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貴州省林業局局長辦公會審議,擬對我省2021年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鄉鎮85個、森林村寨223個、森林人家1345戶、景觀優美森林村寨22個予以命名。 |
泉口鄉地處貴州德(江)務(川)沿(河)三縣交界地,介于東經108°01′—108°11′,北緯28°30′—28°38′,東西長15.40千米,南北寬15.00千米,境內周長60.20千米,國土面積127.7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365公頃。 泉口鄉處于德江、沿河、務川三 縣交界的中心地帶,是德江縣邊遠的貧困鄉鎮之一,轄21 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02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1……。 |
平原土家族鄉位于德江縣西南面,距縣城42公里,德務公路橫穿全境,面積為96平方公里,東經復興、煎茶到德江、南與花坪交界、西連綏陽、北連新田,位于德江、務川、風岡三縣交界處,平均海拔780米,年降雨量1357毫米,年平均氣溫17℃,森覆蓋率40%。全鄉轄三個管理區,16個行政村,95個村民組,3852戶,共14867人,其中男7828人,女7039人;少數民族9644人。現有耕地面積12086畝,其……。 |
在畢節市中部。面積127平方公里。人口5.5萬,有漢、苗、彝等民族。轄38村委會。1949年屬八寨鄉和張新鄉。1954年析設海子街、福集、觀音、燒缸箐、邵官鋪、沙地、王張、濫泥、十三畝、鴨子塘等鄉。1958年撤鄉建海子街公社。1961年后原各鄉分出各置公社。1984年改置海子街鎮及燒杠、沙邵、爛泥、觀音橋、鴨子塘、迎賓、王張、十三畝8鄉。1991年合并置海子街鎮。鎮境有煤礦。產生漆。有中小學52所……。 |
在畢節市南部。面積66平方公里。人口1.76萬,其中彝、苗、仡佬等民族占11%。轄8村委會。1949年為田壩鄉。1954年析設貓場鄉。1958年改建公社,后并入陰底公社。1962年析建田壩、貓場公社。1984年改置田壩鄉、貓場溝鄉。1991年合并置田壩鄉。1994年改置鎮。產核桃、板栗、生漆、茶葉及桃、李、柿、柑橘等水果。有小學25所。鎮人民政府駐地田壩,在畢節西南25公里,車嘎梁子西北,五股田壩……。 |
新仁鄉位于黔西縣南陲。地處東風湖上游北岸,東與大關鎮接壤;南隔東風湖與織金、清鎮兩縣相望;西與羊場鄉相鄰;北與雨朵鎮、綠化鄉相依。鄉政府駐地仁慕村距321國道7公里,距縣城41公里,距貴畢高速公路中山站23公里。總面積68.9平方公里。有耕地21025.58畝,其中:田2097畝、土18928.58畝。全鄉轄文化、長井、隆興、東風、仁慕、田壩、小寨、群益、化屋等9個行政村,131個村民組,總戶數5……。 |
2015年9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撤銷老凹壩鄉建制,設置玉龍壩鎮。撤鄉設鎮后,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玉龍壩鎮位于納雍縣城以東22公里處,東經105度28分至105度35分,北緯26度49分至26度52分。東鄰織金縣,南毗水東鄉,西接樂治鎮,北與大方縣隔河相望。全鄉總面積105.1平方公里(折合157650畝),轄24個行政村,216個村民組。居住有漢、穿青、苗、彝、布依、南京、仡佬、蔡……。 |
萬潮鎮位于黔東南州西部,距凱里市經濟中心19公里、面積96.6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全鎮人口17300多人,居住著以苗、木、革為主的少數民族。耕地面積14228畝,其中田8670畝。礦產資源以玻璃礦、煤、鉛凡土等為主。近年來,萬潮鎮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使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退耕還林、沼氣)鄉鎮企業等得到了長足發展。全鎮15個村全部實現了三通(通電、通水、通路),農村面貌有了很……。 |
排調鎮是以苗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山區貧困鎮,位于丹寨縣東部,距縣城43公里,州府113公里,東經107°55′—108°06′,北緯26°04′—26°06′,東北與本州雷山縣毗鄰,南連雅灰鄉,西接長青鄉和揚武鄉,西北抵興仁鎮,土地總面積24592公頃,轄37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員會,256個村民小組,188個自然寨。2003年底,全鎮總人口24294人,其中,農業人中23635人,占全鎮總人口的9……。 |
地理風貌:壩芒布依族鄉位于麻江縣西部,是黔東南西大門,距縣城31公里,東與景陽鄉、谷硐鎮毗鄰,西接貴定,南與都勻市相連,北與福泉市相交,總面積12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0.08%。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嶂谷發育,是典型的中山峽谷區,峰叢層疊,溝谷密布,河流清澈,山勢陡峻,平均海拔1300米,龍頭巖海拔1862米,是全縣最高點,一般峰高在1600米左右。屬亞熱帶溫濕氣候地區,年平均氣溫14.7℃,……。 |
浪洞,僅從名字來看,就可知道這是一個水鄉,一個美麗、富饒的漁米之鄉。據《黃平縣志》記載,“浪洞舊城北三十里,山勢磅礴,下衍平田數千畝,其中一畝竟約數畝,內分二池,清原微勇,四時不竭,蕪草平鋪其上,臨觀者可望不可即,略近之,頓足則四隅震動,池水鼓蕩不已,拾石投之,鏘然有聲,其蘊蓄淵涵,變動不測,為一方之勝”——“浪洞”因此而得名。一、鄉情概況浪洞鄉位于黃平縣西北部,東南、東北與舊州鎮、平溪相鄰,西、……。 |
馬溪鄉位于施秉縣城北部,與三地區(遵義地區、銅仁地區、黔東南州)、四縣(鎮遠縣、、余慶縣、施秉縣)、五鄉鎮(大地鄉、坪山鄉、白泥鎮、白垛鄉、牛大場鎮)毗鄰接壤。全鄉東西長18.05公里,南北長18.01公里,周長75.8公里,平均海拔700米(最高1869.3米,最低656米),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08°01ˊ—108°10ˊ,北緯27°02ˊ—27°10ˊ之間,全鄉國土面積178平方公里,下轄7個……。 |
注溪鎮位于岑鞏縣南部,距縣城30公里,東接思陽鎮和大有鄉,南連鎮遠縣,西鄰龍田鎮,北抵天馬鎮,西南北三面較高,東部較低,中部較平,最高處是東北部的岑王坡,海拔1009米,分別從南北方向,注入中部龍江河。全鄉鎮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59個村民組,4778戶,19561人,其中農業戶4498戶,19120人,有侗族2818人,土家族1130人,苗族847人,其它少數民族17人。總面積156.75……。 |
良上鄉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大力推進富民興鄉事業,使我鄉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我鄉38位在職干部職工在鄉-陳可俊,鄉長楊政庭的帶領下,團結一致,銳意進取,是一支集凝聚力……。 |
邦洞鎮位于天柱縣西部,距縣城7.5公里,鎮域256.5平方公里,全鎮轄33個村一個居委會433個村民小組,共9961戶40975人。2003個全鎮GDP達9202萬元;完成財政收入322.0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22.5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71%,是黔東南25個經濟強鎮之一。交通便利,315省道,842縣道,844縣道穿鎮而過,與鎮內鄉村道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能源供應主……。 |
隆里鄉位于錦屏縣南部,東鄰新化鄉,南接黎平縣敖市鎮,西連啟蒙鎮,北抵鐘靈鄉,省道黎錦油路穿境而過,是進入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重要通道,距縣城45公里,距黎平機場21公里。全鄉總面積42.7平方公里,轄四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1414戶,5789人。隆里鄉是錦屏縣糧食主要產區之一,素有“魚米之鄉”美稱,盛產優質稻米、菜油。全鄉常年糧食總產量2950噸,人均糧食475公斤,農業總產值1230萬元,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