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縣轄鎮。1914年建蔡家鄉,1951年置龍江鎮,1958年改秀峰公社,1961年更名蔡家公社,1984年置蔡家鄉,1985年建蔡家場鎮,1992年更名龍江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4公里。面積92.6平方公里,人口5.5萬。資(中)安(岳)公路過境。轄秀峰、羅家、平等、民主、早和、白陽、清泉、安樂、民勝、金田、白鶴、松柏、光臨、月山、團結、紅星、浸源、永興、聯溪、農勝、寶元、自力、百樂、石坪、新龍、紅旗、永鎮、龍結、張家、川民、農富、繁榮、鐵佛、和盛、全勝、治樂、雙河、上游38個村委會和蔡家場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花生、油菜子,特產金條子辣椒。龍江水庫為旅游勝地。 |
雙龍鎮位于資中縣東北方向,距離縣城約13.5公里,新建成資安公路我鎮的檬茨村、鏵頭場村、蔡六村、大墳包村、青龍嘴村,雙龍鎮境內全長11.8公里。我鎮共有2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92個社,全鎮總戶數14052戾,50140人。 雙龍鎮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沱江流域中段,屬長江上游沱江水系,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春旱冬暖、夏長秋短,無霜期長等特點,境內有蒙溪河貫穿境內流入沱江,按四川省植被區劃雙龍鎮屬盆地中丘陵濕潤森林植被區,常綠闊葉植被帶。 雙龍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耕地面積43072畝,農民2人均耕地面積0.86畝。全鎮28個村除孔家村地理條件限制外,其它27個村均實現了公路村村通,廣播設施健全,光纜入戶率達65%,村村通電話,手機用戶率逐日增長。全鎮共修有石田坎192根,衛生井285口。我鎮天然巖石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方便,水資源豐富,水質達到國家檢驗標準,即將在此修建的大型水庫(兩河口水庫),預計三年內完工。因此,我鎮結合這一有利條件,擬在近兩年內把鎮建設成為一個旅游鎮,主要農家樂為主。 雙龍鎮屬于丘陵鄉鎮,適宜種養殖業的發展,我鎮全年出欄生豬、仔豬數萬頭,每年向外地輸出仔豬3萬多頭。蔡六、青龍嘴、大墳包等村共建成桑樹種植基地2000余畝,九龍村種有塔羅科血橙700畝。 我鎮交通方便,水利、土地、礦產資源豐富,為投資開發提供了自然條件。雙龍鎮人民熱忱歡迎有意者前來投資開發。我鎮將為投資者提供滿意的優惠條件。 |
資中縣轄鄉。1815年設高樓場,1914年置高樓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49.2平方公里,人口4萬。成渝公路過境。轄紫金、鼓鑼、清涼、書房、五四、永定、鶴林、橋梁、農林、長溝、一心、天星、玉皇廟、同德、世民、合群、世發、三岔、愛國、興義、集中、三河、虎山、二豐、四面、藿麻、龍臺、惜字、雨臺、共家30個村委會和高樓場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花生、油菜子。盛產席草。 |
資中縣轄鄉。1815年為陳家場,1914年改陳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9公里。面積54.1平方公里,人口3.6萬。通公路。轄半邊街、新店子、竹林坳、桂家山、傅氏祠、南巖寺、老罐堂、碾盤寺、人和莊、陳家沖、王家坪、鮑家莊、枇把灣、陳家坡、牌坊、王家寺、何氏壩、雙堰坳、蘆稿沖、新峰坳、石廟子、冷家灣、黃連橋、籃子灣、高家壩、玉皇觀26個村委會和陳家場1個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花生、油菜子、柑橘。陳家場口有烈士墓園。 |
資中縣轄鄉。1914年置孟塘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3公里。面積89.8平方公里,人口5萬。轄龍洞、柏蓮、德興、建設、三江、梨園、新華、群力、互助、大堰塘、水口、李窯、胡家廟、梨樹、節約、涼水、增產、胡頂、花房、新店、獅子、白山、大佛、賈家、力量、石古、楊樹、文昌、睦鄰、建華、新民、新中、新建33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花生、油菜子、辣椒。為縣糧食主產區。 |
資中縣轄鄉。1951年建馬鞍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40.6平方公里,人口3.1萬。資(中)安(岳)公路過境。轄馬鞍、石板灘、小河子、石橋、麥子灣、伍隍、黃石壩、李子沖、拾童廟、熊家溪、鞍子坡、白羊溝、龍馬橋、楠木巖、楊家寺、松樹、駝柏樹、高洞壩、兩河19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 |
資中縣轄鄉。1951年置獅子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49.3平方公里,人口3.7萬。通公路。轄芳草堰、黑山寺、坊家鋪、天池山、菜子沖、廖家觀、高家寺、銅馬橋、鑼鼓山、玉林、清明嘴、長沖、茶站、天恩寨、磨加墩、雙朝門、李子國、廖家寺、小篤灣、級海寺、筲箕堰、石龍寺2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花生、油菜子、甘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