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期間(1912-1949),窯灣為第五保,先后屬于城廂區和城廂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城廂鄉;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更名為窯灣行政村,屬荊鐘宜縣宜城城廂區;5月恢復宜城縣建制,屬宜城縣城廂區;1952年3月,民主建政時,名窯灣鄉,屬第一區;1955年2月,窯灣村并入龍頭村,屬第一區;1956年2月,實行農業合作化,為東方紅一社,屬龍頭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龍頭大隊,屬官堰公社龍頭戰斗營;1961年4月,從龍頭大隊劃出來,名窯灣大隊,屬龍頭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社隊成立革命委員會,更名為第二大隊,屬第一區紅旗人民公社;1974年2月,撤區并社,更名為窯灣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環城公社;1978年3月,窯灣大隊更名環城公社農科站,屬環城公社;1981年3月,名龍頭公社農科站,屬龍頭公社;1983年2月,名窯灣大隊(接管漁業社,窯灣十組劃歸縣輕工業局啤酒廠),屬龍頭公社;1984年3月,更名為窯灣村民委員會(窯灣五組劃歸鄉辦企業,成立龍頭鄉企業二隊),屬龍頭鄉;1994年6月撤縣設市,屬宜城市龍頭鄉;1996年9月屬龍頭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撤鄉并鎮屬鄢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3月更名為窯灣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1997年,成立大橋路居委會,屬龍頭街道辦事處;2002年,更名為燕京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此地原名“窯灣九組”,2002年,更名為漢江路社區居民委員會,現屬鄢城街道辦事處管轄。 |
1945年3月,南街名城關第三保,屬自忠縣城廂鄉;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東街名城關第三村,屬荊鐘宜縣宜城城廂區;同年5月,恢復宜城縣建制,屬宜城縣城廂區;1950年春,更名為和平街街公所,屬宜城縣城廂區;1951年2月屬第一區城關街人民政府;1956年2月,名南街,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南街屬紅旗人民公社城關鎮;1959年3月,成立南街街道委員會,屬城關鎮居民委員會;1965年2月,成立西南街居委會,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76年4月,南街居委會從西南街居委會分離出來,取名南街居委會,駐地南街,隸屬關系不變。 1954年春,城區四周的農民自愿組織了三個互助組;1955年春,建立了三個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2月,合并建立城關紅旗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8月,更名為城關農業大隊,屬紅旗人民公社城關管理區;1959年3月,屬宜城縣城關鎮;1974年4月,更名為城關蔬菜大隊,隸屬關系未變;1984年9月更名為城關村村民委員會,隸屬關系未變;1994年6月撤縣設市,屬宜城市城關鎮;1996年9月屬鄢城街道辦事處。 2002年3月,南街居民委員會和城關村民委員會合并,成立文昌路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2002年成立“鯉魚湖社區居民委員會”,屬于鄢城辦事處,駐地設在宜雙路5號至今。 |
民國期間,先后屬于城廂區和城廂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城廂鄉第六保。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更名為白廟行政村,屬荊鐘宜縣城廂區;5月恢復宜城縣建制,屬宜城縣城廂區;1950年4月屬第一區城廂鄉;1956年2月,實行農業合作化,屬鄭集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白廟大隊,屬官堰公社,鄭集管理區;1959年9月,屬龍頭管理區。 1961年4月,屬官堰區龍頭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社隊成立革命委員會,更名為第七大隊,屬第一區紅旗人民公社;1974年2月,撤區并社,更名為白廟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環城公社;1980年9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管理委員會,更名為白廟大隊管理委員會,屬龍頭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設鄉鎮,更名為白廟村民委員會,屬龍頭鄉;1994年6月,撤縣設市,屬龍頭鄉;1996年9月,屬龍頭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撤鄉并鎮,名白廟村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2005年3月,更名為白廟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1945年3月,西街名城關第二保,屬自忠縣城廂鄉;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西街名城關第二村,屬荊鐘宜縣宜城城廂區;1950年春,更名為翻身街街公所,屬宜城縣城廂區;1951年2月,屬第一區城關街人民政府;1956年2月,名西街,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西街屬紅旗人民公社城關鎮;1959年3月,成立西街街道委員會,屬城關鎮居民委員會;1965年2月,成立西南街居委會,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68年11月,屬城關鎮革命委員會;1976年4月,西街居委會從西南街居委會分離出來,取名西街居委會,隸屬關系不變;1994年5月,由西街居委會和城關一組合并為西街居委會,隸屬關系未變;同年6月,撤縣設市,西街居委會屬宜城市城關鎮;1996年9月,屬鄢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3月,更名為西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1912年,名城關第四保,先后屬于宜城縣城廂區和城廂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城廂鄉;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北街名城關第二村,屬荊鐘宜縣宜城城廂區;同年5月,恢復宜城縣建制,屬宜城縣城廂區;1950年春,更名為翻身街街公所,屬宜城縣城廂區;1951年2月,屬第一區城關街人民政府;1956年2月,名北街,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北街,屬紅旗人民公社城關鎮;1959年3月,成立北街街道委員會,屬城關鎮居民委員會;1965年2月,成立東北街居委會,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68年11月,屬城關鎮革命委員會;1976年4月,北街從東北街居委會分離出來,取名北街居委會,隸屬關系不變;1993年11月,成立皇城街道居委會,屬城關鎮;1994年6月,撤縣設市,屬宜城市城關鎮;1996年9月,屬鄢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3月,北街街道居委會和皇城街道居委會合并,成立紫蓋山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1945年3月,東街名城關第一保,屬自忠縣城廂鄉;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東街名城關第一村,屬荊鐘宜縣宜城城廂區;1950年春,更名為大眾街街公所,屬宜城縣城廂區;1951年2月屬第一區城關街人民政府;1956年2月,名東街,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東街屬紅旗人民公社城關鎮;1959年3月,成立東街街道委員會,屬城關鎮居民委員會;1965年2月,成立東北街居委會,屬城關鎮人民政府;1976年4月,東街居委會從東北街居委會分離出來,取名東街居委會,駐地東街耙子街,隸屬關系不變;1994年6月撤縣設市,東街居委會屬宜城市城關鎮;1996年9月屬鄢城街道辦事處;2002年3月,更名為東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2002年,成立望江路社區居民委員會,駐地位于望江路水果批發市場內,屬鄢城辦事處;2006年,遷到現駐地,原農保局院內至今。 |
民國期間,先后屬于城廂區和城廂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城廂鄉第四保;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更名為臘樹行政村,屬荊鐘宜縣城廂區,5月恢復宜城縣,屬宜城縣城廂區;1950年4月,屬第一區城廂鄉;1956年2月實行農業合作化,名東方紅四社,屬龍頭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臘樹大隊,屬官堰公社龍頭戰斗營;1959年9月名臘樹大隊,屬龍頭管理區;1961年4月名臘樹大隊,屬官堰區龍頭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社隊成立革命委員會,名第五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第一區紅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4年2月撤區并社,名為臘樹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環城公社;1980年9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管理委員會,名臘樹大隊管理委員會,屬龍頭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鄉鎮,名臘樹村民委員會,屬龍頭鄉;1994年6月撤縣設市,名臘樹村民委員會,屬宜城市龍頭鄉;1996年9月,名臘樹村民委員會,屬龍頭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撤鄉并鎮,名臘樹村民委員會,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1912年,先后屬于城廂區和城廂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城廂鄉第六保。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屬荊鐘宜縣城廂區譚垴行政村;5月恢復宜城縣建制,屬宜城縣城廂區;1950年4月,屬第一區城廂鄉;1956年2月實行農業合作化,名東方紅二社,屬龍頭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譚垴大隊,屬官堰公社,龍頭戰斗營。 ;1959年9月,屬龍頭管理區;1961年4月屬龍頭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社隊成立革命委員會,名第三大隊,屬第一區紅旗人民公社;1974年2月撤區并社,名譚垴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環城公社;1980年9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管理委員會,名譚垴大隊管理委員會,屬龍頭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設鄉鎮,更名為譚垴村民委員會,屬龍頭鄉;1994年6月,撤縣設市,屬宜城市龍頭鄉;1996年9月,屬龍頭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撤鄉并鎮,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1912年,先后屬于城廂區和城廂鄉。 1945年3月,屬自忠縣城廂鄉第七保。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更名為南河行政村,屬荊鐘宜縣宜城城廂區。 1949年5月恢復宜城縣建制,屬宜城縣城廂區。 1955年2月,更名為南河村行政村,屬第一區龍頭鄉。 1956年2月,實行農業合作化,名東方紅三社,屬龍頭鄉。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南河大隊,屬官堰公社龍頭戰斗營。 1959年9月,屬龍頭管理區。 1961年4月,屬官堰區龍頭公社。 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社隊成立革命委員會,更名為第四大隊,屬第一區紅旗人民公社。 1974年2月,撤區并社,更名為南河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環城公社。 1980年9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管理委員會,更名為南河大隊管理委員會,屬龍頭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設鄉鎮,更名為南河村民委員會,屬龍頭鄉。 1994年6月,撤縣設市,屬宜城市龍頭鄉。 1996年9月,屬龍頭街道辦事處。 2001年2月撤鄉并鎮,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民國期間,先后屬于城廂區和城廂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城廂鄉第八保;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蘇家站、火神廟屬荊鐘宜縣城廂區臘樹行政村,劉家坡、楊家崗、熊家崗屬荊鐘宜縣楊崗行政村;5月恢復宜城縣建制,屬宜城縣城廂區;1955年2月更名為木渠行政村,屬第一區楊崗鄉;1956年2月實行農業合作化,名東方紅五社,屬龍頭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木渠大隊,屬官堰公社龍頭戰斗營;1959年9月屬龍頭管理區;1961年4月屬官堰區龍頭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社隊成立革命委員會,屬第一區紅旗人民公社;1974年2月撤區并社,更名為木渠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環城公社;1980年9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管理委員會,更名為木渠大隊管理委員會,屬龍頭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鄉鎮,更名為木渠村民委員會,屬龍頭鄉;1994年6月撤縣設市,屬宜城市龍頭鄉;1996年9月屬龍頭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撤鄉并鎮,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
1912年,周崗村為第九保,屬于宜城縣鄭集鄉,1945年3月,屬自忠縣鄭集鄉。 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更名為周崗行政村,屬荊鐘宜縣鄭集鄉;5月恢復宜城縣,屬宜城縣鄭集鄉;1950年4月屬第一區城廂區鄭集鄉;1956年2月實行農業合作化,名周崗高級農業合作社,屬鄭集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名周崗大隊,屬官堰公社鄭集管理區;1961年4月屬官堰區鄭集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時,社隊成立革命委員會,名第九大隊,屬第一區聯盟人民公社;1974年2月撤區并社,名周崗大隊革命委員會,屬環城公社;1980年9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管理委員會,名周崗大隊管理委員會,屬龍頭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設鄉鎮,名周崗村村民委員會,屬龍頭鄉;1994年6撤縣設市,屬宜城市龍頭鄉;1996年9月屬鄢城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撤鄉并鎮,屬鄢城街道辦事處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