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頭橋撤鄉建鎮,為加強集鎮的管理,設立了頭橋鎮居民委員會。 2001年3月區政府下發文件,統一將各鎮居民委員會改名為社區居民委員會,頭橋鎮即為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7年3月鎮黨委決定,將紅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合并為頭橋鎮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2年10月份,經區政府同意將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再次分為紅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
1992年10月紅橋撤鄉建鎮,為加強集鎮的管理,設立了紅橋鎮居民委員會。 2001年3月區政府下發文件,統一將各鎮居民委員會改名為社區居民委員會,紅橋鎮即為紅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7年3月鎮黨委決定,將紅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合并為頭橋鎮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2年10月份,經區政府同意將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再次分為紅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頭橋社區居民委員會。 |
解放初期,九圣鄉和部分九新鄉合并分為圣恩社、五三社等,1949-1957年分為迎江社、新勝社,1958-1960年合并為紅專農場,1960之后紅專農場又分為迎江大隊和新勝大隊,1987年改“大隊”變“村民委員會”,2001年5月迎江村、新勝村兩村合并啟用老九圣鄉名得名為“九圣村”,設立九圣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49年解放前,該村叫新橋,解放后曾叫,新橋初級社、新橋高級社、新興高級社、新橋大隊,1984年設立新橋村村民委員會。 2001年由于行政區劃調整,原馮灣村與新橋村合并,仍沿用新橋一名,沿用至今。 |
1955年由三圩成立初期合作社,取名西城合作社;1956年由五村、六村、七村、八村四個初級社合并為西城大社,取名西城高級社;1958年成立西城大隊;1968年文革期間改為向陽大隊;1984年更名為西城大隊;1986年西城大隊改建西城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安帖村,解放初期叫安帖鄉,大躍進叫安帖共區,后來開了一條港,安帖劃分為兩塊。 有港的一塊叫新港,另一塊叫安帖。 文革時,把安帖改為躍進。 于1980年把躍進改為安帖,2001年5月將新港和安帖合并,命名為安帖村,設立安帖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大同村解放以前是紅星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就成為紅星二區,1978年撤銷人民公社后被改名為大同村,設立大同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南華村解放前由三圩村、公東村、駱大村、公西村組成。 解放后和大同村、三橋村成立紅星工區,辦公地點在現小三組陳家宗祠,公社化時期原四小村和繁殖場部分合并成立南華大隊,后成立南華村。 2001年與原三橋村合并,村名統一為南華村,設立南華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50年代前為九善鄉、伏沙鄉,解放后的第一高級社,公社化初期稱紅光工區,1958年新明、二橋合并為一個大隊,1960年體制改革分為新明大隊,二橋大隊,1966年二橋大隊改名為建新大隊,建鄉制時新明大隊改稱為伏二村,1993年改為新阜村,2001年5月二村合并成現在的二橋村,設立二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現在的安阜村在解放前叫安阜鄉,當時安阜鄉轄現在的安阜村、豐勝村、聯盟村。 解放后成立了人民公社,將安阜鄉分割為姚港大隊、八江大隊、豐勝大隊、聯盟大隊。 文化大革命中又將姚港大隊更名為紅旗大隊,體改時又將紅旗大隊更名為姚港村,2001年5月撤組并村,將姚港村與八江村合并,重新啟用歷史名稱為安阜村,設立安阜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解放時期叫福沙鄉,1954年—1958年頭橋合作社,1958年大躍進改名頭橋大隊,1980年改名頭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解放前濟善洲,1956年六橋鄉,1956年裕豐村,1958年為火箭大隊,1961年紅橋大隊,1961年太平大隊,1980年初紅橋村,1980年初太平村,2001年紅橋與太平村合并叫紅平村,設立紅平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乾豐村原名乾豐,文化大革命期間叫紅旗大隊,之后恢復地名為乾豐大隊,1982年正式命名為乾豐村。 六橋村原名六橋大隊,1982年命名為六橋村。 2001年乾豐和六橋合并,取名迎新村,設立迎新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6年成立高級社時,六橋鄉一村和黑橋鄉同興洲合并稱為玉成高級社。 1958年,成立玉成大隊。 1963年,玉成二組分為東二、西二組;1974年,玉成三組分成三一、三二組;1976年玉成四組分成四一、四二組:1980年,玉成九組分成九一、九二組。 1983年,成立玉成村村民委員會,下轄15個村民小組。 2001年5月邗江區紅橋鎮國慶村與邗江區紅橋鎮玉成村合并為國玉村,設立國玉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