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陜西省衛生鄉鎮衛生村衛生單位評審與監督管理實施辦法》,經鄉鎮、村、單位申請,各市(區)愛衛辦考核申報,省愛衛辦綜合審議,擬命名西安市藍田縣厚鎮等46個鄉鎮為省級衛生鄉鎮、西安市雁塔區新小寨村等348個村為省級衛生村。 |
斑桃村得名于八道河與秀道河交匯處的突兀小山峰,原名斑鳩關,此峰三面臨水,一面靠山,形成天然的袖珍半島。清代增設衙門,朝廷派兵駐守,遏制土匪,而今已改造成斑桃初級中學,解放后易名斑桃鎮,村名為斑桃村。以自然地理實體概況、歷史命名。1950年分屬斑桃鄉、鏵廠鄉;1956年鏵廠鄉并入斑桃鄉;1958年斑桃鄉改置斑桃管理區,屬洄水人民公社;1961年斑桃管理區改為斑桃公社,屬洄水區;1984年置斑桃村,屬……。 |
農田大會戰新修水田得名,稱之為田榜村。1958年設光明大隊;1984年改置田塝村,屬洞河區石壩鄉;1996年廢石壩鄉,屬洞河鎮;1999年并槽門村。田榜村……。 |
因地處原燎原鄉駐地,故名。寓意其發展勢頭如野火燎原。1966年屬燎原公社;1984年屬燎原鄉;2010年屬東木鎮。燎原村……。 |
因地處山坡臺地,早年有大片麥田而得名。1961年設鳳凰大隊,屬保安公社;1964年改名菜田大隊;1966年改名東風大隊,屬燎原公社;1984年改置麥坪村,屬燎原鄉;2002年并店坪村;2010年屬東木鎮。麥坪村……。 |
該村位于原云峰鄉政府,政府兩邊分別有東、西兩條河,因該村在東邊,故取名東河村。明代屬東明里,清代屬西鄉大南鋪下牌,解放后屬云峰鄉,1984年置東河村,屬云峰鄉;1996年后屬煥古鎮;1998年并洞溝村、心紅村。自設置得名沿用至今。東河村……。 |
該村三面環水,地形狹長,傳說包公包龍圖曾經在此地安葬了一口石頭的棺材,以此得名,取名龍安。1987年版《紫陽縣地名志》將此地記作“龍安”。屬漢城鄉。1949年屬漢陰縣轄;1953年屬紫陽縣漢城鄉;1958年設龍安大隊,屬漢城管理區;1961年屬漢城公社;1996年改為農安村,取農民安居樂業之意。屬漢王鎮。自設立得名沿用至今。農安村……。 |
由于山大溝深,兩條大溝相連,故名聯溝村。1984年置連溝村,屬洄水區目連鄉;1996年廢目連鄉,屬洄水鎮;1999年并畢勝村、蛇嘴村后更名為聯溝村。聯溝村……。 |
相傳清朝年間,村內有一棵直徑約1.3米的樺櫟樹,因此得名樺櫟村。1984年置樺櫟村,屬洄水鄉;1996年屬洄水鎮;1999年并響水村。樺櫟村……。 |
桃花村又稱桃花坪,以境內桃花寺之名命名。1958年成立中坪大隊、屬洪石公社,境內有大寨溝以溝側建有山寨而得名,大寨溝注入洪石河于1980年分隊,以太山廟(廟坪)作為上灣村大隊所在地,桃花坪為桃花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以公社為鄉,大隊為村,上灣、桃花二村同屬洪石鄉轄,于2014年鄉鎮機構改革桃花村與上灣村合并命名桃花村。桃花村……。 |
2000年,高橋、高峰兩村合并時,以境內干洲河命名為干洲河村。1958年以地理環境和條件命令為高橋大隊,高峰大隊,屬鐘寶公社。1983政社分設時,以公社為鄉、大隊為村,改為高橋村、高風村、屬鐘寶鄉轄,2000年兩村合并,命名為干洲河村,2011年撤鄉設鎮,鐘寶鄉更名為鐘寶鎮,干洲河村屬鐘寶鎮至今。干洲河村……。 |
表現該地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故命名為興隆村。解放后,雙坪公社命名為興隆大隊,1983年4月將雙坪公社更名為曙坪公社,同年8月政社分設,以公社為鄉,大隊為村更名為興隆村,2011年撤鄉設鎮曙坪鄉為曙坪鎮,為曙坪鎮興隆村。興隆村……。 |
取境內柿子樹坪,冉家坪兩個坪,合稱為雙坪。解放后,雙坪大隊屬雙坪公社,1983年4月雙坪公社更名為曙坪公社,1983年8月政社分設,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為曙坪鄉雙坪村,2012年撤鄉設鎮,為曙坪鎮雙坪村。雙坪村……。 |
向戰士一樣戰斗,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國后,雙河公社命名為和平大隊,后由于該大隊人口密集,人口基數大,于80年以小曙河為界,分成和平大隊和戰斗大隊兩個大隊,1983年雙河公社更名為小曙河公社,同年政社分設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改為小曙河鄉戰斗村,沿用至今。戰斗村……。 |
取公平寓意而得名。解放初期為水平生產隊,1961年改為水平大隊,1984年更名為水平村,2002年10月與峪西村合并設水平村,沿用至今。水平村……。 |
因村內于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名為于家山生產隊,1961年改為于家山大隊,1967年改為新風大隊,1970年恢復于家山大隊,1984年改為于家山村,沿用至今。于家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