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十堰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

十堰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

  十堰市市首批37個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
  1949年為雙龍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雙龍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紅衛公社三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為龍井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龍井村管轄至今。龍井村……。
  得勝鎮地處鄂陜交界的竹山縣西部,與陜西省白河縣接壤,是著名的省際“口子鎮”。全鎮版圖面積2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979畝,其中水田7139畝,轄14個村、69個村民小組、7456戶、27600人。  二○○五年,是“十五”時期的最后一年,得勝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
  2005年3月,原花園村與圣水茶場合并為現在的圣水村,期間沒有發生更名的情況,并一直延用至今。圣水村……。
  竹坪鄉位于竹山縣西部,與陜西省旬陽縣交界,素有“朝秦暮楚、西楚門戶”之稱。竹旬、竹大路交匯于此,構成了竹坪鄉小“Y”型經濟走廊。全鄉轄15個行政村、1個林場、1個居委會,共 6502戶26154 人,版土面積163.9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 3.4萬畝,其中水田7000畝。境內有豐富的煤、鐵、綠松石、重晶石等礦產資源和高家花屋、金花娘娘廟、店坪人工湖等人文景觀。近年來,竹坪鄉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
  2003年金灣村、陶家坪村、欽峪村三村合并為東欽村,一直至今。(金灣村:1949年為金盆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潘家灣、金盆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潘家灣、金盆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合并為金灣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金灣村;陶家坪村:1949年為陶家坪村,1954年農業合作化時為陶家、滾子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為陶家、滾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
  1949年為太和村,1954年農業合作化時為太河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為太河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新河大隊,1976年為太河大隊,1984年撤社建區時為太河村,2002年薛家村、觀音村并入太河村,一直至今。(薛家坪村:1949年為南田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為中心、南田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中心、南田大隊,1963年為中田大隊,1981年1月23日……。
  東川“宜居村莊”示范項目位于竹山縣溢水集鎮以西1公里處,社區轄居民213戶865人,以現代農業和勞務經濟為主要產業,2011年實現社會總收入8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3元。東川“宜居村莊”示范項目建設,以“設施齊全、居住舒適、村容整潔、生態良好、管理科學、群眾滿意”為建設目標,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精心建設”的原則,以生態建設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基礎改善為保障,投資91……。
  中峰鎮鄧家壩村位于鎮政府西部1.5公里處,以鄧姓人氏居多而命名。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358戶,1586人,其中農業戶355戶,1538人,黨員35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積84公頃,其中水田20公頃,旱地64公頃,2014年鄧家壩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170.4萬元,糧食年產量649噸,鄉村人均純收入4700元。近年來,鄧家壩村以黨建促經濟、以活動促發展,以創爭樹先優,以創建“五個好”黨支部為目標,不斷提升……。
  1、地理位置:竹溪縣豐溪鎮古稱泗水關,位于鄂西北竹溪縣南部邊陲鄂陜渝三省市交界處的大巴山脈腹地,素以一腳踏三省的獨特位置而聲名遠揚。全鎮版圖面積392.25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圖面積最大的鄉鎮之一。豐溪鎮位于東徑109°42’16",北緯31°52’24"上,西與陜西省鎮坪縣接壤,距鎮坪縣城54.5公里,西南與重慶市巫溪縣毗鄰,距巫溪縣城98公里,距竹溪縣城102公里,260省道(興界路)貫鎮而過,……。
  匯灣鎮位于竹溪版圖中部位置,因匯灣河橫貫東西而得名,在全縣起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中軸點作用。全鎮有19個村、116個組、1.7萬人。版圖面積172.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29235畝。森林面積19.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 ,植被覆蓋率達83%。先后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優秀單位”和“優秀鄉鎮”、“全市先進鄉鎮”、“文明鄉鎮(街辦)”榮譽稱號……。
  房縣轄鄉。1949年為化龍區所轄,1975年建窯淮公社,1987年改置窯淮鄉。位于縣城西部,距縣城37公里。面積247平方公里,人口2萬。316國道貫通。轄樺皮塔、后河、竹林、化魚河、陽坪、長青、建山、界山、陳家鋪、八道河、長峪河、黃金寺、淮水、窯場、里樂城、新橋、觀音堂、鋪溝、三岔、盧家灣、廟溝、金溝、銀溝、東溝、巴山溝25個村委會。野生動物有野豬、獐子、黃羊、狐貍和人工培育的梅花鹿。農業主產小……。
  房縣轄鄉。1949年上龕區(十一區),1958年改公社,1961年復置區,1975年為公社,1987年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85公里。面積355平方公里,人口1萬。車九(車家灣一九道)公路穿境。轄王家灣、草池溝、五臺溝、范家埡、上龕橋、四灣、白玉坪、五池溝、干溪、黃龍山、扁擔溝、雙龍、江南溝、杜家溝、高草坪、金竹園、湖溪溝、鞍場、百戶溝、石柱、二荒坪、青龍、南冀、烏梢尾24個村委會。農業以玉米……。
  很久以前,在溝河流經一石廟埡后,有深水潭,潭深數丈,河中有一條大紅魚,每逢在水潭上面游戈,必然下雨。人們把紅魚奉為神靈,干旱時節,到此譚邊祭拜紅魚,祈禱天降甘霖,無不靈驗。故稱此河為紅魚溝,后俗寫“橫峪溝”。明清時期,建地方保甲鄉里,設官民相兼的基層組織,查戶籍教化,催祖斌徭役;清光緒7年(1881年)為加強統治、興辦民團組建軍民相間的基層組織,改傳統的保甲鄉里制為團,聯保甲制,設青峰聯保,由東鄉……。
  商貿活鎮。土城鎮是房縣的北大門,境內又有兩條國、省道通過,商貿流通極其便利。未來五年,該鎮將通過“建”、“拓”、“育”等手段,促進全鎮商貿流通。一是“建”。強化集鎮建設,為商貿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硬件環境。重點抓好“二街二場二路”的開發。“二街”指土城集鎮街道、通省集鎮街道;“二場”指沿街小商品市場和已經建成的土城農貿綜合市場;“二路”指209國道、235省道及其周邊地塊的開發利用。新的集鎮規劃中明確……。
  汪家河流經此河段,以處河灣為方位,上游兩岸的居民點,命名上灣村。1952年8月7日,全縣劃為1個鎮4個區276個鄉,上灣歸三區黃龍鄉管轄;1956年3月,由195個鄉合并為96個大鄉,設上灣高級農業合作社,劃歸化龍區管轄;1958年,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農村人民公社的決定,將原來的區、鄉、高級農業合作社規劃為人民公社,管理區和生產大隊,上灣隸屬化龍管理區管轄;1975年3月,撤區并社,化龍劃歸軍店……。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 日韩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色吊丝亚洲中文字幕 | 女同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