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橋,明代為向陽里,為昆明二十五里之一,清代設置珥琮堡,為昆明四十三堡之一,民國設珥琮鎮,解放后設珥琮鄉(1951年),1958年為先鋒公社珥琮管理區,1961年為云溪公社珥琮大隊,1984年珥琮、織布營合并為珥琮鄉,1988為珥琮辦事處,2000年為珥琮村委,2006年改為小板橋社區至今。 |
1950年屬珥琮鎮,1951年屬珥琮鄉,1956年設立鳴泉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體制,鳴泉社區隸屬于先鋒公社的珥琮管理區。 1961年隸屬云溪公社,時稱鳴泉大隊。 1984年鳴泉大隊更名為鳴泉鄉人民政府。 1988年鳴泉鄉人民政府更名為鳴泉辦事處,下轄鳴泉村、新治村、陳旗營村、竹園村、小喜村。 2000年鳴泉辦事處改為鳴泉村民委員會,下轄的五個村委會更名為村民小組。 2006年6月20日體制改革,鳴泉村民委員會改為鳴泉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轄八個居民小組。 |
據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考證,羊甫地區的古滇文化自戰國時期就有,建國后羊甫屬昆明縣第二區。 1950年屬于珥琮鎮,1951年屬于珥琮鄉,1956年設羊甫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珥琮管理區,1961年云溪公社大羊甫和小羊甫合并為羊甫大隊,1984年2月官渡區進行第一次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羊甫大隊與義路大隊合并為羊甫鄉人民政府,下設八個生產合作社。 1988年2月根據官渡區第二次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部署,羊甫鄉改為羊甫辦事處。 2000年7月羊甫辦事處改為羊甫村民委員會。 2006年4月羊甫村委員會改為羊甫社區居委會至今。 |
1951年屬云溪鄉,1956年屬星東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云溪管理區。 1961年,屬云溪公社星東大隊(曉東、雨龍)、土橋大隊,1984年。 星東大隊和土橋大隊合并組建曉東鄉,1988年改為曉東辦事處,2000年改為曉東村民委員會,2006年改為曉東社區至今。 |
云溪社區居委會始建于1944年,是昆明縣設鄉鎮、實行保甲制,云溪村當時叫“云溪里”;1951年屬云溪鄉,1955年為云衛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云溪管理區,1961年調整社隊規模,先鋒公社區調整為先鋒、云溪、六甲三個公社,撤銷管理區建制,設云溪人民公社云溪大隊。 1984年云溪人民公社改為云溪辦事處,時家灣大隊與云溪大隊合并為云溪鄉;1988年云溪鄉改名為云溪辦事處;2000年11月云溪辦事處改名為云溪村民委員會;2006年由云溪村民委員會變更為云溪社區居委會沿用至今。 |
1950年屬云衛鄉,1951年設金剛鄉,1956年改名團結鄉,1958年為先鋒公社團結管理區管轄,1961年先鋒公社劃出云溪公社、六甲公社,金剛為云溪公社團結大隊,1984年云溪公社改為云溪辦事處,因與小河團結大隊重名,團結大隊改為金剛鄉,1988年,云溪辦事處改為小板橋鎮,金剛鄉改為金剛辦事處,2000年,小板橋鎮改為小板橋街道辦,金剛改為金剛村民委員會,2006年,金剛村民委員會改為金剛社區至今。 |
1951年屬七甲鄉,1956年設四甲鄉,1958年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四甲隸屬于先鋒公社團結營管理區四甲大隊。 1961年調整社隊規模先鋒公社劃出云溪公社和六甲公社,四甲隸屬于云溪公社,時稱四甲大隊。 1984年大隊合并,成立云溪公社改為云溪辦事處四甲鄉。 1988年云溪辦事處改為小板橋鎮四甲鄉更名為四甲辦事處。 2000年四甲辦事處改為四甲村民委員會。 2006年12月,四甲村民委員會改成為四甲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轄四甲一組至四甲八組(第一隊至第八隊)。 |
1950年屬云衛鄉,1951年后屬七甲鄉,1956年曾設中閘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團結管理區管轄,1961年調整社隊規模,先鋒公社區調整為先鋒、云溪、六甲三個公社,撤銷管理區建制,設中閘生產大隊,隸屬云溪人民公社管轄。 1984年云溪人民公社改為云溪辦事處,中閘大隊改為中閘鄉(小鄉);1988年中閘鄉改名為中閘辦事處;2000年11月中閘辦事處改名為中閘村民委員會;2006年12月由中閘村民委員會變更為中閘社區居委會沿用至今。 |
林岸馨宸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于2014年12月30日,隸屬于小板橋街道轄區。 在社區成立前彼岸和楓林盛景隸屬小板橋街道羊甫社區,路馨隸屬官渡街道西莊社區,奧宸隸屬矣六街道子君社區。 |
早年為小板橋街道金剛社區居民委員會屬地,2016年劃出成立海云社區居民委員會,2016年4月18日經批復成立,名稱使用至今。 |
2016年04月18日經批復成立,名稱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