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南充市調整順慶區和儀隴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光華鄉和度門鎮,設立度門街道,以原光華鄉和原度門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度門街道的行政區域,度門街道辦事處駐度門街道正街37號。 |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現金城鎮境域屬閬中縣。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置隆城郡及儀隆縣,郡縣同治,治所在今儀隴縣金城鎮。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方州,州治與儀隆縣治在今金城鎮。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儀隆縣城移于金城山腰現金城鎮所在地。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現金城鎮境域均為儀隴縣縣治所在地。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金城鎮。 1950年5月,金城鎮改為金城鄉。 1952年5月,金城鄉改為城關鎮。 1955年,城關鎮并入南圖鄉。 1959年,南圖鄉析置城關鎮。 1981年,城關鎮更名金城鎮。 1992年9月,南圖、雙盤、化馬、中壩4鄉并入金城鎮。 1994年7月,雙盤、中壩2鄉析出。 1997年7月,化馬鄉析出。 2006年6月,化馬鄉并入金城鎮。 2019年8月30日,撤銷雙盤鄉和中壩鄉,劃歸金城鎮管轄。 |
唐朝時,屬新城縣。 明代,隸屬于南部縣。 清代,為新政縣駐地。 民國初,為新政分縣治所在地。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閬南縣新政市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新政鄉。 1958年10月,新政鄉改為新政公社。 1978年7月,劃歸儀隴縣。 1983年3月,由新政公社改為新政鄉。 1984年10月,由新政鄉改為新政鎮。 1992年9月,果山、銀山、環山3鄉并入新政鎮。 1994年9月,果山、銀山、環山3鄉析出。 2006年6月,果山、銀山、環山3鄉并入新政鎮。 |
民國初,建永安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馬鞍區及第一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聯保為鄉。 1950年1月,建永安鄉。 1953年3月,設永安鎮。 1955年,撤鎮建鄉。 1958年9月,建馬鞍人民公社。 1983年,改名馬鞍鄉。 1985年5月,設立馬鞍鎮。 1992年9月,鐵山、旭日2鄉并入馬鞍鎮。 1994年9月,旭日(改名石佛)鄉復置。 1997年5月,鐵山鄉復置。 2006年6月,鐵山鄉再次并入馬鞍鎮。 2019年8月30日,撤銷石佛鄉和周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馬鞍鎮管轄。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二龍區第三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新寺鄉。 1953年,新寺鄉改為新寺鎮。 1955年,新寺鎮改為新寺鄉。 1958年9月,新寺鄉改為新寺公社。 1966年,更名永樂公社。 1983年,由永樂公社改為永樂鄉。 1985年5月,由永樂鄉改為永樂鎮。 1992年9月,武棚、磨盤2鄉并入永樂鎮。 1994年9月,武棚、磨盤鄉析出。 2006年6月,磨盤鄉并入永樂鎮。 2019年8月30日,撤銷武棚鄉,劃歸永樂鎮管轄。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日興區蘇維埃區政府及第二、三鄉蘇維埃政府。 1950年1月,設日興鄉。 1953年3月,由日興鄉改為日興鎮。 1955年,改為日興鄉。 1958年,并入南圖公社。 1959年,析置日興公社。 1983年,由日興公社改為日興鄉。 1985年,由日興鄉改為日興鎮。 2006年6月,馬路鄉并入日興鎮。 2019年8月,撤銷碧泉鄉和雙慶鄉,劃歸日興鎮管轄。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在現土門鎮境域設土門區及第二鄉蘇維埃政府。 1950年1月,設土門鄉。 1954年,由土門鄉改為土門鎮。 1955年,土門鎮改為將軍鄉。 1958年,將軍鄉改為將軍衛星公社。 1961年,將軍衛星公社更名將軍公社。 1966年,將軍公社更名八一公社。 1971年,八一公社更名將軍公社。 1983年,將軍公社改為將軍鄉。 1985年10月,將軍鄉改為將軍鎮。 1992年9月,將軍鎮更名為土門鎮,大華鄉并入土門鎮。 |
明時,為復金場。 清朝時,為復興場。 民國時期,屬蓬安縣徐家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復興鄉。 1952年3月,劃歸儀隴縣。 1958年10月,復興鄉改為復興公社。 1983年12月,復興公社改為復興鄉。 1989年3月,由復興鄉改為復興鎮。 1992年9月,碑埡鄉并入復興鎮。 1997年7月,復興鎮析出碑埡鄉。 2006年6月,碑埡鄉并入復興鎮。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黃耆廟區及第一、第二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觀紫鄉。 1958年,觀紫鄉改為新華公社。 1980年,新華公社更名觀紫公社。 1983年,由觀紫公社改為觀紫鄉。 1992年9月,由觀紫鄉改為觀紫鎮。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現先鋒鎮境域屬觀音區蘇維埃政府。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觀音鄉。 1958年9月,觀音鄉改為觀音公社。 1966年,觀音公社更名先鋒公社。 1983年,先鋒公社改為先鋒鄉。 1992年9月,由先鋒鄉改為先鋒鎮。 |
1950年5月,設三蛟鄉。 1958年,撤鄉。 1959年,設三蛟公社。 1967年,更名巨浪公社。 1971年,更名三蛟公社。 1983年,由三蛟公社改為三蛟鄉。 1992年,由三蛟鄉改為三蛟鎮。 2019年8月,撤銷檬埡鄉,劃歸三蛟鎮管轄。 |
清朝時,屬來龍場。 1950年,設回龍鄉。 1958年,回龍鄉改為回龍公社。 1966年,回龍公社更名紅旗公社。 1971年,紅旗公社更名回龍公社。 1980年,回龍公社更名回春公社。 1983年,回春公社改為回春鄉。 1992年,由回春鄉改為回春鎮,來蘇鄉并入回春鎮。 |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設悅來鄉。 1958年9月,悅來鄉改為悅來公社。 1983年2月,悅來公社改為柳埡鄉。 1992年9月,由柳埡鄉改為柳埡鎮。 2019年8月30日,撤銷大羅鄉,劃歸柳埡鎮管轄,柳埡鎮人民政府駐悅中街133號。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長勝縣馬鞍區第七鄉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義路鄉。 1958年9月,義路鄉改為義路公社。 1983年,由義路公社改為義路鄉。 1992年9月,由義路鄉改為義路鎮。 2019年9月,撤銷合作鄉和義門鄉,劃歸義路鎮管轄。 |
清朝時,為立山場。 民國時,設立山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長勝縣蘇維埃政府。 1951年1月,設立山鄉。 1958年9月,立山鄉改為立山公社。 1966年,立山公社更名長勝公社。 1971年,長勝公社更名立山公社。 1983年,立山公社改為立山鄉。 1992年9月,由立山鄉改為立山鎮。 2006年6月,涼埡鄉并入立山鎮。 2007年7月,陽通、茶房2鄉并入立山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