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屬大德鄉晏安里。 清時屬北鄉第二十四保。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設許原鄉。 1949年,設二區、許莊鄉。 1956年,許莊、黃家、北程3個鄉合并為柳池營鄉。 1958年,重設許莊鄉,9月成立許莊公社。 1968年,成立許莊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3年,陜西省政府批準為建制鎮,命名許莊鎮。 2002年,漢村鄉并入許莊鎮。 2011年,許莊鎮戶家鄉并入許莊鎮。 |
朝邑鎮原為朝邑縣治所在地。 朝邑一名始于西魏大統六年(540年),因其城西朝坂而得名。 清時為朝邑縣中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稱衷和鄉。 1949年10月,后屬第六區。 1956年,撤區并鄉設立城關鎮。 1958年11月,與平民、嚴莊、趙渡3個公社合并后為朝邑公社。 1958年12月,大荔、朝邑兩縣合并后為朝邑公社。 1983年,更名為朝邑鎮。 2011年,伯土鄉、沙底鄉并入朝邑鎮。 |
明時屬朝邑縣都仁鄉。 清同治時為安仁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安民鄉。 1949年,改稱安民區。 1950年,時劃為朝邑縣第四區。 1956年,撤區并鄉改為安仁鄉。 1958年,成立安仁公社(初名飛躍公社)。 1983年,改設安仁鎮。 2011年,安仁鎮步昌鄉并入安仁鎮。 |
明時屬朝邑縣都仁鄉。 清時屬十鄉。 民國時屬兩宜鄉。 1949年,解放初為兩宜區。 1950年,為朝邑縣第三區。 1956年,撤區改為兩宜鄉。 1958年,成立兩宜公社。 1984年3月,政社分設成立兩宜鄉;同年9月,改為兩宜鎮。 |
明時屬美陽鄉。 清時屬西南鄉,乾隆年間(1736—1795年)時設立集鎮;咸豐年間(1851—1861年)設縣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設縣佐公署。 1949年后,建立羌白區。 1950年,屬四區。 1958年,成立羌白公社。 1983年,政社分設建立羌白鄉。 1984年,改為羌白鎮。 2011年2月,八魚鄉并入羌白鎮。 |
明屬華至鄉。 清道光屬南鄉。 民國屬渭陽鄉。 1950年屬第六區。 1956年設官池鄉。 1958年為蘇村人民公社官池管理區。 1960年劃歸沙苑農場。 1963年成立官池人民公社。 1983年復設官池鄉。 1984年改置官池鎮。 2011年撤銷石槽鄉并入官池鎮。 |
明屬美陽鄉,清咸豐屬第三十一保。 民國屬商顏鄉。 1949年后屬商顏區平王鄉。 1950年屬第三區第五鄉。 1958年屬埝橋人民公社。 1961年由埝橋人民公社分設成立馮村人民公社。 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設馮村鄉。 2000年5月撤鄉設鎮,更名馮村鎮。 |
明屬朝邑縣都仁鄉太奇里,清時屬雙泉巡警局,民國為大同鄉。 1949年解放后為大同區,1956年撤區并鄉時改為雙泉鄉,1958年為兩宜人民公社雙泉管理區,1961年改雙泉人民公社,1983年復設雙泉鄉。 2000年5月改置雙泉鎮。 |
明屬美陽鄉。 清屬西鄉。 民國屬沙明鄉。 1949年屬第四區。 1952年屬羌白區第七鄉。 1956年設下寨鄉。 1958年為羌白公社下寨管理區。 1961年改下寨人民公社。 1984年改設下寨鄉。 2000年5月改置下寨鎮。 2011年撤銷張家鄉并入下寨鎮。 |
明朝時(1368-1644)屬朝邑縣洛苑鄉。 清乾隆時(1736-1795)屬南路,同治時(1862-1874)設韋林局。 民國時(1912-1949)屬渭濱鄉。 1949年后屬朝邑第八區,1954年屬南留區,1956年為韋林鄉,1958年設韋林公社,1960年因修建三門峽水庫而廢。 1988年移民返庫后重建起名韋林鄉,駐地會龍。 2000年5月,韋林撤鄉建鎮。 2002年1月,倉溪鄉并入韋林鎮。 2011年7月,西寨鄉并入韋林鎮。 |
明屬朝邑縣都仁鄉。 清乾隆時屬東北路烏牛鄉。 民國時屬兩宜鄉。 1949年10月后屬烏牛區。 1950年設范家鄉。 1958年為兩宜人民公社范家管理區。 1961年改范家人民公社。 1983年復設范家鄉。 2002年撤銷范家鄉、華原鄉,合并設立范家鎮。 |
南北朝北魏時有蘇姓遷居此地,故名蘇村,明屬華至鄉,清屬南鄉,民國復屬華至鄉,1949年后置蘇村鄉,1958年成立蘇村人民公社,1966年駐地遷洪善村,1984年復設蘇村鄉。 2011年改置蘇村鎮。 |
春秋戰國時期為古芮國建都之地。 明、清均設鎮,為朝邑縣十二鎮之一。 民國屬中和鄉。 1950年設趙渡鄉。 1958年為朝邑人民公社趙渡管理區。 1960年因在三門峽水庫庫區內,撤銷趙渡管理區移民它處。 1988年移民返回后重設趙渡鄉。 2001年1月撤銷雨林、平民、魯安3鄉并入趙渡鄉。 2011年改置趙渡鎮,2015年4月撤銷平民鎮并入趙渡鎮。 |
清光緒時屬北鄉。 民國時屬洛濱鄉。 1950年,屬韓壕鄉。 1953年,屬埝橋區。 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 1959年,并入許莊公社。 1960年,分設埝橋公社。 1984年,改為埝橋鄉。 2011年,埝橋鎮撤鄉建埝橋鎮。 |
明時屬大德鄉。 清道光年間屬北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商顏鄉。 1949年后,屬商顏區。 1950年,屬三區段家鄉。 1958年,成立段家公社。 1960年,劃歸韋莊公社段家管理區。 1961年,重設段家公社。 1983年,改設為段家鄉。 2011年,撤鄉并鎮為段家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