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23日《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成立防城港市的通知》(桂政發〔1993〕57號),劃原防城港區防城港鎮和原防城各族自治縣企沙鎮、光坡鄉以及附城鄉白沙、公車、湴港、沖孔村等地域而設立。 1993年8月9日《關于同意將防城港市港口區新增設公車鎮的批復》(桂政函〔1993〕63號),新增設公車鎮。 1993年8月9日《關于同意將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鄉改為鎮建制的批復》(桂政函〔1993〕62號),轄區光坡鄉改為光坡鎮。 1994年10月14日《關于同意撤銷防城港鎮設立漁洲坪、白沙[氵萬]街道辦事處的批復》(桂政函〔1994〕57號);1995年3月23日《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撤銷防城港鎮設立漁洲坪、白沙[氵萬]街道辦事處的通知》(防政發〔1995〕16號),撤銷防城港鎮分設漁洲坪街道、白沙[氵萬]街道。 時轄漁洲坪街道、白沙[氵萬]街道、企沙鎮、光坡鎮、公車鎮。 2014年12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撤銷防城港市港口區公車鎮的批復》(桂政函〔2014〕213號),2015年3月11日《防城港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撤銷公車鎮設立街道辦事處的批復》(防政函〔2015〕23號),撤銷公車鎮分設沙潭江和王府兩個街道。 |
先秦時期屬百越之地,唐為欽州轄地;古稱閂寨,宋太祖開寶五年(972)改稱防城,清光緒十三年(1887)劃出欽州西部設置防城縣,隸屬廣東省,民國時期至解放初,屬廣東省轄。 1949年12月成立縣人民政府,縣治防城鎮。 1957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將防城縣分為防城縣、十萬山僮族瑤族自治縣兩個縣。 1958年12月1日,兩縣又合并為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東興鎮。 1978年11月26日,東興各族自治縣改名為防城各族自治縣,縣治防城鎮。 1993年5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防城港市時設立防城區,區政府駐珠河街道,沿用至今。 |
秦屬象郡地。 漢屬郁林、合浦二郡地。 唐貞觀十二年設瀼州,天寶元年改為臨潭郡,領瀼江、波零、鶴山、宏遠四縣,郡治瀼江;后置羈縻上思州,屬邕州都督府。 元、明屬左江思明府,后改屬南寧府。 清光緒十二年改屬太平府;十八年改上思直隸廳,屬太平思順道。 1912年改為上思府。 1913年改上思縣,屬南寧道。 1930年屬南寧民團區。 1934年3月屬南寧行政監督區。 1940年屬南寧行政督察區。 1942年屬第四區。 1950年屬南寧專區。 1951年屬崇左專區。 1952年7月屬欽州專區。 1953年12月屬桂西僮族自治州。 1958年12月屬南寧專區。 1965年8月屬欽州地區。 1971年屬欽州地區。 1993年6月屬防城港市。 |
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東興為安平縣轄地,為黃州、寧海郡駐地。 隋大業三年(607),為海安縣(一說安海縣)轄地。 唐武德元年(618)為安?h轄地。 至德二年(757),為寧?h轄地。 宋開寶五年(972),為欽州安京縣轄地。 景德三年(1006),為欽州安遠縣轄地。 1912年屬廣東省防城縣。 1951年3月屬廣西省。 1955年7月屬廣東省。 1957年3月析置十萬山僮族瑤族自治縣。 1958年5月更名為東興各族自治縣。 1958年12月防城縣并入。 1965年8月屬廣西壯族自治區。 1978年改名防城各族自治縣。 1993年5月屬防城港市防城區。 1993年7月屬防城港市東興經濟開發區管理。 1996年4月從防城港市防城區劃出東興、江平、馬路3鎮設立縣級東興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