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雙流區永安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雙流區永安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雙流縣永安鎮付家壩社區是永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永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付家壩社區于2007年10月3日,由原永安場社區和大塘村合并組成。社區東依錦江河畔,西接松柏村、北臨鳳凰村、南與白果村接壤,社區幅員面積:3.6平方公里,轄9個居民小組,其中7個農業生產合作社,4個非農業小組,共計1341 戶;總人口:3556 人,有駐鎮單位11個,鎮屬單位5個,有農貿市場2個,工貿市場1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牧馬山地瓜籽、二荊條辣椒等土特產蜚聲海內外;交通便利,距成都36公里、雙流機場26公里、黃龍溪古鎮12公里,新、老雙黃公路穿境而過。社區服務中心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提供民事代理、農業科技、環境治理、民政優撫、計劃生育、就業與社會保障以及流動人口管理等綜合性便民服務。社區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人均純收入:10565.00元。社區居民代表人數:53人,設老年大學輔導站一所和居家養老活動中心一個,曾先后榮獲成都市文明社區、先進基層黨支部、五好社區黨支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社區等多項榮譽。

松柏村基本情況

永安鎮松柏村位于永安鎮西北部,東靠鳳凰村,南與三新村毗鄰,西與新津普興鎮接壤,北與公興鎮交界。全村幅員面積8.22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905戶,2880人,其中男1522人,女1358人;其中適齡勞動力1447人,男827人,女620人;農村富余勞動950人。一個拆院并院項目統建安置小區。由于地處偏遠,二三產業滯后,農民經濟收入以種養植業為主。

松柏村是標準淺丘陵地形,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落后、集體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設施農業發展落后,農民抗天氣和市場的能力均很差。農民急需種植、養殖、新技術指導及農業發展項目支撐,形成品牌,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附加值,充分發揮土地、人力資源的作用,讓群眾真正得實惠!

鳳凰里社區:由鳳凰村更名而來,幅員面積9.28平方公里。

此地有大片梨園,因此得名。故名。梨園村曾名青年、紅兵大隊,1981年更名為梨園大隊,1984年更名為梨園村。

紅衛村曾名芭茅大隊,1981年更名為紅衛大隊,1984年更名為紅衛村。

2004年根據《雙流縣人民政府對永安鎮人民政府關于永安鎮并村并組方案的批復》雙府函200481號文件組建梨園村,沿用至今。

梨園村位于永安鎮東大門,東連籍田鎮,南鄰黃龍溪鎮,北與煎茶鎮接壤。幅員面積7.41平方公里,轄區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千余人,1067戶,村民代表79人。1個中心村,三個集聚點,有四季苔韭2000余畝,盛產二荊條、地瓜籽等經濟作物,人均純收入13645元。

雙壩村基本情況簡介

永安鎮雙壩村地處永安鎮南,東鄰永安鎮梨園村,南鄰黃龍溪鎮大河村,西依錦江,北與永安鎮新街村接壤。借黃路擦肩而過,借紅路穿境而過,回紅路貫穿全境,古佛大橋建于腹心,錦江大橋依境而建,錦江順境而過,全村幅員面積4.62平方公里,轄九個村民小組,人口3314人,戶數1029戶,黨員101人,全村實有耕地3485畝,201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1562元,區域內有專業協會和農業公司12個,全村支柱產業蔬菜生產初具規模特色水產業健康發展,第三產業有待發展,天府錦繡農業觀光園區全面招商。

景山村位于雙流縣城南永安鎮正東方向,距永安鎮政府所在地3.3公里,距雙流19公里,與煎茶、正興接 壤。全村幅員面積8.0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6356畝;現有農業合作社14個,人口3857人,農戶1125戶。該村森林覆蓋率達28.3%,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921毫米,常年平均 氣溫16.27℃。該村位于成都沖積平原邊沿,屬典型的東山淺丘山村。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靠生產季節 性蔬菜種植傳統水稻、小麥等農作物以及外出務工或經商。地瓜、四季苔韭、韭黃、二荊條海椒等為景山 村比較代表性的經濟作物,景山村現有農業專合組織2個,即四季苔韭合作社和紅芽香椿合作社。

三新村位于成都牧馬山區,東臨本鎮白果村,南接雙流縣黃龍溪黃佛村,西鄰新津縣普興鎮,北與本鎮松柏村交界,屬于淺丘地區,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距成都20分鐘車程,距成都衛星城華陽15分鐘車程,與雙黃路、大黃路相鄰,交通方便。全村幅員面積7.37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 1040戶, 3307人,是永安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村。同時三新村是雙流縣第二批拆院并院項目村,是成都市土地綜合整治和農房建設示范村,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田園城鎮建設的示范村。多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雙流縣文明村”、“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三新村屬于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全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接近17℃,年照時數1242小時,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時有旱災發生。全村農業用水依賴于雷家坡、毛家灣等五大提灌站,有蓄水塘堰口,農業用水和村民生活用水比較有保障,主要產業為蔬菜和漁業生產。

2010年,全村經濟快速增長,基本收入情況:總收入2086萬元,一產業1608萬元,二產業57萬元,三產業43萬元,外出務工收入357萬元,集體經營收入21萬元。三新村主要產業支撐情況:蔬菜3595畝,收入899萬元,占總收入的43%,糧食作物6065畝,收入385萬元,占總收入的18%,其他農作物1523畝,收入288萬元,占總收入的13%,漁業451畝,收入265萬元,占總收入的12%;其中 “二荊條”辣椒和地瓜籽享譽名外。 三新村位于成都牧馬山區,東臨本鎮白果村,南接雙流縣黃龍溪黃佛村,西鄰新津縣普興鎮,北與本鎮松柏村交界,屬于淺丘地區,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距成都20分鐘車程,距成都衛星城華陽15分鐘車程,與雙黃路、大黃路相鄰,交通方便。全村幅員面積7.37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 1040戶, 3307人,是永安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村。同時三新村是雙流縣第二批拆院并院項目村,是成都市土地綜合整治和農房建設示范村,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田園城鎮建設的示范村。多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雙流縣文明村”、“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三新村屬于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全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接近17℃,年照時數1242小時,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時有旱災發生。全村農業用水依賴于雷家坡、毛家灣等五大提灌站,有蓄水塘堰口,農業用水和村民生活用水比較有保障,主要產業為蔬菜和漁業生產。

2010年,全村經濟快速增長,基本收入情況:總收入2086萬元,一產業1608萬元,二產業57萬元,三產業43萬元,外出務工收入357萬元,集體經營收入21萬元。本村主要產業支撐情況:蔬菜3595畝,收入899萬元,占總收入的43%,糧食作物6065畝,收入385萬元,占總收入的18%,其他農作物1523畝,收入288萬元,占總收入的13%,漁業451畝,收入265萬元,占總收入的12%;其中 “二荊條”辣椒和地瓜籽享譽名外。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二区三区蜜月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911国产精品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