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05年6月,現轄11個社區、4個行政村,總面積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萬人。安慶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坐落其中,206國道、合安高速、民航機場、安慶火車站穿境而過。成立以來,圍繞“加快工業化、加速城市化、力爭排頭兵”的奮斗目標,全體街道干群凝心聚力,矢志爭先,以園區建設、骨干企業、城郊特色農業、商貿物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經濟;以大招商、招強商、選好商為突破,擴大開發開放;以服務大橋開發區、重點工程建設為宗旨,主動迎接輻射;以培育團結、務實、善政、清廉的黨員干部隊伍為關鍵,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方向,構建和諧大橋。2012年,實現財政收入3698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1.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26元。 |
大龍山鎮座落在安慶市北郊集賢關,緊接安慶市民航機場和鐵路貨運站,以大龍山而得名。是安慶通往西北轄縣(市)的第一鎮,皖西南通江入海的咽喉要地。 大龍山介于東經116°58′~117°01′,北緯30°35′~30°38′之間,南抵山口鄉,西懷月山鎮毗連,北與五橫鄉接壤,東北與大龍山風景區為鄰。距合肥市178公里,距安慶市10公里,距懷寧縣城20公里。海拔最高624.6米,最低10米左右。 自然環境 鎮域北靠大龍山,南臨石門湖,山青水秀。總體呈東北高、西南低走勢,鎮區建成區地勢相對平坦,起伏不大。地貌屬崗地丘陵地區,根據地面高程與坡度的分異,將本區分為丘陵崗地和淺山區。 丘陵崗地位于區域西南部,分為總鋪、永林、中心、燎原等村(居),地面高程一般在13~米,最低處石門湖水面高程在11米左右。崗間沖谷地,湖圩多為水田,崗頂、崗坡則多為林地和草地。主要土壤有棕紅壤、水稻土、紫色土及部分潮土。 淺山區位于區域東北部,分布有百華、新新、永安、桃元4個中心村,地面高程一般在50~250米,最高峰624.6米。山頂、山坡分布有人工松林、經果林等,山谷辟為旱地及苗圃等。主要土壤為紅壤、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 石門湖為淺山群環抱一片平坦地形成的通江湖套,總面積為116平方公里。其北端圩區位于大龍山鎮境內,湖區大圩涉及五個村750多畝圩田。設0頭,運輸船通達長江。水面養殖主要產品有江蟹及優質魚類。 北部大龍山山脈延綿,山區江水在鎮域北部由人工筑壩形成董沖、黃沖、新華、三十里鋪、魯沖、淤沖、永新、車津等小型水庫,有效庫容總計達86萬立方米,其中較大的董沖水庫有效庫容32萬立方米,三十里鋪水庫有效庫容為14萬立方米,百華水庫有效庫容為11萬立方米。位于鎮區附近的魯沖水庫,壩頂高程46米,最大壩高8.8米,承雨面積1.07平方公里,總庫容72.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為9萬立方米。水庫下游通過溢洪道形成幾條蜿蜒的河流,自北向流穿越區域流入石門湖。河流規模較小,流量不大,但常年有水,灌溉著大片良田。適宜生長農作物主要為稻、麥、油料、蔬菜等。 |
楊橋鎮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位于安慶市北大門,南臨風景秀麗的石塘湖,背倚氣勢雄偉的國家級大龍山風景區。距安慶市區僅10公里,西近安慶民航機場,南有火車站,省道228線橫貫全鎮,水陸交通便捷,電力、通訊設施齊全,資源豐富。全鎮轄16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居委會),18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萬余人,人口密度280人/平方公里。鎮域面積100.1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人口1萬余人。擁有耕地面積1.9萬畝,山場6.1萬畝,水面2.1萬畝,為丘陵地區,山場、水面、石灰石、建材等資源豐富,是省級建制鎮、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便捷的交通條件楊橋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從區域內的大橋連接線經合安高速至合肥、南京、武漢僅1.5、3.0、4.0小時的車程;境內的228省道,可直達樅陽、銅陵等地;毗鄰的206國道可至合肥等地;市區3路、6路、21路公交車直達楊橋鎮,公路四通八達。隨著省道一級桐安公路、縣道楊新線等交通干道工程的全線貫通,構建了楊橋與周邊相鄰鄉(鎮)、市(縣)重要的交通樞紐,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優越的自然環境楊橋鎮自然環境優越,氣候宜人,屬于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帶,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9℃,全年大于0℃的有效積溫為6015.5℃,全年大于10℃的有效積溫為5047℃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為1448mm,太陽輻射量118.7千卡/cm2,全年日照時數為2115小時,無霜期為248天,年平均絕對溫度為198.5百帕,年平均相對濕度75%,具有雨熱共濟、共溫同時的氣候特點。這里民風純樸,生態環境優越,空氣新鮮,氣候宜人,是宜商、宜居、宜游的理想場所。 ——豐厚的歷史文化存留楊橋背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龍山,歷史悠久,文化存留豐厚,原屬中國文都—桐城,受“桐城派”文風影響,詩壇藝苑、學林宦海名流輩出,清代這里以“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而聞名遐邇,著名山水畫家蕭謙中(原籍楊橋鎮龍山村),清代狀元龍汝言便誕生于此,李鴻章倉房遺址在倉房村境內。除人杰地靈、人文繪萃外,楊橋的人文景觀豐富,文化古跡遍布,有 “無量塔”、“龍泉寺”、“靈山寺”、“龍狀元府”等歷史遺存。 |
羅嶺鎮位于桐城市南端,距安慶市28公里,楊(橋)新(渡)公路縱貫全境,北接206國道,西與懷寧縣接壤, 南與安慶市郊區毗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黃梅戲之鄉”、“塑料之鄉”、“餛飩之鄉”;明清時以“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聞名遐邇;近代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誕生地。全鎮國土總面積73.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428畝,山場面積36523畝,水域面積19925畝;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 2.8萬余人。全鎮工商企業近千家,主要生產各種規格立、平吹的高、低筒料及正反多色彩印背心袋、垃圾袋、包裝袋、農膜和包裝帶、吸塑制品、特種塑料、防火隔熱建材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羅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圩口眾多,湖面廣闊,水產養殖潛力巨大;小龍山峰險、洞奇石怪,峰有猴峰、龍頭峰等,石有猴子石、船梢石,洞有千曲洞、萬鹿洞。植被豐富,竹林似海,松風如濤,更有珍稀野生植物白玉蘭,面積之大,全國罕見。深秋楓葉紅勝地,陽春杜鵑花欲燃,風景宜人,素有江北“廬山”之稱。是旅游開發佳地;花崗巖石資源豐富,質優色美,正待開發。羅嶺這片熱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用,山川之澤未盡出。”熱烈歡迎各方有識之士參與羅嶺人民在這塊寶地上騰蛟起鳳。 |
白澤湖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著濃厚了文化底蘊。新石器文化遺址張嗣墩,一磚一瓦浸潤著史前先輩們的智慧之光;-誕生之地沈家沖,一草一森印證著創造人的童年足跡。長江遠眺如帶,龍山近倚似屏,石湖湖畔,居者平添風云之色,白澤湖鄉鄉人脈資源豐富,每年在市外務工經商人員達萬人,省外占五千余人,資產過千萬元以上的有30余人,回鄉創業取得成效的有20人。 區位:隨著城市的發展,規劃東擴北進,白澤湖鄉的區位優越。白澤湖鄉位于長江北岸臺網絡,東臨破罡湖、長風港,西接石塘湖,北與破罡湖毗鄰,安慶白澤湖鄉交通便捷。省級的桐安公路縱貫全鄉,火車站、民航機場咫尺相望;安樅公路、宜官公路、大電廠鐵路、長江大橋引橋縱橫交錯;規劃中擬建的市政務新區,城區的擴張,經濟帶的重心轉移,光彩三期工程的動工,安慶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等,為白澤湖鄉的經濟大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資源:白澤湖鄉土地肥沃,湖泊星布,現在有耕地面積2.9萬畝,水面1.2萬畝,地勢平整,氣候溫和,雨量適中,近年來,圍繞“服務農村、富裕鄉村”的思路,城郊型農業特色顯著,業已建立糧、油、棉生產基地,豚、蟹、蝦、魚、蚌水產品養殖基地,蔬菜、畜禽、花卉、苗木、林果農副產品基地,圍繞“農業穩民、工業富鄉”的思路,農業產業化調整見成效,工業日趨變大增強,基本形成以建筑、建材、電子、造紙、化工、輕紡、服裝、加工業為主導的產業支信;圍繞“聯村成鎮、以鎮帶村”的思路,集鎮建設功能完善,建設了白澤湖鄉新行政服務區、光明綜合小集鎮、集鎮人口過萬人,有效地轉移了農村富余勞動力。 政策:為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出臺了《經濟跨越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白澤湖鄉招商引資實施辦法》,明確我鄉今后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方向,規范了招商引資的程序,并制定科干聯系制度,加強落戶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每一個科干領導都有服務跟蹤項目,全面協助確保順利實施,優化白澤湖鄉的投資環境。 |
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位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慶市北門,大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麓,距市中心15公里。全鄉總面積48.98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8000余人。耕地總面積13000畝,山場面積48000畝,屬淺山丘陵地區。 五橫鄉交通區位優越,15公里內可連接合安高速進出口,206國道,機場、港口、車站,鄉內總(鋪)涼(亭)公路,總(鋪)羅(嶺)公路二條主干線縱貫全境。 五橫鄉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生態保護十分良好,全鄉森林覆蓋率達49%。林業資源有松、竹、杉、茶等,所產的“龍山云霧”“龍山野茶”獲國家農業部,地區茶博會優質產品稱號。礦產資源有無煙煤、花崗巖、銅、鐵、金等。 近年來,五橫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公路路面全部黑色化,極大的改善了交通條件。興建了移動、聯通基站,實現信號全面覆蓋。固定電話裝機3000門,入戶率達80%。為改善教育條件,政府投資200萬元,遷建了五橫初中。鄉集鎮初具規模,市場建設日瑧成熟。 發展現狀及前景 近年來,五橫鄉黨委政府,始終抓經濟發展不放松,結合本鄉實際,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按照產業集群,企業相對集聚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地發展環保型工業。興建了2個工業園區,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電供水設備齊全,園區現有500余畝土地對外招商。 五橫鄉人杰地靈,有“文化之鄉”之美譽,這里有“千年一人”“國朝第一”的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兩彈元勛”鄧稼先故居(鐵硯山房)和鄧石如墓地,均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擬建的鄧石如和鄧稼先紀念館,目前已完成項目的論證立項工作,開發后將成為安慶市重要的人文旅游景點。 宗教文化源浦寺,是政府批準的合法寺廟,規模宏大,供有極罕見的保存二百多年的真身。至今海內外香客旺盛,已成為大龍山旅游圈的重要廟宇。 極具特色的農民書畫,獲得書畫屆高度贊譽,鄧石如(鄧稼先)故居開發項目,農民書畫村項目,千年古驛站-五橫橋開發項目正在對外招商。山水資源旅游開發前景廣闊,已建成的楊亭、曰公2個休閑山莊,歡迎海內外客商整體投資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