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屬城東鄉;1949年10月建政時屬臨水區三墩鄉第二行政村;1954年10月隨鄉劃歸城東區;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三墩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三墩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為″新風大隊″,1971年恢復原名,下轄5個生產隊、1個林場;1983年3月改稱″三墩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2005年9月合并為4個村民小組至今。 |
1949年前屬臨水鄉夾邊溝壩;1949年10月建政時為臨水區長城鄉第四行政村;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祁家溝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三墩公社”時,從祁家溝析出新立“夾邊溝大隊”;1962年6月劃歸新立的“長城公社”,1965年6月隨社復歸“三墩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為“東風大隊”,1971年恢復原名,下轄5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夾邊溝村”下轄5個村民小組;2005年9月合并為2個村民小組;2006年3月古城村撤銷、6個村民小組并入,村委會設于原古城村駐地張家莊。 |
1949年前屬臨水鄉常家溝;1949年10月建政時為臨水區長城鄉第三行政村;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祁家溝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三墩公社”時,從祁家溝析出新立“長城大隊”;1966年11月改名為“紅星大隊”,1971年恢復原名,下轄5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長城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2005年9月合并為3個村民小組;2006年3月祁家溝村撤銷、2個村民小組并入至今。 |
1949年10月建政時屬城東區二墩鄉的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隨鄉并入三墩鄉;1958年9月屬臨水公社馬坊大隊;1961年6月從馬坊大隊東北境析出稱“二墩堡大隊”,劃歸新立的“三墩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為“先鋒大隊”,1971年恢復原名,下轄7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二墩堡村”;2006年與“馬坊村”合并至今。 |
1949年10月建政時屬城東區二墩鄉的一、二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隨鄉并入三墩鄉;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二墩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三墩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為“勝利大隊”,1971年恢復原名,下轄10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二墩村”至今。 |
1949年前屬臨水鄉石金溝;1949年10月建政時屬臨水區石河鄉,轄兩個行政村;1954年10月隨鄉劃歸城東區建立″雙橋農業合作社″;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并入三墩鄉;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雙橋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三墩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為″前進大隊″,1971年恢復原名,下轄8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雙橋村″下轄8個村民小組;2005年9月合并為4個村民小組至今。 |
1949年前為臨水鄉第六保;1949年10月建政時屬臨水區中渠鄉;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成立中渠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中渠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中渠公社”;1965年6月隨社并入“臨水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為“永躍大隊”,1971年2月恢復舊名,時轄10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臨水鄉“中渠村”,時轄10個村民小組;2005年8月隨鄉并入“三墩鎮”,同年9月將10個村民小組合并為6個村民小組至今。 |
1949年10月建政時屬臨水區官下鄉第二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隨鄉并入中渠鄉建雙塔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雙塔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中渠公社”;1965年6月隨社并入“臨水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為“永豐大隊”,1971年2月恢復舊名,時轄7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臨水鄉“雙塔村”,時轄7個村民小組;2005年8月隨鄉并入“三墩鎮”,同年9月將7個村民小組合并為3個村民小組,同時將原紅泉村4個村民小組合并為2個村民小組并入至今。 |
1949年前為臨水鄉第三保;1949年10月建政時屬臨水區臨鎮鄉所轄的兩個行政村之一;1955年撤區并鄉時隨鄉并入臨水鄉;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仰溝大隊;1966年11月改名為″永勝大隊″,1971年2月恢復舊名,時轄12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臨水鄉″仰溝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2005年8月隨鄉并入″三墩鎮″;同年9月將12個村民小組合為7個村民小組,同時將下黃堡村4個村民小組合并為2個村名小組隨村并入至今。 |
1949年前為臨水鄉第二保;1949年10月建政時屬臨水區臨水鄉的三、四行政村;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臨水大隊;1966年11月改名為“永紅大隊”,1971年恢復原名,下轄8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臨水村”下轄8個村民小組;2005年9月將8個村民小組合并為5村民小組,同時將原“北溝村”9個村民小組合并為4個村民小組隨村并入至今。 |
1949年前為臨水鄉第一保;1949年10月建政時屬臨水區闇門鄉的一、二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隨鄉并入鴛鴦鄉;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闇門大隊;1966年11月改名為“永光大隊”,1971年2月恢復原名,下轄11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臨水鄉“闇門村”,下轄11個村民小組;2005年8月隨鄉并入“三墩鎮”,同年9月將11個村民小組合并為6個村民小組至今。 |
1949年10月建政時屬金塔縣金大鄉第十行政村;1953年7月劃歸酒泉縣后與臨水區闇門鄉的三、四行政村合建鴛鴦鄉;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闇門鄉并入;1958年9月為臨水公社″鴛鴦池大隊″;1966年11月改名為″永新大隊″,1971年2月恢復舊名,時轄6個生產隊;1983年3月改稱臨水鄉″鴛鴦村″,下轄6個村民小組;2004年1組因鴛鴦池水害整體遷往城郊農場(今屬泉湖頭墩村),時轄5個村民小組;2005年8月隨鄉并入″三墩鎮″,同年9月將5個村民小組合并為3個村民小組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