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叫馬槽澇池,1947年-1950年因此地多生草本植物彬草而得名為彬草村。村委會以駐地命名。
200年前,石澇池溝曾有兩個石澇壩,因此而得名石澇池,后來又被稱為澇池。村委會因駐地于此命名。
據此地清朝時稱“小龍崗”,清末因洪水沖擊下來的砂石在村頭堆積形成一小山崗,故名。
如鳳山下清泉六眼,冬夏不竭,出流為水埠河,故名。
據查明萬歷年間居民,從金城移住長川子,故名。
清朝初年由皋蘭縣什川鎮移居到此地,因當時有一種鸛鳥棲息于此,故起名老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