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古稱桃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請升為州,轄德化、大田二縣。背依巍峨大鵬山,面臨悠悠桃溪水的縣城因此博得桃城的美稱,又叫州內。宋至清,先后分屬集慶鄉迎福里十三都、和風里二十五都、善政鄉昭善里十四都、清白里十九都,民康鄉鳴琴里二十都。民國時期先后劃為桃安鄉、合作鄉、桃城鎮、桃源鎮、福陽鄉。新中國成立至1958年,先后為第四區、第七區、縣直轄鄉、城關區、城關鎮,部分村曾屬東平鄉、化龍鄉。19……。 |
蓬壺鎮位于永春中部,素有永春的“次中心”之稱,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與商貿重鎮。蓬壺四周群山環抱,中間像一片湖泊,故早稱毗壺、肥湖。因其山青水秀、風光如畫、民風淳良,酷似蓬萊仙境而得名蓬壺。全鎮總面積81.3平方公里,總人口 66500人,轄有22個行政村,1個場,泉德線、福三線兩條省道交匯貫穿境內,有“三通萬里金三角”之譽。 改革開放以來,蓬壺鎮充分發揮地域、人文、僑臺和資源優勢,經濟和各項社會事……。 |
達埔鎮位于永春縣中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121平方公里。東臨石鼓、岵山、仙夾等鄉鎮,西接玉斗鎮,南與安溪縣湖頭鎮、金谷鎮交界,北與蓬壺鎮接壤。境內群山環抱,中部屬丘陵和山間盆地,西有延清溪、達理溪,南有伏溪,均匯入桃溪。省道三郊線、泉德線交叉通過境內,是貫通閩西北與閩東南、連接永春東部與西部手工藝交通樞紐。 達埔鎮轄區有新溪、伏溪、光烈、金星、東園、巖峰、漢口、獅峰、洪步、達德、新瓊、達中、達……。 |
五里街鎮位于縣城西北,屬縣城規劃區,這里交通便利,歷史上是文明海內外的閩南商貿重鎮。全鎮總面積42.66平方公里,總人口3萬多人,轄8個村、3個居委會、116個村民小組。 五里街鎮地理條件優越,基礎設施完善,鎮區建設初具雛形。道路四通八達,硬化率高達100%。通訊便捷,擁有1.5萬門自動程控電話,并設有泉靈通和移動電話站。鎮區有省一級達標中學1所,普通中學1所,省級示范小學1所,其它中小學、幼兒……。 |
永春石鼓鎮位于永春縣城西郊,全鎮設13個行政村,總面積48.28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多人。省道三郊線、305線貫穿全鎮,交通便利、地理、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是永春主要的僑鄉之一。 近年來,石鼓鎮黨委、政府從本鎮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緊圍繞科教興農、以工富鎮,搞活流通,協調發展的目標,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促進了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如今石鼓鎮已成為永春的經濟重鎮、省級科技示范鄉……。 |
岵山鎮位于永春縣城南部,為永春南大門,與南安市毗鄰,鎮域面積54.3平方公里,四面峰巒環繞,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全鎮總人口2.4萬人,耕地面積1.06萬畝,山地面積5.4萬畝,劃分為11個行政村,119個村民小組。1991年9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岵山鎮被列為重點工業衛星鎮,1996年經省愛衛會驗收被命名為省級衛生鎮, 1997年被省定為農科教結合示范鄉鎮。 岵山是永春的著名僑鄉。目前,旅居海外……。 |
東平鎮地處桃溪下游,位于永春縣城東5公里處,境內南北群山對峙,中部屬河谷盆是,轄區面積40.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43903畝,耕地面積6357畝。下設9個行政村,總人口1.89萬人,共5084戶。 東平鎮是閩南著名僑鄉之一,屬于縣城半小時經濟圈和以縣城為中心的三星拱月鄉鎮之一,有永春縣典型農業重鎮之稱,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園杯新型村鎮建設優勝村莊和衛生鄉鎮等稱號。 經濟經構合理布局,經濟……。 |
湖洋鎮地處永春縣東北部,與德化、仙游兩縣交接。全鎮面積143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人口4.2萬人。湖洋鎮位于永春縣東北部,西南距縣城24千米。人口41948人(2003年末)。轄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溪口。永仙公路過境。古跡有鼎仙巖和明朝狀元莊際昌府第舊址。歷史沿革1958年置湖洋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建鎮。1997年,面積143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吳嶺、上坂、龍山、溪西、溪東……。 |
玉斗鎮地處永春縣西南部,革命老區之一,東與蓬壺鎮、錦斗鎮相連,西與安溪縣交界,南與達埔鎮接壤,北與坑仔口鎮毗鄰,海拔245-1125.4米,屬戴云山脈南伸體系,全鎮面積53.8平方公里,人口1.8萬多人,設9個行政村,118個村民小組。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7℃左右,年降水日在130~160天之間,年降雨量在1600-2100毫米,有“四季皆春”之稱。 玉斗鎮自然資源豐富,有高嶺土、……。 |
一都鎮位于永春縣最西部,離縣城九十六公里,東經117°48′,北緯25°27′。東鄰橫口鄉、下洋鎮,西與漳平市象湖鎮毗鄰,南與安溪縣劍斗鎮、桃舟鄉交界,北與大田縣吳山鄉、謝洋鄉接壤,是三市四縣七鄉鎮的結合部。總面積191平方公里,是永春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地處戴云山脈的延伸部分,層巒疊嶂。主要山峰45座,以陳斗岐為最高,海拔1344.2米。土地肥沃,適宜林木生產,植被覆蓋較好。溪澗遍布,主要溪流一都……。 |
坑仔口鎮地處永春西部的天湖山麓,距縣城40公里,東經118°,北緯25°25′,東連錦斗、玉斗,西與橫口鄉相接,北與桂洋鄉、下洋鎮毗鄰,南與安溪縣劍斗鎮相接嚷,土地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16589人。現設8個村委會,省屬167化工廠、縣辦清溪坂電站、玉坑變電站、縣農場洞口作業區駐在境內。此外,銀行、地稅、國稅、工商、電訊、郵政、交管、派出所、供電所以及其他基層所站、服務機構配置完整。199……。 |
下洋鎮位于永春西部,與德化縣、大田縣毗鄰,面積111.5平方公里,是閩南著名的煤都。鎮轄下洋、上姚、曲斗、新坂、涂山、大榮、溪塔、長汀、新村、含春十個行政村,境內有省屬、縣屬、企事業單位42個,還有牛姆林生態旅游區。全鎮人口18230人(包括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與鎮直單位),其中非農業人口7404人。同時還有外來人口5000多人,從事礦產開發,旅游、商貿、運輸等服務行業。1992年被省評為明星鎮……。 |
吾峰鎮位于永春縣西北部,天馬山南麓,距縣城十公里,境內群山環繞,山清水秀。中部有三座山,形似三龜。民謠三龜排走銅鑼把水口。因龜鰲同類,以鰲為雅,故俗稱鰲頭。后改稱鰲峰。 鰲峰,地處永德兩縣交通要塞,古代常在橋頭鋪設有驛站,因之成小集鎮。鋪街的獨拱石橋和橋墩旁的古榕樹是橋頭鋪的象征。南宋理學家朱熹來泉講學時,曾客寓于此,并賦詩《宿大橋鋪》一絕。 鰲峰,在宋至清期間,屬民康鄉,常安里廿一都、廿二都……。 |
錦斗俗稱九斗,是永春內半縣一個老區小鎮。位于縣城西北,晉江東溪源頭。四周有雪山、飛鳳山群峰環抱,境內有“福三”(漳泉)省道、“錦玉”縣道縱橫貫通。鎮域41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16616人,有農田9548畝,山地36620畝。一九九六年實現基本小康鄉鎮。錦斗古鎮歷史悠久,早在初唐時候就有先民在此開疆辟土繁衍生息。錦斗地活物阜,地面上有連綿起伏的群山,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鉬、鉛鋅、葉臘石、高嶺土以及優質……。 |
蘇坑鎮位于永春縣中北部,素有永春“北大門”之稱,東連吾峰,西望呈祥,南接蓬壺,北鄰德化,總面積29.2平方公里,海拔580-950米,距離縣城36公里,省道 305線貫穿境內里程10公里。全鎮有7個行政村,39 個自然村落,10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萬多人。由于歷史原因和地理環境限制,96年以前連續10年為市定貧困鄉,96年下半年才脫掉貧困帽子。 多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理論、黨的基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