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韻社區:2020年12月由原西北路社區更名而來,北至民興路、西至八里莊路、西北路,以與八里莊社區邊界為界,東至蜀龍路,南至二仙橋路。社區面積1.6平方公里,居民總戶數5170戶,常住人口14993人。 |
指轄區道路東路,故名。東路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于2001年12月。 東路社區位于二仙橋崔家店路237號,北起北二路2號至北二路8號,南至東三路1號,西至東三路4號,東至二仙路至成華大道。社區面積約1.1平方公里。社區內有企業單位29個,居民總戶數2773戶,常住人口5372人,社區有居民院落26個,居民樓95棟,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居住型社區。
|
下澗槽社區位于二仙橋北路31號,北鄰圣燈東華村,南至機車廠南大門及三根香,西至機車廠西大門,東鄰大墳包陽光地帶。辦公電話:86447969 . 。 【社區基本情況】 城市社區填寫: 社區面積: 0.72平方公里 ;居民院落: 10個 ; 居民樓棟: 113棟 ; 居民總戶數:5443戶 ; 常住人口: 14246人 ; 戶籍人口: 9899人 ; 流動人口: 4374人 ; 社區的構成形式:由10個院落組成 ; 居民小組數: 9個 ;居民代表: 39人 ; 社區成立的時間: 2006年6月28日 ; 社區所轄企事業單位情況:南車成都機車廠、 12個改制單位及二仙橋學校 ; 社區近三年來獲區及區以上表彰情況: 無 ;
綜述:下澗槽社區屬城市社區,成立于2006年,地處二環路以外,是一個純居民住宅社區。社區院落配套落后,現有10 個院落屬于自管院落,主要由金豐美迪物業公司聘請人員負責院落的日常管理。外來暫住人口較多,社區有9個居民組長,居民樓113棟,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居民住宅小區。 |
東華社區地處成都市東華社區七組,東與三環路東三段、西與東風渠、南與理工大學及叢樹社區十一組交界,社區現有面積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60人,1088戶;下轄8個居民小組,其中1~5組及8組已被統征(現安置在東華小區、華林小區),6~7組土地整理,居民在外過渡。黨小組8個,黨員109人;社區兩委成員7人,社區議事會成員25人,社區居民代表52人。 |
長林盤社區地處成都市外東,東與龍潭叢樹社區接壤,西與成都理工大學為鄰,南與龍家社區田地相交,北與東華社區相鄰,成昆鐵路和成南高架橋貫穿于我社區,市三環路和東風渠從社區繞行而過,我社區總戶數872戶,總人口2785人,。,社區現有8個居民小組,其中長林盤社區一、二、三、八組已被統征,但管理仍由長林盤社區管理,現有涉農居民小組4個(四、五、六、七組)。
長林盤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同國,委員陳忠、鄧學英、林廣元、任思喬。張同國同志負責主持黨支部的日常工作,鄧學英擔任紀檢小組組長,負責向社區黨員進行黨規黨法和黨的紀律教育,抓好黨風工作。陳忠任組織委員,負責了解和掌握社區黨支部的組織狀況,提出黨小組的劃分和調整意見,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考察等。宣傳委員林廣元,主要負責社區教育宣傳工作。青年委員任思喬,主要負責青年工作,指導共青團支部開展活動,關心團干部的成長,做好共青團與廣大青年的橋梁作用。
居委會主任林廣元,委員為陳忠、張開貴、田云、鄒國蘭。分工:林廣元負責社區居委會全面工作,陳忠社區經濟發展、治安保衛、司法工作,張開貴負責社區就業、擁軍優屬等工作,鄧學英負責財務、檔案等工作,張良發負責負責社區宣傳等工作。
機構設置:黨支部、居委會下設經發辦、社會事務辦、城市綜合管理辦、團支部、婦代會、民兵連、治保會群團組織和八個居民小組及七個黨小組。
主要服務事項:負責全社區的經濟發展工作、居民福利事業、辦理戶口、計劃生育、就業培訓等社會事務工作。
辦公地點:長林盤社區
聯系電話:84118186、84111162、84116956、84111516
|
地理位置
人民塘社區屬涉農社區,地處成都市東郊成華大道7000米處,東靠東風渠、皮毛廠;西靠機五段、機車廠;南為大墳包、小墳包;北有三角線、機五段。公交20、108、222路和城鄉2路等多條公交經過本社區,交通十分便利。
轄區面積及人口
人民塘社區轄區面積約1.73平方公里,現有13個居民小組,居民總數為14183人。其中常住人口為4318人,流動人口有9865人 。居民戶數為1790戶,戶籍人口為4318人。
辦公地址及面積
人民塘社區辦公地點位于成華區圣燈街道人民塘社區6組。辦公用房面積約1320平方米;辦公用房32間,黨員活動場所面積約260平方米;居民活動廣場面積約1200平方米。
工作人員概況
人民塘社區共有工作人員12人,其中男性8人、女性4人,有專職黨務工作者1名。社區工作人員平均年齡44歲,30歲以下的2人,具有大專文化程度的3人。
人民塘社區兩委成員共9人;其中:社區黨支部5人;社區居委會5人;交叉任職1人。社區服務站3人;社區大學生2人。有志愿者隊伍5支280人。
目前情況
2007年,人民塘一組被成都理工大學統征,2008年,3、5、13組被普洛斯項目統征,2010年,2,4,6,7,8,9,10,11,12組被動車項目征前實施,目前已統征的居民小組共有4個,社區在外過渡安置居民4318人。
|
指境內原圣燈寺,故名。圣燈社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圣燈街道,于2002年10月成立。 圣燈社區成立于2002年10月,轄區面積0.7平方公里,現有18個居民小區,居民住宅樓29棟,住戶2893戶,常駐人口8902人,流動人口1749人,轄區單位0個,其中機關單位0個,學校0個,醫院1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0個,個體商業網點0個。
|
華林社區成立于2013年9月,東起成華大道三段與成都理工大學、二仙橋街道下澗槽社區相鄰。面積約0.6平方公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東華二路47號,共有黨員180名,下設5個黨支部(華林東苑黨支部、華林南苑黨支部、華林西苑黨支部、富臨理宮黨支部、“兩新”聯合黨支部);社區現有5個居民院落(華林東苑、華林南苑、華林西苑、富臨理宮、中車共享城),2個商業綜合體;實有居民7371戶14462人;社區以原圣燈鄉4個村11個生產組拆遷集中安置的農民為主體,拆遷安置農民占76%,客家人占80%,是典型的新建集中安置社區。為破解農轉非社區普遍存在的矛盾多、信訪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少的“三多一少”現象,在二仙橋街道的指導下,社區黨委突出決策共謀,堅持群眾的事讓群眾商量著辦。東苑特色街區打造、華林南苑黨群驛站的提檔升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提檔升級、東華一路特色街區,社區黨委搭建居民協商議事平臺,攜手社區規劃師團隊、企業、社會組織、社區居民,從改造倡議、居民意見征集,到商量設計方案、監督改造施工等各個方面,均讓居民全程參與,讓社區治理更有深度,更有力度,形成了“一核引領、四輪驅動、兩翼助推”的良好治理格局。近年來,華林社區先后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稱號、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命名的“健康促進社區”稱號、成都市“蓉城先鋒”基層示范黨組織、第四屆“我心目中的社區好書記”公益評選活動“最佳黨建工作示范社區”、“成都市學雷鋒社區志愿服務一級示范站”、成華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成華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集體、成華區2019年-2020年度優秀紅十字會基層組織等榮譽。二仙橋街道華林社區公開電話:028-69283059。 |
楓景社區:由原楓景、建北、崔家店、關家堰等4社區合并而來,位于東二環外側圣燈路、圣燈東一路、圣燈東二路、圣燈東三路、楓林北路及楓錦路區域,位于建設路商圈、東郊記憶、八里莊−二仙橋文化創意發展區中間位置,毗鄰成都理工大學、成華區法院、成都四十九中等單位。負責管理東城映象一期A、B、C區三個安置小區、晴和苑安置房、平安三五組征地拆遷農房、建北八、九組農房和建北一二五組農房,轄區共計4900余戶,約1.6萬居民,下設13個居民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