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屬葉井鄉劉集保,解放后屬劉集區公所,1956年撤區并鄉屬劉集鄉,高級社,1958成立人民公社時為劉集大隊,1977年分為劉集村和劉園村,1984年撤社建設鄉屬新劉集鄉,2007年劉集村與劉園村合并為劉集村,2009年5更名為劉集社區。 |
解放前屬夏橋區江溜保,解放后屬楊湖區甘羅人民公社江溜大隊,1958年劃為劉集鄉人民公社江溜大隊,現改為劉集鄉江溜村,管轄13個生產隊,8個自然莊至今。 |
汪郢村委會解放前屬于夏橋區管轄,1949年屬于葉井。 1958年到1960年屬于劉集社區,1961年初劉集大隊與汪郢村分開,劉學龍起名為汪圩大隊。 1962年大隊搬到汪郢孜辦公。 公社領導為方便工作改名為汪郢大隊。 1970年轉為楊湖區劉集鄉汪郢大隊。 1993年改為汪郢村。 2005年項崗村與汪郢村合并,成為汪郢村委會。 |
據查,在漢朝時,中心溝村與牛犢灣同村,1963年分村,因本村中心有一條排澇大溝,(約10米寬)因此起名“中心溝村”。 1992年3月撤區并鄉,有楊湖區轄新劉集鄉、甘羅鄉和夏橋區轄蘇屯鄉合并組建成立劉集鄉,2007村級調整后,仍沿用中心溝村至今。 |
牛犢灣村在解放前屬葉井鄉牛犢灣保,解放后屬夏橋區牛犢灣鄉,當時鄉長為韓濟民,1955年改為劉集高級社牛犢灣大隊,1958年改為劉集人民公社牛犢灣大隊,管轄現在的牛犢灣村中心溝村,1963年分為牛犢灣大隊和中心溝大隊,1988年再次分為牛犢灣村和三道沖村,2007年上半年牛犢灣村和三道沖村又重新合并成為現在的牛犢灣村。 |
1956年現蘇楊村為高級社,屬于蘇屯高級社,名為蘇一大隊。 1961年把蘇一大隊分成蘇一、楊周兩個大隊,2007年合并為蘇楊村,屬劉集鄉。 |
1949年解放初成立農會,既蘇家農會,1952年至1957年初級社和高級社為夏橋區蘇家初級社和高級社,1958年為蘇家人民公社,中蘇關系交好時期更名為蘇中大隊,1972年蘇聯與中國關系激化,蘇中大隊為歌頌中國發展繁榮昌盛,特改為頌中村,2006年12月,因方便各自然村管理,特將頌中丶康萬丶朱崗三個自然村合并,至此定名為蘇家屯村民委員會。 |
1983年以前蘇二大隊(書記馬懷順),張郢大隊(李克伍),1984年后蘇二大隊分兩個村楊集村、蘇二村(村書記李家彬)。 1992年撤區并鄉后蘇屯鄉并給劉集,叫劉集鄉,2007年把蘇二、楊集、張郢合并為現在的三優集村。 |
1958年前后屬于夏橋區葉井鄉。 1961年建區劃社,成立甘羅公社葉井大隊,1969年撤,1973年建甘羅管理區,1979年建區劃社時仍為甘羅公社葉井大隊,1983年體改中更名甘羅鄉葉井大隊。 屬楊湖區管轄。 1992年3月撤區并鄉,有楊湖區轄新劉集鄉、甘羅鄉和夏橋區轄蘇屯鄉合并組建成立劉集鄉,成立葉井村委會,屬劉集管。 2007村級調整后,仍沿用葉井村至今。 |
1949年解放初成立農會,1952至1957年初級社和高級社隸屬楊湖區葛圩初級社和高級社,1958為甘羅人民公社葛圩大隊,葛圩大隊辦公地點屬于花郢六祖。 1991年12月撤區并鄉后,為劉集鄉葛圩村民委員會。 |
1961年3月楊湖區劉集鄉人民公社藕塘大隊,1984年6月分為藕塘大隊、萬圩大隊,藕塘大隊辦公地點為藕塘五組,萬圩大隊辦公地點為萬圩二組,2007年6月兩村合并為現藕塘村民委員會,現辦公地點為一組。 |
197年漢龍驤將軍汪文和避亂渡江南遷,孫策授其為會稽令,遂居于歙縣,為徽州汪氏一世祖。 其十四世孫汪華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內分布最廣,故人稱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華之后,”1949年10月解放初,隸屬于楊湖區甘羅鄉,1978年8月隸屬于甘羅公社,為汪崗大隊。 1992年4月撤區并鄉設立汪崗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劉集鄉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