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平魯縣,1988年國務院批準朔州市為山西省地級市時,改縣為朔州所轄區.朔州市平魯區位于山西省北部,西北沿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西南與本省忻州地區相鄰,東連山陰縣,北接右玉縣。總面積231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5.5°C,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完備,發展經濟潛力巨大。井坪是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北距呼和浩特市160公里,南距省府太原2……。 |
右玉縣位于山西北部,總面積1965平方千米,總人口10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新城鎮。郵編:037200。代碼:140623。區號:0349。拼音:YouyuXian。行政區劃右玉縣轄4個鎮、6個鄉:新城鎮、右衛鎮、威遠鎮、元堡子鎮、牛心堡鄉、白頭里鄉、高家堡鄉、丁家窯鄉、楊千河鄉、李達窯鄉。(下面括號里為自然村)新城鎮29個村委會:亞別嶺、鄧家村、余官屯、上堡、石頭河、七里鋪、張家店、賈……。 |
朔城區是朔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轄8個鄉2個鎮4個街道、227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1793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朔城區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古稱馬邑、善陽,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28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厚重的歷史創造了獨具地域特色的“馬邑文化”。這里人文薈萃,有峙峪遺址、馬邑漢墓群、崇福寺等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西漢著名女詩人班婕妤、三國名將張遼、北齊名將斛……。 |
應縣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東部,面積1667平方公里,轄3鎮9鄉,人口30萬。縣政府駐金城鎮。應縣戰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西漢置劇陽縣,唐末置金城縣,五代后唐置應州,民國元年改州為縣,始稱應縣。本縣地處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脈,是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山勢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間。著名山峰有臥羊場、跑馬梁、關帝廟梁、鷹家梁等,其中以臥羊場最高,海拔23……。 |
山陰縣轄5鎮7鄉,197個行政村,11個社區,總面積1651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人。著名作家丁玲筆下《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的桑干河貫穿全境。山陰礦產資源豐富。全縣煤炭可采儲量115億噸,產能3200萬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鈣石儲量500億噸,在長江以北儲量最多、品質最好。山陰區位條件優越。全縣有4條鐵路、2條高速公路和5條國省干道貫通全境,距朔州機場36公里,是山西連接京、冀、蒙的必經之地,也是對……。 |
懷仁市地處大同盆地中間地帶,北與大同市相依。總面積1230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駐云中鎮。郵編:038300。代碼:140624。區號:0349。拼音:HuairenXian。地形呈西北、東南傾斜,東西高、中間低、似一槽形。境內西部為山區,主要山峰有清涼山、臺墩山、兩狼山,以兩狼山為最高,海拔1885米。中部和東部為平川。主要河流為桑干河斜。屬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