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寨鄉安家莊村,全村183人,70戶,現有耕地460畝,無企業資源,是典型的純農業村。該村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歷年平均氣溫6 ℃左右,無霜期短,約110—120天。平均降水量為600mm,海拔在1400米左右。該村土層厚,水源充足,土壤下濕,主導產業為茴子白,2009年種植面積為281畝。2008年支部書記馮國華同志投資新建了家家福百頭豬場,并建成了大型沼氣聯戶工程。 |
西寨鄉武家川村,全村人口382人,122戶,現有耕地812畝,無企業資源,是典型的純農業村。該村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歷年平均氣溫6 ℃左右,無霜期短,約110—120天。平均降水量為600mm,海拔在1400米左右。該村土層厚,水源充足,土壤下濕,主導產業為茴子白,2009年種植面積為328畝。該村劉春慶同志2007年投資1500萬元建設平盛生態園,現第一期工程已竣工,開始投入運行,直接帶動本村農民增收。 |
直峪寺村地處西寨鄉南部,距縣城約37公里。全村共有217戶,486人。直峪寺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8名,其中女黨員7名,流動黨員6名。村黨支部由支部書記1人、副書記1人、支委3人組成。村委會由村委會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員3人組成。直峪寺村主要產業是種植業,主要種植茴子白、玉米、土豆等。全村區劃面積12771畝,有耕地875畝。村民收入主要以蔬菜種植為主,人均純收入5513元。直峪寺村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
近年來,直峪寺村黨支部村委會緊緊圍繞“優環境,惠民生,促發展,建設美麗新農村”的發展目標,全面實施了:公園綠化、紅白議事大廳、日間照料中心、河道治理、大眾澡堂等多項惠民工程。特別是在環境整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了環境衛生管理制度,配備了清掃保潔人員,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實現了村莊綠化,環境美化,街道硬化,路燈亮化的“四化”目標。 |
相傳其一:因立莊時該村有幾處較好的房舍,得名莊窩。其二:原下七截村(今烈士陵園南面),因生龍駒未敬上,而被官府殺戮,所剩幾人藏于今莊窩村土窯內,而后定居。原名為“藏窩”,后演變為莊窩。清屬樂平陡泉鄉叔尚都,駐松衛。 民國初年,屬樂平陡泉鄉,駐沾尚鎮。 1914年,屬昔陽陡泉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四區。 1938年5月,屬昔陽路西抗日辦事處。 1940年2月,屬昔西九區,駐地西寨。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三區。 1946年6月,調整為8個區,屬六區,區公所駐沾尚。 1949年屬八區管轄,駐地安豐。 1950年-1952年屬六區管轄,駐地沾尚。 1953年-1957年屬莊窩鄉管轄,駐莊窩。 1958年屬沾尚公社管轄,駐地沾尚。 1959年-1983年屬西寨公社管轄,駐西寨。 1984年屬西寨鄉管轄,駐西寨。 2001年3月,撤并為21個村民委員會,屬西寨鄉管轄至今。 2021年合并鄉鎮,西寨鄉整建制并入沾尚鎮。 西寨鄉莊窩村,全村人口217人,73戶,現有耕地698畝,無企業資源,是典型的純農業村。該村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歷年平均氣溫6 ℃左右,無霜期短,約110—120天。平均降水量為600mm,海拔在1400米左右。該村土層厚,水源充足,土壤下濕,主導產業為茴子白。 |
因在紅石山崖上立莊,故名紅辿。后更名紅占,2016年有更名為紅辿。清屬樂平陡泉鄉叔尚都,駐松衛。 民國初年,屬樂平陡泉鄉,駐沾尚鎮。 1914年,屬昔陽陡泉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四區。 1938年5月,屬昔陽路西抗日辦事處。 1940年2月,屬昔西九區,駐地西寨。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三區。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六區,區公所駐沾尚。 1953年-1957年屬小都鄉管轄,駐小都。 1958年屬沾尚公社管轄,駐地沾尚。 1959年-1983年屬西寨公社管轄,駐西寨。 1984年屬西寨鄉管轄,駐西寨。 2001年3月,撤并為21個村民委員會。 屬西寨鄉管轄至今。 2017年3月昔陽縣人民政府根據昔征(2017)16號《昔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東莊村等十一個村更名的批復》文件,將紅占村更名為紅辿村。 紅辿村:由原紅占等村合并而來。 |
西寨鄉三烈村,原名沾嶺村,因抗日三烈士在此犧牲而得名。三烈村位于西寨鄉政府所在地東部10公里處,距縣城20公里,行政區劃面積6686畝,耕地610畝。全村142戶,320口人。三烈村山多坡廣,氣候溫涼,無霜期短,糧食產量受氣候條件限制較大。
三烈村以蔬菜、玉米種植為主要產業,無工礦企業,是典型的純農業村。
近年來,三烈村黨支部村委會緊緊圍繞“優環境,惠民生,促發展,建設美麗新農村”的發展目標,全面實施了:戲臺維修、公園綠化、紅白議事大廳、日間照料中心、河道治理、等六項惠民工程。特別是在環境整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了環境衛生管理制度,配備了清掃保潔人員,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實現了村莊綠化,環境美化,街道硬化,路燈亮化的“四化”目標。 |
因村莊建在清漳河北面山漕內,得名漳漕。清屬樂平陡泉鄉叔尚都,駐松衛。 民國初年,屬樂平陡泉鄉,駐沾尚鎮。 1914年,屬昔陽陡泉鄉。 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四區。 1938年5月,屬昔陽路西抗日辦事處。 1940年2月,屬昔西九區,駐地西寨。 1945年9月,昔東、昔西合并,全縣分14個區,屬昔陽十三區。 1946年6月-1952年,調整為8個區,屬六區,區公所駐沾尚。 1953年-1957年屬小都鄉管轄,駐小都。 1958年屬沾尚公社管轄,駐地沾尚。 1959年-1983年屬西寨公社管轄,駐西寨。 1984年屬西寨鄉管轄,駐西寨。 2001年3月,撤并為21個村民委員會,屬西寨鄉管轄至今。 西寨鄉漳漕村,全村人口256人,71戶,現有耕地544畝,無企業資源,是典型的純農業村。該村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歷年平均氣溫6 ℃左右,無霜期短,約110—120天。平均降水量為600mm,海拔在1400米左右。該村土層厚,水源充足,土壤下濕,主導產業為茴子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