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張家界市各縣市區歷史沿革

張家界市各縣市區歷史沿革

戰國屬楚洞庭地,秦于洞庭郡置慈姑縣,漢改為武陵郡,置充縣。

三國、南北朝先后置天門郡,唐宋元并入慈利縣,明初設置大庸縣,旋廢,仍屬慈利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永定縣。

1913年春因永定縣與福建省永定縣重名,改為大庸縣。

1985年5月撤大庸縣,改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縣級大庸市。

1988年5月18日,成立大庸地級市,原縣級大庸市從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劃出,與新成立的武陵源區、慈利縣、桑植縣組建為大庸地級市,原縣級大庸市改為市轄區永定區。

周代屬楚國。

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熊繹于楚,居丹陽,慈利為其轄地。

赧王三十七年(前278),秦昭王置黔中郡,轄慈利。

武陵源區域仍屬慈利所轄。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漢高祖五年(前202),廢黔中郡設武陵郡,將慈姑縣分置零陽、孱陵、充縣三縣。

武陵源區域為充縣轄地。

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分零陽、充縣地設婁中縣,武陵源區域分屬充縣和婁中縣管轄。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析婁中縣設臨澧縣,析零陽縣置澧陽縣。

北周建德四年(575),廢婁中、臨澧二縣,置北衡州。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改北衡州為崇州,更零陵縣為慈利縣,與崇義縣同隸崇州。

唐武德二年(619),改澧陽郡為澧州,復置充縣。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改澧州為澧陽軍州,屬荊湖北路。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升澧陽軍州為澧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降慈利州為大庸縣,不久廢大庸縣,復名慈利縣,屬澧陽府(后復為州)。

清雍正八年(1730),改土歸流,升澧州為直隸州,慈利縣改隸澧州。

1914年,因永定名與福建省永定縣同名,改名為大庸縣,與慈利同屬武陵道。

1938-1940年,慈利縣屬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大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1988年5月18日,國務院批準大庸市升為地級市,將慈利、桑植兩縣劃歸大庸市管轄。

市另轄兩區:原大庸改名為永定區;新設武陵源區。

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筑城于零水之畔,即白公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更名零陽縣,屬陵郡。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

元元貞元年(1295),升為慈姑州,旋改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慈利州為縣,沿襲至今。

1916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歸辰沅道。

1922年,大庸、慈利、桑植三縣均屬省直轄市。

1938年至1949年,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1949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1988年至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戰國屬楚巫郡地,秦屬黔中郡慈姑縣。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置充縣,東漢因之。

三國,充縣屬吳,隸天門郡。

西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省充縣入溇中縣,后于充縣故址置臨澧縣,隸荊州天門郡。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天門郡為北衡州,并臨澧、溇中2縣為崇義縣。

隋屬崇義地,隸澧州澧陽郡。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廢崇義入慈利,隸澧州。

五代為土著部落酋長轄地,隸澧州。

宋屬慈利縣域,自此以桑樹埡為分界,北稱內半縣,南稱外半縣,內半縣為土司轄地,外半縣置安福寨,寨治為今洪家關西5千米。

元,內半縣屬土司轄地,屬湖廣省新添葛蠻安撫司,分置上桑植、下桑植宣慰司。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分屬羈縻美坪等十八峒蠻及荒溪宣撫司。

明洪武四年(1371年)設安福守御千戶所,治所為酉水之北方家坪,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遷酉水之西瓦窯崗(今桑植縣城),屬岳州府澧州慈利九溪衛。

永樂四年(1406年)內半縣置桑植宣慰司、柿溪宣撫司。

后柿溪司改置為上、中、下峒長官司。

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外半縣屬慈利十四、十五都地,后合稱十六都地。

清初屬湖南省澧州慈利縣九溪衛所巡司,由安福所督管。

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安福縣。

雍正十三年,上峒長官司向玉衡、中峒長官司向朝明、下峒長官司向梁佐向朝庭獻土歸流,改為桑植縣,屬辰沅永靖道永順府。

乾隆二年(1737年),桑植、慈利、永定3縣勘界,城東與永定劃定界址,以兩溪口、涼風界為界,北屬桑植,南歸永定;城西南原茅崗司之赤溪、泥湖塔、巖屋口等處劃歸桑植,以大米界為界,北屬桑植,南屬永定;原桑植安福所之康三峪、屯田坪劃歸永定,趙家崗劃歸慈利,原屬慈利的桐油關、南岔等處劃入桑植,以木峽、馬合、兩溪三口為界,東屬慈利,西屬桑植。

自此,桑植疆域始定。

同治六年(1867年),實行保甲制,共有128保,1143甲。

民國3年(1914年)廢永順府,屬湖南省辰沅道。

民國11年廢道制,由湖南省直轄。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8~1935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桑植蘇區,屬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先后建立桑植、鶴峰、石門、慈利、長陽、五峰6縣聯縣蘇維埃政府(縣治桑植白竹坪),桑植、慈利聯縣政府,桑植、龍山聯縣政府。

民國24年,桑植由湘西行政督察區代管,民國27年,由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轄管。

1949年10月,境域解放,隸湘西區。

1950年1月,屬永順專署,1952年3月撤銷永順專署,劃入湘西苗族自治區。

1954年12月,改由省直轄,委托湘西苗族自治區代管。

1955年3月,撤銷湘西苗族自治區,設立湘西苗族自治州。

1957年9月,撤銷湘西苗族自治州,建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縣由其代管。

1988年5月,大庸市升為地級市,桑植縣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劃入大庸市;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欧美在线看h | 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一国产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 日韩黑人AV全部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