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雷山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雷山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羊排河、丹江河匯合處,一山聳立,形似龍頭。2019年析丹江鎮城南社區設龍頭街道。

龍頭街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下轄街道,街道辦駐城南社區。

2019年8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從丹江鎮析出設立龍頭街道。

丹江鎮旅游資源的特色是集自然生態、民族文化、人文景觀資源為一體,有“物種基因庫”、“苗嶺綠寶盆”等稱譽。我鎮景區有貓貓河村、水電村排卡村、白巖村、烏東村等。貓貓河村被譽為“全國綠化千佳樹”和“貴州省衛生村”,精美的木樓在古木掩映下格外的幽靜、清爽,是一個極具魅力的民族生態旅游村,重點發展生態旅游和苗族風情“苗家樂”旅游,通過旅游業發展帶動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的發展。我鎮所轄小學五個輔導區,19所校(點),其中片區完小5所,村完小3所,初小3所,教學點11個,共開設小學113個教學班級,學生共計3439人。老師225人,學歷合格214人,合格率95.11%。在鎮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去冬今春以來,農業辦切實抓好夏季糧油作物的播種面積和農田服務管理工作,促使夏季糧油作物喜獲豐收夏收糧油播種面積8430多畝,其中,夏糧面積8380多畝,油菜50畝。今年夏糧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263多畝,減4%,預計全鎮夏糧總產達2336多噸,比上年增加706.6噸,增長48%,油菜4.7噸,比上年增加0.4噸,增長9%,夏糧增產的原因,主要是推廣馬玲薯免耕種植。

".。

西江鎮位于貴州省雷山縣的東北部,處在東經108°5′---108°22′,北緯26°20′---26°34′之間。鎮人民0駐地西江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海拔833米。全鎮國土面積為187.8平方公里。

西江鎮北鄰臺江縣,西北接凱里市,西面是郎德鎮,南面臨城關鎮,東北面緊靠巍峨的苗嶺主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雷公山。西江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絕對最高溫35.1℃,絕對最低溫-9℃。境內河流長度16.8公里,流域面積65.3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5.7%。最大洪水流量45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為1.84立方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400-1500毫米,無霜期230-250天。西江氣候溫暖,熱量條件較好,適宜農、林、牧業生產。

西江鎮于1992年4月撤區并鄉建鎮時,由原來的黃里鄉、白蓮鄉、大溝鄉和西江鎮三鄉一鎮合并而成,轄24個行政村,58個自然寨,222個村民小組及1個居委會,全鎮共有5759戶,總人口24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3583人,占總人口的97.66%,非農業人口564人,占總人口的2.34%;男12711人,占總人口的52%,女11436人,占人口總數的47.3%,男女比例接近1:1;全鎮共有5個少數民族,其中苗族21585人,占總人口的89.4%,侗族53人,水族2人,彝族5人,壯族2人,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鄉鎮。

全鎮現有初中一所、鎮級中心完小一所、片區級中心完小3所、村級中心完小8所。2001年教育“兩基”工作通過縣級驗收。近兩年來,縣、鎮各級0加大了教育投入,共計投入建校資金325萬元,新增校舍面積547.32,適齡兒童失學率為0.45%,較往年有所降低,初中生均校舍達到6.08平方米。與此同時,鎮黨委、0高度重視農民素質教育工作,采取開展掃盲及農技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總體素質。近兩年來,共掃除青壯年文盲1140人,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2800余人(次),全鎮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5年。

全鎮耕地面積15858.8畝,人均0.66畝,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4.5%,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8.73%,財政收入完成62.5萬元,比上年增長35.3%,農民儲蓄存款余額達735萬元。人均占有糧食344公斤,年人均收入.。

永樂鎮位于雷山縣東南部,省道爐榕公路貫穿鎮境,鎮政府駐地距縣城55公里,距州府凱里97公里,良好的區位優勢與優勢的氣候條件為永樂鎮發展種養殖業,飲食業和個體私營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擁有”永樂飲食一條街的”美稱,是省政府確定的“雙百小城鎮”之一。

永樂鎮轄27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6035戶,總人口24689人,有苗瑤漢水等民族,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全鎮總面積257平方公里,其中稻田15552畝,林地134948畝,草山草坡及荒草地139366畝,森林覆蓋率為66%,全鎮有較好的生態環境條件,地表資源豐富,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土豆、油桐、柑桔、楊梅、獼猴桃、辣椒、板栗等。永樂鎮區為鎮域的中心鎮,是全鎮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鎮區現有人口約3500人,其中農業人口2900人,非農業人口600人,住校生1500人。鎮區現有建筑物主要沿爐榕公路兩側修建,以磚混結構和木質結構的低層和多層建筑為主。歷來缺乏規劃指導,建筑布局零亂,立面單調,色彩雜亂,有的建筑物顯得突兀,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無法協調,公共配套服務設施缺乏,整個城鎮面貌顯得較為紛雜、陳舊。

近年來,永樂鎮著力于基礎設施和小城鎮建設,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目前已有27個村通電、20個村通閉路電視、8個村通電話、13個村通公路、移動通訊網絡覆蓋全鎮。

永樂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兩山扶貧開發”的大好機遇,以科學技術為動力,以小城鎮建設為龍頭,以建楊梅、辣椒基地、商品牛、羊為重點的山區綜合開發為突破口,推動農村經濟和個體經濟發展。

“服務第一、發展第一”;“你幫我發展、我幫你發財”。永樂兩萬人民熱誠期盼四海賓朋到永樂開發投資助永樂繁榮發展、騰飛!".。

郎德鎮位于雷山縣西北部,海拔735--1447米,平均海拔1091米,東臨雷山縣西江鎮和丹江鎮,南接望豐鄉,北與凱里市三棵樹接壤,爐榕公路穿鎮政府駐地下郎德村而過,巴拉河繞東向北而流,鎮政府距雷山縣城15公里,距州府凱里29公里,交通便利,是雷山縣的北大門。全鎮總面積73.7平方公里,下轄13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41個自然寨,2269戶,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9677人,其中:農業人口9499人,占總人口的98.2%,非農業人口178人;苗族人口9650人,占總人口的99.72%,其它民族人口27人(其中漢族9人,侗族13人,水族2人,布衣族3人);耕地面積4910.22畝(其中:田4489.17畝,土421.05畝),人均耕地面積0.517畝,農民人均占有糧343公斤,人均純收入1408.58元,森林覆蓋率達47%,是一個苗族人口聚居的山區農業鎮。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完成1235萬元,比2002年增長8.5%;農業總產值完成827萬元,比2002年增長4%;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1324萬元,占年計劃的121%;糧食總產值達33100噸;財政總收入完成35.1萬元,為縣下達任務的124.2%,增收7.1萬元,比上年增長25.3%,其中:農業四稅收入及其他收入完成26.33元,占任務的104.75%,增收1.1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7%,增收3.17萬元;地稅收入完成8.75萬元,占任務的875%,增收7.7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34%;財政總支出74.69萬元,比上年少支1.42萬元,減支1.9%。現在全鎮共有25個黨支部,227名黨員;10個村建有村“兩委”辦公樓,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力強;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2996畝,其中退耕還林1673.38畝;大牲畜存欄1692頭,出欄302頭;生豬存欄5875頭,出欄4827頭;山羊存欄1898只,肉類總產量達459噸;沼氣工程建成116口,占任務的100%;全鎮共有7所完小,一個教學點,兩個輔導區,65名教師,43個教學班924名在校生;100%的村通電,12個村通電話,11個村通公路,96%的村安裝了閉路電視;鎮區旅游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郎德——烏流——南猛——雷公山的旅游網絡逐漸形成,2003年末共接待中外游客3.84萬人,旅游經濟收入101萬元,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旅游鄉鎮。
大塘鄉位于貴州省雷山縣南部,總面積為141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44個自然寨,117個村民小組,3330余戶,總人口1.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5%。現有耕地1.29萬畝、林地1.1萬多公頃、草地420多公傾,利于種植、養殖業的發展。全鄉15個村通公路,17個村通電話,18個村通電,5個村有衛生室。2003年全鄉糧食總產量6020噸,人均產糧398公斤,人均純收入1447元。鄉政府位于貴州東線旅游的黃金地段,距縣城約13公里,省道爐榕公路縱貫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境內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咱刀、新橋、獨南、交臘村分布有鉛鋅礦、銻礦,品位較高,儲藏量豐富,屬混合型礦區。

大塘鄉的綠色資源非常豐富:有蘑芋400多噸、鮮筍500多噸、獼猴桃100多噸、各種中藥材80多噸是個開發投資的好場所。

望豐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社會治安較好,自然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縣委、縣人民政府已把工業建設重點投資在豐塘、公統雷舟公路沿線,目前,長征鐵合金廠望豐鄉位于雷山縣西部,地處東經107′55″ —108′03″,北緯26′19 ″—26′28 ″,北界朗德鎮,西接凱里市和丹寨縣,南抵大塘鄉,東與丹江鎮相連。鄉駐地望豐堡,有雷(山)舟(溪)公路東通雷山縣城,北至凱里舟溪鎮,全鄉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57%,現轄有17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44萬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3.45%,絕大部分是苗族。

  全鄉共有耕地面積1.5萬畝,其中人均基本農田0.31畝,人均林木面積6.7畝。全鄉以一年一度的水稻生產為主要產業,紅薯、洋芋等為付產品。經濟作物方面,主要是茶葉產品,目前西瓜種植也將成為主要經濟作物之一。耕地面積11080畝,人均土地0.74公頃。全鄉地貌以山地為主,平地較少,地勢南高北低,森林覆蓋率59.60%,年均氣溫14.6 ℃—15.0℃ ,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無霜期253—265天,土壤質地較好,適宜發展農、林、牧業;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洋芋、紅苕等,經濟作物有茶葉、水果、油菜、魔芋等;境內有烏江、五星、公統、烏響、烏的等河支流,分布均勻,分別流入清水江和都柳江。

  近年來,望豐鄉狠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目前已有11個村通了公路,17個村通了電、水,15個村安裝了有線電視;14個村通了電話,建成了公統110千伏變電站和35千伏變電站,建成了3118畝優質果品基地和1000畝優質高產茶園;望豐公統西瓜以其皮薄、甘甜、可口享譽縣內外。

  今后望豐鄉的經濟發展以“穩糧、擴產、增畜、保果”為主線,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狠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以發展高產茶葉為重點,抓好優質果品基地的撫育和管理,抓好中草藥和山野菜的開發,大力抓好沼氣工程、稻魚工程、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畜牧養殖和其他農業生態工程

  望豐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社會治安較好,自然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縣委、縣人民政府已把工業建設重點投資在豐塘、公統雷舟公路沿線,目前,長征鐵合金廠、凱運鐵合金廠已投產開工,新興工作小區逐漸興起,望豐經濟將進一步得到發展。".。

桃江鄉位于雷山縣南部。南部、西南部與丹寨縣加配、羊鳥接壤,北抵大塘鄉,東部與永樂鎮相連。省道爐榕公路過境為桃江鄉交通主要干道。鄉政府機關所在地距縣城內7公里,轄桃江、巖寨、山灣、干腦、喬兌、喬訪、干角、掌雷、喬王、兩洋、南腦、龍河、年顯等十四個行政村,95個村民小組。2003年,全鄉共有2329戶,9694人。

全鄉總面積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0.3畝其中田面積7349.9畝)。人均0.93畝;林地震7萬畝,占65%;牧地1.6萬畝,占有12%。全鄉境內山高坡陡谷峽壑深,地勢險要。高山起伏,有北部的貓鼻嶺1620米,西北部的橋堂坡度1763米和東部的冷竹山1916米連成一線,中部有橋兌坡度1630米,南部有排芒坡、喬王坡。均系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東北有支流5條,江合孔勇河、經干腦,南腦、年顯流入丹寨境內。年平均氣溫14——15度,無霜期北250天,屬輕旱和溫涼、濕潤重秋風農業區;南部無霜期270天,氣溫略高,年降水量1000——1400mm,主要物產中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甘薯、馬玲薯;農副產品有竹筍、桐籽、水果、花椒、魔芋等產品。村寨依山而建于山腰和山谷,土塊狹小而分散,多是劈山修田,無壩子田,日照、通風,水源條件差。

2003年,全鄉共有農業勞動力5406人,人均耕地0.96畝,勞力均耕地1.67畝。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勤138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62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入不敷出1312元,人均占有糧食用435公斤。

全鄉九千多人民生活在高山深谷中,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山高坡陡,土壤貧,糧食生產量低而不穩定,農民增產增收意識性低,嚴重制約全鄉經濟發展。

達地水族鄉位于雷山縣南端,距縣城86公里,是雷山縣唯一的民族鄉,東與榕江縣塔石水族瑤族鄉和三江鄉連界,西與丹寨縣的排路鄉和雅灰鄉毗鄰;南抵三都縣巫不鄉和羊福鄉;北接本縣的永樂鎮,為雷山、榕江、丹寨、三都四縣交界處。全鄉總面積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58畝,轄10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稀稀拉拉極其分散的135個自然寨居住著2354戶9832人。2003年全鄉人均純收入1260元,農民人均糧食占有量314公斤,全鄉現有貧困人口2347人。全鄉僅有塔石至達地斷頭公路,沿途有烏達、小烏、達勒部分村民小組,尚有7個村不通公路,5個村不通電話(野蒙、烏空、排老、背略分別接通一部無線電話)。大部分的自然寨不通閉路電視,真可謂全縣最邊遠最偏僻、貧窮落后的唯一的民族鄉。全鄉有醫院一所,醫師6人;有學校11所,其中:中學1所,村校7所,教學點3個,現有教職工99人;在校學生1769人,其中:初中470人,小學470人。居住在這里的有苗、水、侗、瑤等民族雜居,有濃厚的民族鄉節日,特別是水家“爪年節”聞名于世,具有它獨特的民族節趣;與鄉政府駐地有3公里的野蒙寨,有黑苗的民族盛裝,深受到省內外游客的喜歡,并有民族服飾研究的價值。由于交通通訊信息閉塞,經濟社會發展舉步難艱。
方祥鄉地處國家級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位于雷山縣東部、雷公山南麓,東抵臺江縣、劍河縣、南鄰榕江縣和本縣永樂鎮,西接本縣大塘鄉、丹江鎮,北界本縣西江鎮。全鄉總面積144.4平方公里(21.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365畝(田4615畝,土1750畝),林地面積16.8萬畝,草地面積2.48萬畝,全鄉森林覆蓋率77.3%。全鄉轄7個行政村10個自然寨,44個村民組1367戶5699人(其中農業人口5544人);人均耕地面積1.16畝,人均田面積0.8畝。4615畝稻田中,中低產田面積3839畝,占總面積的83%。全鄉地處高山冷水,年平均氣溫14.5°C,降雨量1350mm,無霜期258天,氣候溫涼冷濕,日照偏少,多陰云雨霧,春季升溫遲,秋季降溫早,對農業生產制約較大,而適宜林木、藥材生產。目前,全鄉人均純收入在625-865元的低收人口3109人,貧困人口(625元以下)2590人,需異地搬遷人口650人。全鄉現有九所學校,其中鄉中心完小1所(附設初中),村級完小3所,教學點5個。有在校生908人,其中小學686人,初中222人;中小學教師共58人,其中小學教師43人,初中教師15人。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熟女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 | 日韩美女黄大片在线观看 | 在线看免费的国产大片 | 亚洲乱码成熟视频在线播放 | 色婷婷色综合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