壽縣淮豐復合肥有限責任公司和投資48萬元的三星板材廠以及張家港市再投資30萬元的門嘴大灣底蟊蟹養殖場等一批招商企業先后落戶窯口。2004年全鄉招商引資1038萬元,完成到位資金470萬元,其中新上項目4個,在建項目3個,在談項目1個。目前,鄉機關內設兩大辦公室即黨政辦(含計生辦、社會事務辦公室)和經濟發展辦公室;事業單位主要是農業六站(所)即:農經站、農林站、畜牧水產站、文廣站和財政所、土建所。鄉班子成員有13人,即:鄉-、鄉長戴龍,人大主席陶善軍,黨委副-兼紀委-丁志安、黨委副-張衛農,副鄉長劉正江、朱善敏、王傳倫、徐廣俊,組織委員徐士平,紀委專職副-兼宣統委員康志群,人武部長周敏,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周基斌。當前全鄉廣大干群正牢牢把握前所未有的機遇,緊緊圍繞在鄉黨委、政府的周圍,以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一個經濟騰飛、社會安定、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的新星在縣城南郊冉冉升起,并將散發出絢麗的光彩。

隱店回族鄉(全稱壽縣陶店回族鄉人民政府),位于壽以南22公里,瓦埠湖西側,土地面積38.3平方公里,屬淠史杭灌區和沿淮蓄洪區。鄉政府駐桃園村。全鄉轄8個行政村,114個村民組,擁有居民4176戶,14628人,其中回民1230戶,4375人,占總人口的32.6%,是全省9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全鄉高程在20—25米之間,擁有耕地2.5萬畝,人均耕地2.26畝,人均可養水面0.29畝,是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的好地方。

  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及招商項目

  1、凡在我鄉投資經商的外資均能享受縣委、縣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

  2、從業的規模不限,經營方式不限,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待業外,從事的經營范圍不限。

  3、鄉經發辦負責幫助外資企業和個私業主到縣相關部門辦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

  4、凡在鄉工業區內投資租賃的企業,免收租用費并幫助維修房屋及新增廠房建設。

 壽西湖農場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壽縣西門外,常年種植小麥和黃豆,這里地域非常廣闊,北臨淮河并引淮河水灌溉,有完善的灌溉渠體系和將近全機械化式的種植收割系統,此外還擁有小型飛機場,利用飛機噴灑農藥,壽西湖農場現有耕地5.8萬畝,具有完整的農業技術推廣和良種繁育、加工、銷售體系,旱田機械化程度達95%以上,年國民生產總值達9000萬元,是全國農墾百家種子生產基地之一。

  坐落在壽縣的壽西湖農場,擁有麥、豆原良種繁殖基地6萬畝,為全國種子項目區之一。

-

發展

  近年來,這個場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不斷提升種源建設技術的先進性、品種的超前性和質量的可靠性。投資興建了高標準的小麥、大豆穗(株)行圃、穗(株)系圃200畝,原種圃3000畝,使全場種子田基本實現了原種種植,畝產達410公斤,高出全省小麥攻關田50余公斤,并基本實現了由大宗商品糧向商品種子產業的轉變,良種暢銷本省及蘇、豫、魯、鄂等地。2005年,企業實現利潤500萬元,家庭農場職工增收300萬元。2002年,該場又多方籌資700多萬元對種子公司的種子烘干線進行擴建,目前已安裝大型烘干機械2臺套,興建250噸金屬圓倉四座,規模效益得到進一步拓展。

 安徽省正陽關農場始建于1950年2月,位于“方圓秀麗碧水間”的千年古鎮—壽縣正陽關鎮。全場占地面積17.2平方公里,耕地1334公頃,精養魚塘26.7公頃。總人口2985人,在職職工784人。農場下設種子公司、水產公司、醫院、水電管理站和五個農業分場。

  場種植業以生產小麥、大豆、水稻為主,農作物年播種面積3.18萬畝,復種指數達193%,糧豆總產量1.2萬多噸,平均畝產650公斤左右。該場年出欄肥豬3800頭,存欄仔豬1540頭;有精養魚塘600畝,年產鮮魚等水產品35萬公斤,特種水產甲魚1.5萬斤。

  經濟結構較為合理,產業化經營格局已經形成。今后農場以推進萬畝高產示范工程、種子產業化工程、休閑觀光農業工程、農貿市場開發工程、職工康居工程等五大工程為抓手,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提高,重點加強糧豆種子基地建設,擴大畜禽和水產養殖規模,發展深加工和其他副產品加工,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園,加強小城鎮建設等。把農場建設成為農業高新技術研發和展示的創新基地、科技推廣和普及的培訓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和推廣的輻射基地。

  淮河、穎河、淠河在這里交匯,310省道縱貫全場,水陸交通方便。距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僅30公里。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偷怕自怕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亚洲一区精品动态图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