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0年成立后一直隸屬于正路鄉,2015年正路鄉撤鄉改鎮后為正路鎮,故隸屬于正路鎮,無搬遷,無改名,沿用至今。 |
建國初期,名為雙墩生產大隊,1957年鄉政府搬至正路村后更名為雙墩村大隊革命委員會,至1982年正式設立雙墩村,沿用至今。 |
1986年以前,紅峴公社正路大隊,1986年正式設立正路村,沿用至今。 |
細巷村坐落偏僻,歷史悠久。 史考,明嘉靖38年(1559年),蒙古韃靼部占據大小松山地區,包括細巷子溝在內的廣闊地域是其牧場,萬歷25年(1297年)韃靼被剿北走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這里住有游牧民。 根據已發現的古遺址年家莊、馬家莊、薛家井灘、段家溝、閆家莊等舊莊院、水井及馬家墳灣、岳家墳灣、達家灣子、張家墳灣等墓群考究,大清中葉始有零星定居之民。 1990年被正式命名為細巷村。 |
1982年以前曾屬大灘大隊川口生產隊。 1982年以后正式設立川口村,沿用至今。 |
解放初,屬石井大隊。 1953年屬石井村;1956年,從石井村分出,屬正路鄉大灘生產大隊,1982年分產到戶正式命名為大灘村。 |
據說早年村西有一口石砌水井,故命名為石腰溝井,后一度改名為蛇口井、穡溝井,1949年屬于第四區石井鄉;1958年成立正路人民公社石井大隊;1978年正式命名為石井村,沿用至今。 |
自新中國成立后一直隸屬于正路管轄區域,1989年正式設立兔窩村。 后期無搬遷,無改名,沿用至今。 |
1949年屬于紅水縣長川鄉轄區。 1958年為正路人民公社峽兒水大隊。 1984年正式命名為峽兒水村。 |
1956年為初級社,1957年為高級社,1958年成立正路公社馮家水大隊,1964年正式命名為馮家水村,沿用至今。 |
據查,解放初期,隸屬于紅峴公社,馮家水大隊;1957年從馮家水大隊分出,為長川大隊,后劃歸為正路公社;1961年,第二次與馮家水大隊合并;1973年分出后,改名長川村,沿用至今。 |
自1958年成立后一直使用該名稱,無搬遷,無改名,沿用至今。 |
1949年解放后,紅峴屬第四區為紅峴鄉,1958年成立正路人民公社,1961年拆為正路、紅峴兩個人民公社,1965年合并為正路人民公社,1984年正式設立紅峴村,沿用至今。 |
黃崖村原名趙家水,歲月變遷,滄海桑田,后因村西頭2公里處有黃沙懸崖一座,故更名叫黃崖村。 自1984年改名后,無搬遷,無改名,沿用至今。 |
1949年解放后,拉牌屬紅峴鄉管轄,1958年成立拉牌大隊,1965年紅峴人民公社與正路人民公社合并,拉牌大隊歸屬正路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正式命名為拉牌村。 |
1949年解放后,初期隸屬于曙光大隊。 文化大革命期間與拉牌、黃崖合并成立為一個大隊。 1974年至1975年分離成為黃羊淌村,并成立黃羊淌村村委會,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