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壩村村情簡介
沙壩村由原沙壩、新河、煙店三村合并而成,約16平方公里,地處長河北岸,學校2所,衛生室1所,25個村民小組,4026人,1036戶,耕地面積3224畝,山林7925畝,村級公路19公里,已興建成水泥路7.6公里,組級路5公里,小二型水庫一座,當家塘120余口。以農業為主,每年生產糧食在滿足口糧后能出售30萬公斤,棉花5萬公斤,剩余勞動力轉移及外出務工勞務收入9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 該村兩委6人,黨員136人,總支1個,支部3個,本村資源豐富,盛產無公害水稻、塘魚、生豬、棉花、毛竹、松、杉木,尚能開發利用國有灘涂1000畝,水面1500畝,土地復墾平整能增加耕地面積1000畝。 由于屬低丘陵地區,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薄弱,當家塘嚴重淤塞,嚴重制約我村經濟發展,尚有貧困人口900人,其中享受五保、低保172人,其它戶基本解決溫飽。 |
新倉鎮金雞村座落縣域東部,新倉鎮西部,毗鄰晉熙鎮,由原羅灣、蔡榜、翟坦三村合并,地域面積12.27平方公里,半丘陵、半圩畈,211省道穿村而過,全村共1556戶,5950人,耕地面積3908畝,以生產水稻、棉花、油料等農作物為主,發展生豬、水產養殖業.黨總支下設5個支部,18個黨小組,全村 218 名黨員,村兩委成員8人,村民小組13個。 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指引下,村兩委緊緊依靠和團結帶領全村人民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目標,以強化基層組織,改善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彰顯區位特色為突破口,努力打造和諧金雞。 |
新倉鎮花園村位于該鎮北部,全村共有28個村民組,常住戶1099戶,4130人,村黨總支部下設4個黨支部,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黨員154人。現有耕地面積4062畝,水田面積3096畝,林地面積3100畝,水面520畝,主要盛產水稻、棉花、油菜等,生豬年出欄4500頭,混凝土結構房屋占97%,有精米廠2個,木材加工廠5個,人均純收入3160元/年。村內已修水泥路縱橫南、北、西、東,小花公路、滬蓉高速路穿村而過,綠水青山,田園風光,交通方便,治安狀況、人居環境良好。 兩委一班人緊緊依靠全村廣大干部、群眾,扎實苦干,奮力拼搏,各項事業穩步推進,曾多次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單位”稱號。 |
惠 民 村 簡 介
新倉鎮惠村位于花園圩上游,全村9個村民組,1002戶, 農業人口4276人,總面積約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00畝,早在2005年被省列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是遠近聞名的生豬養殖大村,年出欄生豬8萬多頭,2009年被省評為先進村,我村交通十分便捷,太望公路、南渠公路、小花公路穿村而過,花園集鎮座落在我村區域,民風純樸,人人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團結友善,勤儉持家,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5600元。 |
同興村簡介
同興村地處新倉鎮北部,與花園、惠民、鳴山及小池鎮的白廟村緊緊相連,聚丘陵、圩畈于一體,黑河、中渠及十二條橫渠縱橫交錯,交通四通八達。全村有27個自然村民組,近4000人口(其中移民人口1600多人)。總支共168名黨員,下設3個支部。百姓以種養業為主,民風淳樸,黨群關系密切。近五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團結和帶領全鎮廣大干群,堅持以“-”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和群眾觀,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的建設為保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主題,抓班子、帶隊伍,定制度、強管理,理思路、謀發展,促進了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
鳴山村村情簡介
鳴山村地處新倉鎮花園圩下游,與潛山、懷寧縣接壤,黑河、長河在此交匯。由原長河、鳴山、余橋三村合并而成,全村1950戶,7831人,耕地4868畝,29個村民組,黨員236人,下轄6個支部。村內地勢平坦,交通便捷,南渠公路、鳴白公路、中渠公路、余橋公路、半排渠公路共12公里已全部水泥路面硬化,民風純樸,人杰地靈,是劉王立明的故鄉。以生豬養殖、種植水稻、棉花為主導產業,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000元。
|
新倉鎮富山村與懷寧、望江三縣交界。由鹿山、音山兩村合并。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農業人口3400多人,轄32個村了小組,現合并為13個村民小組。 村內河川密布、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屬丘陵山區,光照日照好,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全村耕地面積2196.886畝,山場一萬五千余畝,傳統農業盛產優質水稻、棉花、油菜。年產優質水稻230萬公斤,水資源豐富有五九、初春二大水庫,當家塘30多口可利用水面積300多畝,水質純凈,可開發養殖優質魚、蝦等水產品。 養殖業以養生豬及家禽為主,100頭以上生豬養殖專業戶有10余戶,經濟效益可觀。境內丘陵起伏,山林山地縱橫,20年來外出務工經商,造就了大批能工巧匠,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可供招聘就業。 村南香茗山,海拔300米,一山分兩縣,其勢峻峭,云霧繚繞,登臨大峰頂,一覽眾山小,山上太平天國遺址、梅福煉丹洞、牛頭石、牌刀石、老爺洞、靈龜石、太白下棋石、珠砂井、滴水觀音洞、蓮花庵等諸多景點;山下有五九水庫,碧波蕩漾,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是回歸大自然之佳境,集休閑、垂釣、登山觀景為一體,極富旅游開發價值,足可一觀。 村東有豹子山寨、音山寨、蝦子山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村西有鹿磨山。北有龍王石山山下有初春水庫。 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有南山寺、音山寺、龍王廟,香客不斷,皆有妙處。 境域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有貫穿全境的社音公路,微波塔、電信塔、程控電話、有線廣播電視臺、自來水廠,各種服務功能齊全。 如今的富山村,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集中,村新區建設開發加快了建設步伐,新村規劃用地100畝,按照“以地生財、以路招商、以商活村”的思路,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出讓、統一管理”的原則,區劃調整后的富山兩委、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抓實干的精神,建設開發村新區的建設將日新月異,村溶村貌將大大改觀。 富山人杰地靈,各類英才遍布全國,新老華僑情灑鄉梓。展望未來,前程似錦,美麗富饒的富山是以塊熱土,開放的富山人民在新倉鎮黨委、政府直接領導下,求真務實、勤勞好客,竭誠歡迎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游、投資開發、合作經商、建功立業、大展鴻圖。 |
轉橋村村情簡介
轉橋村地處太、懷兩縣交界處,六磨山腳下,是典型的丘陵地區。東與懷寧縣臘樹鎮、雷埠鄉交界,南與富山村、龍林村接壤,西北分別與龍林村、塔山村交界,是新倉鎮的東大門。2005年由原轉橋、雙塘、陳良三村撤并而成,村轄49個村民小組,居民戶1217戶, 常住人口5225人,山場面積10800畝,耕地面積3897畝,水面面積1020畝,有馬腰、初春兩座小二型水庫,230余口當家塘,水利設施完備,境內有6000米的陳良支渠及三座提灌站,確保農業生產及人畜飲用水。 余氏宗祠和五顯庵寺廟、陳三妹希望小學是境內重要建筑。社音、社轉兩條“村村通”水泥路環繞穿境而過,其它村組道路已全部砂石化,交通便捷,給村民生產、出行帶來很大方便,也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村內完小一所,單小一所,村衛生室設施齊全。 |
塔山村村情簡介
塔山村位于太懷潛三縣交界處,乃太湖縣的東大門,地處丘陵地帶,太懷公路穿村而過,轄區總面積6.8平方公里,全村共1132戶,4600余人,總支下設兩個支部,黨員130人,耕地3287.97畝,山林8900畝,主產水稻、棉花,生豬養殖發展迅猛,農業收入直線上升。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外出務工1800余人,人均務工收入近2萬元。 域內土地資源豐富,2010年,通過拓寬引資,建設高標準農業產業示范區800畝。 |
黃嶺村村情簡介
安徽省太湖縣新倉鎮黃嶺村地處太、懷、望三 縣交界處。本村總戶數1186戶,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26人,耕地面積計3590畝,山場13000多畝。有3座小二型水庫,水面積1800畝。全村有三個支部,黨員107人,劃分9個黨小組。 本村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很快,鋪設了8.9公里水泥路,興建黃嶺水廠。兩座小二型水庫已列入脫險加固工程,引進了萬頭生豬養殖企業。 我村主要經營的農作物以糧食、棉花為主,養殖生豬戶不斷增加。出外務工人員2900多人,每年勞務收入近6000萬元。 村內有旅游發展前景,香茗山下普照寺是旅游避暑的好去處,村內民風淳樸,人心思進。具備投資興業的良好環境。 |
龍林村村情簡介
龍林村位于新倉鎮東南部,是一個典型的丘陵地區。東與黃嶺,南與茗北,西與新倉,北北地轉橋接壤。全村總面積1181.1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05.5畝),總人口4701人,26個自然村莊,14個村組,是新倉鎮糧油生產大村。地理條件優越,太懷路插邊而過,太望公路穿梭而過,太懷渠道橫跨我村。交通便捷,資源豐富。 全村黨員人數共98人,總支一個,下設三個支部,村 兩委職數7人,完小兩所 |
新倉村地處長河南岸,新倉鎮政府所在地,地域由駝龍山山脈的丘陵和新倉圩組成,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41畝,轄53個村民組,共7944人,太望公路和太懷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捷。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大學生村官一名,共156名黨員,下設6個黨小組。種植以生產水稻、棉花為主導產業,養殖以生豬、肉雞、蛋鴨為主,其中有10個專養戶,共有120余私家商業店鋪。 農村主要以農業和勞務輸出為主要收入,2010年度人均純收入為2160元,村級集體經濟主要來源于政府撥付的補助資金。自然環境山水相依,交通便捷,鄉風和諧,民風淳樸,投資創業空間良好,經濟社會發展前景廣闊。 |
團湖村慨況
團湖村位于新倉鎮的西大門,與江塘鄉白云村交界,全村農業人口2748人,自然村莊14個,686戶,總面積 平方公里。北有太懷公路橫穿,東有徐茗公路過境,村村通水泥路環繞各個村莊,交通極為便利。長河、太懷渠道、珠山河、長沖河、大塘河流入村內,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以新倉鎮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村內主產水稻、棉花。800米的長河沿線黃沙取之不盡,前景寬廣。天然的水利條件使團湖圩,珠山圩淡水養殖行業蓬勃發展,效益顯著。一片片綠蔭蔭的楊樹、外國松樹風景迷人。全村村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人杰地靈,物產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
茗北村概述
茗北村位于新倉鎮的西南部,距鎮4公理,太望公路,徐茗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蓮花水庫、茶園水庫兩河沿村而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全村11個村民小組,603戶,人口2310人,總面積601公頃。其中耕地139公頃,林地350公頃,水面40公頃,農業、畜牧稀穩步發展,工商業穩步上升,人均純收入2900余元。 全村黨員人數63人,一個總支,下設兩個支部,九個黨小組,村兩委人數5人,完小兩所。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綜治、安全、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我們堅信,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村廣大干群奮發努力,茗北的各項事業會蒸蒸日上,跨越發展。 |
牌樓村村情簡介 我牌樓村位居新倉鎮西南,與徐橋、江塘兩鄉鎮交界,地處丘陵。徐茗公路穿境而過,東臨省道211不足兩公里,“村村通”基本覆蓋全村自然屋,交通條件極為便利。全村共25個自然組,1085戶,農業人口4425人,可耕土地3315.5畝,山場一萬余畝,是典型的農業大村。兩所完小教學環境均較為優越,很大程度上方便孩子入學。2008年新建村部大樓,改善了村級辦公條件,外樹我村形象。2010度人均純收入已達2500多元,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
香茗山村村情簡介
安徽省太湖縣新倉鎮香茗山村座落在風景秀麗、景色迷人的香茗山北側,S211省道(太湖至望江)穿境而過,蓮花路、村部路、茗山路三條村級主要干道已全部水泥路面硬化,交通便捷,與望江縣新橋鄉接壤,與本縣徐橋鎮相鄰。全村總人口4220人,1020戶,19個村民組,黨員97人,下設兩個支部,耕地總面積3620畝,山場面積12006畝,水面面積1200畝,有小一型水庫蓮花水庫。2010年末,全村人均純收入3260元,全村主要經濟靠種植業為主,生豬、肉雞養殖也已初具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