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鎮地處豐順縣東北部,韓江中游。東與饒平縣新塘鎮接壤,東南與潮安縣鳳凰鎮毗鄰,北與大埔縣洲瑞、高陂、桃源鎮相連,既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該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上百年的古鎮,水陸交通方便,是豐順縣北部山區經濟、文化重鎮,并是連接該縣東留、砂田、小勝等鎮及大埔縣鄰鎮的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現轄1個社會居民委員會和18個村民委員會,總面積271平方公里,總人口27.19……。 |
一、位置面積豐良鎮地處豐順縣北部,東北鄰龍崗,東連潘田,西南接北斗,西界建橋,西北與梅縣水車、徑義接壤。為豐順縣老縣城,距湯坑(縣城)31公里。總面積249.61平方公里,山地面積32萬畝,耕地面積1.95萬畝,其中水田1.73萬畝。鎮政府設在豐良東橫街12號。二、自然環境豐良鎮屬山區,四面高,中間低,形成狹長帶形小盆地。主要河流有豐良河,由建橋溪、大椹溪、小椹溪和璜溪四水匯一東流,經鎮境4.5公……。 |
豐順縣轄鎮,在縣境西北部,北鄰梅縣西陽、白宮,面32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為10136人.鎮境舊屬海陽縣三圖大田社、龍溪社、葉華社。民國時實行區鄉制,故從以上三社中取-字,名為人龍華鄉,屬第四區。1950屬黃金區華龍鄉,1951年劃為大龍華區,1952年稱9區,]957年改為大田鄉,1958年9月稱為大龍華公杜。l959至1961年初曾劃歸大埔縣。1976年分出徑門公社。1983處12月撤社置區,為大……。 |
湯西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堅持以-理論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認真加強黨的建設,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群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穩定,為邁向21世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8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37億元,比1995年增長1.48%,糧食總產18717噸,比1995年增產145噸;農村人均收入3100元,比1……。 |
留隍到鎮地處豐順縣東南部,韓江中下游西岸,毗鄰潮州市,縣內與6個鎮接壤,總面積161.07平方公里,山地面積20.3萬畝,耕地面積1.6萬畝。其中:水田1.66萬畝、旱地2000畝,魚塘400畝。留隍鎮在春秋戰國屬百越地,又名萬江市。漢時,屬南海郡揭陽縣,宋朝紹興10年縣城曾設此處,后才遷揭陽玉窖村。相傳宋末皇帝南逃時曾在萬江二古廟求神庇護,躲過了追兵,取“萬江古廟可留皇”而得名,后為避元朝耳目,……。 |
黃金鎮位于豐順縣城東北部,總面積158.42平方公里,全鎮23個村委會,1個中心社區,7158戶,36386人。該鎮東界留隍鎮,西鄰龍崗鎮,北接小勝、徑門、大龍華鎮。山地面積20.9萬畝,耕地面積1.9萬畝。鎮政府設在黃金圩。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5%,工農業總產值5500萬元,比增4.5%,農村人平收入3284元,比增1.5%。農業:境內土地大部份屬黃土壤,主種水稻。經濟……。 |
砂田鎮位于豐順縣東北部,距縣城湯坑86公里。東鄰潭江鎮、大埔縣洲瑞鎮,西接徑門鎮,南連小勝鎮,北與大埔銀江鎮、梅縣白宮鎮接壤。總面積146.2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5958畝,另有魚塘163畝。鎮政府設在砂田圩橋東街。境內四面群山懷抱,西北面蓮花山脈主峰——銅鼓嶂,海拔1559.5米,屬粵東第一峰;中間盆地,盆地中間主要河流砂田溪,自北部向南流經砂田圩鎮,再流入潭江鎮三洲溪,匯入韓……。 |
潘田鎮位于豐順縣中部,與縣城相距28公里,平均海拔426米,總面積146.04平方公里。有耕地17876畝,其中水田15526畝、旱地2350畝,山地19.47萬畝,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高寒山區鎮。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97個村民小組,全鎮共7299戶、36586人。主要資源有:水力、瓷土、鉛鋅礦、鐵礦、錫礦。經濟發展。潘田鎮在上級黨政的正確領導下,貫徹落實“四個梅州”……。 |
下八鄉鎮位于豐順縣城西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距縣城36公里。境內地形復雜,山巒疊嶂,氣候高寒且獨特多變。現全鎮共有2128戶,11136人。全鎮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17.52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5.4萬畝,水田面積4378.5畝,旱地面積816.5畝。現有茶田面積4800畝,毛竹10000畝,杉樹10000畝。全鎮7個村民委員會,44個村民小組,70個自然村。鎮辦企業有兩座總裝機容量90……。 |
龍崗鎮位于豐順縣城北部地區,全鎮人口1.9萬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今日龍崗,內興外助,民眾安康,百業興旺,萬象更新,改革開放,文明建設,成績斐然,風勁帆揚。龍崗鎮黨委、政府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的方針。改革開放以來,全鎮兩個文明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三高農業初具規模,山區綜合開發形成新的格局。基礎建設日趨完善,公路實現硬底化,通訊事業空前發展,水力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精神建設碩果累累,文化事業健康發……。 |
埔寨鎮位于豐順縣最南端,距縣城湯坑鎮15公里、東鄰揭東縣的龍尾鎮、玉湖鎮;西鄰揭西縣的五經富、大洋鎮;北接湯南、湯西鎮。總面積9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212畝,其中水田13968畝,旱地624畝。鎮政府所在地為于埔北管理區新街。境內四周群山環抱。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暖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氣溫24.1度,平均雨量1835MM,平均日照1940小時,無霧期355天。礦藏資源豐富,……。 |
鄉鎮概況建橋鎮位于豐順縣西北部,東接豐良鎮,南連北斗鎮,西鄰興寧市、五華縣,北與梅縣毗鄰,與縣城湯坑鎮相距37公里,與梅州市相距51公里,總面積94.1平方公里。清朝初期原為隸屬嘉應直隸州萬安都三圖的建橋堡和環清堡;民國時期改稱建橋鄉和環清鄉;解放初期劃為第四區,1987年4月為建橋鄉,1994年10月撤鄉建鎮至今。現下轄環西、環中、鄭屋,崗圍、環東、三社、建安,建橋、新和、三和共10個行政村,共……。 |
北斗鎮地處206國道,廣梅汕鐵路,梅汕高速公路邊沿,離縣城9公里,全鎮有8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4702人。1998年全鎮社會總產值4542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638萬元,鎮財政收入250萬元,稅收92萬元,農村人均收入3443.8元,糧食總產4674噸,人均口糧288公斤。全鎮八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達8萬元以上的有5個村,達5萬元以上的有3個村,鞏固和發展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果……。 |
小勝鎮是革命前輩李堅真同志出生的地方,位于豐順縣東北部,與梅州市相距64公里,與豐順縣城相距68公里。縣內與潭江、砂田、徑門、黃金、留隍等鎮接壤。總面積7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7229畝,其中水田6537畝,旱地742畝,山地98433畝。小勝有豐富的森林、水力、瓷土和花崗巖等資源。小勝鎮黨委下設21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有11個),有410名黨員,其中正式黨員396員,預備黨員14名,女黨……。 |
豐順縣湯南鎮位于梅州市最南端。是梅州市的“南大門”,距縣城5公里,揭陽市25公里,廣梅汕高速公路和鐵路、國道206線,S225線貫穿鎮境,交通較為便利。全鎮總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5萬畝,水田0.85萬畝,旱地0.6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34畝。湯南鎮行政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4478人,漢族,語言為潮汕話,是著名的僑鄉。湯南鎮地勢平垣,處湯坑平原,榕江北河貫穿其中;屬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