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溪以駐地得名,位于市境最西端,距義烏城區約10公里,東鄰城西街道,西接金華市金東區,南連義亭鎮,北毗浦江縣、蘭溪市。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鎮區面積達8平方公里。下轄云溪、吳蕭、黃溪3個區委,45個行政村,2個社區。產業主要以飾配加工、注塑、五金、玩具、箱包、服裝加工等傳統產業為主。上溪鎮歷史遺產豐富,名人輩出。鎮域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黃山八面廳、省級文保單位吳晗故居、義烏最大人工水庫巖口水庫、……。 |
尚湖鎮地處中國香菇之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磐安縣的東北部,東與天臺山脈接壤,北與萬蒼、九和鄉接壤,南與本縣方前鎮接壤,西與本縣窈川鄉接壤,轄32個行政村。總人口1.8萬,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省道磐新公路穿鎮而過,系婺江、曹娥江、椒江三江之源。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資源較為豐富,濕潤多雨,山區森林覆蓋率高,含較豐富的地下水。鎮政府所在地距離磐安縣城42公里。尚湖鎮地形屬高山臺地……。 |
大溪口鄉地處武義縣東南角,境內重巒疊嶂,古樹參天,山林面積達8.2萬畝。現正在申報省級生態鄉。大溪口鄉十分重視森林防火工作。他們先后四次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專題討論全鄉森林防火工作,統一思想,落實措施,確保國家森林資源不受損失。大溪口鄉出門就是山林。森林防火工作牽涉到全鄉家家戶戶,只有讓老百姓都了解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并時時注意防火,才能使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實處。為此,黨委政府班子成員輪流在鄉廣電站“……。 |
三港鄉位于浙江省武義縣南部山區,是武義的南大門。全鄉占地面積45.36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1711戶,5016人口。三港鄉田少地多,山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70%,是縣重點林業基地之一。本鄉盛產香菇、毛竹、油茶、板栗和藥材,目前香菇生產巳成為本鄉的支柱產業之一,年均種養香菇達200多萬袋。近幾年鄉里在相繼發展國慶桃、方柿、山核桃、石榴等名優干鮮果的基礎上著重開發了高山蔬菜、香……。 |
越城區城南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01年8月,內設“三辦一中心”即:黨政辦、經發辦、社會事務辦、綜治工作中心。現有公務員29人,事業人員10人。 城南街道位于紹興市南大門,和老城區僅一河之隔,北由城南大橋、中興大橋與市區緊密相連,南依秦望山,東靠禹陵香爐峰、浙江省會稽山旅游度假區,西臨書法圣地蘭亭。全街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5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 |
道墟鎮位于上虞區西北部,西鄰紹興,北瀕曹娥江入海口。杭甬高速、329國道北復線橫貫東西,上三高速、紹諸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建成后的嘉紹跨江大橋、杭甬客運專線、杭甬運河積山作業區使道墟的水陸交通更加便利。全鎮地域面積42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4.7萬。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66億元,實現工業產值203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94億元,實現利稅19.6億元,實現地區財政收入……。 |
嵊州市轄鎮。1992年由仙巖、幸福2鄉合并設仙巖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10公里。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1.8萬。104國道穿境。轄仙巖、舜皇山、梓樹、石坑、下王舍、中王舍、張岙、王舍崗、上王舍、謝巖、西鮑、施家爿、東鮑、大地坪、白巖、天竺、塘丘、上白巖、強口、巖頭、嚴坑、獅巖坑、仁村、高坎爿、吳家店、下麻廠、床角岙、火锨灣、曹家、嵊溪、白泥孔、蘭溪、橋石頭、丁家山、岙底、王賢、鬧水、姚家、日溪坑……。 |
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面積:15平方千米 代碼:330602006 郵編:312000大禹碑——稽山街道位于區境東部。全街道管理32個社區:鶴池社區、渡-區、美-區、陽光社區、東方社區、鶴-區、西畈社區、秀水社區、森海社區、越新社區、大眾社區、新港社區、外匯頭社區、姜梁社區、黃墩頭社區、凌家山社區、江口凌社區、江沿金社區、金星社區、稽山社區、丁斗弄社區、涂山社區、禹陵社區、永豐社區、永勝社區、……。 |
楓橋以楓溪得名,楓溪是一條風光綺麗的山溪,上源有二,東源黃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楓橋鎮南大竺園附近會合,始名楓溪。隋朝時,曾在楓溪渡口架橋建驛站,稱之為楓橋和楓橋驛,楓橋地名即由此來。楓橋歷史悠久,行政職能優勢明顯。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楓橋先民就在楓橋江兩岸繁衍生息;越國前期曾于此建都;南宋孝宗乾道8年(1172年),一度為義安縣治,義安縣不僅僅為原楓橋區屬范圍,還包括了湄池、江藻一帶……。 |
廿八都名源于宋熙寧四年(1070年),1931年始建鎮,1991年9月15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廿八都鎮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的仙霞山脈中,是一個小盆地。古鎮群峰拱衛,峰巒疊翠,南有小崗嶺水庫,引水沿廿八都溪從北到南縈回而過一水縱貫,景色殊為秀美。國道205經本鎮入閩,使之三省邊界的重要集鎮。自唐末黃巢義軍“刊山七百趨建州”開辟仙霞古道,成為京城通往福建沿海等地重要陸上通道……。 |
石門鎮位于江山市區東南部19公里處,東接長臺,北接清湖至市區,南與峽口毗鄰,規劃中的黃衢南高速公路出口處設在石門,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境內有風景秀麗的江郎山,那巍巍矗矗、直上云霄的三爿石,聞名省內外,成了國家級風景區,優美的傳說,誘人景色,使人流連往返,吸引著大批國內外游客。全鎮土地總面積9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152.1畝,其中水田面積26324.4畝,旱地面積1827.7畝。石門鎮屬錢江源……。 |
開化縣轄鄉。1950年設溪口鄉,1958年建霞湖公社,1961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林山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東部,馬溪西岸,距縣城9公里。面積145平方公里,人口1.4萬。城(關)大(溪邊)公路過境。轄詹村、瑯川、外徐、田后、梅嶺、花橋、江家、黃沙、林源、霞湖、塘丘、舜山、西山、石橋、大舉、上汪、下江、舉塘、儉口、大源、利平21個村委會。舜山村1959年獲“華東地區造林模范集體”稱號……。 |
青山接仙霞,碧水入錢塘。長臺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平均氣溫17.6攝氏度,年降雨量1800毫米,無霜期250天。境內山川秀麗,奇峰異花,景色迷人,春來百花爭艷,秋來碩果呈祥。距長臺8公里處,有丹霞第一峰之稱的江郎山,三片巨石拔地沖天,高越萬丈,狀若天柱,奇偉狀觀。毗鄰有月亮湖,碧水供月,如詩如畫。青山綠水出才了,詩書琴畫伴佳人。自北宋開寶元年至清乾隆二十八年的795年間……。 |
大橋鎮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在鞏固建材企業在我市的骨干地位的基礎上,依托資源優勢,擴大建材產品覆蓋面,積極發展竹木深加工和綠色(無公害)食品加工業。2005年實現鎮內生產總值242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5196萬元,第二產業13864萬元,第三產業5140萬元。體制內稅收收入3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76元。2005年度,白菇產量1500噸,產值450萬元,生豬出欄2.9萬頭,產值1656萬元,……。 |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目標,為“十一五”開好局打基礎的重要一年,也是機遇年、挑戰年、闖關年、發展年。在這一年里,我們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在改革上下功夫,在發展上下功夫,在穩定上下功夫,加速推進我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具體抓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正確定位,做好市區、園區、山區等“三區”的對接工作,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新途經;二是運用重點工程、重點項目為抓手,統籌經濟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