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區因轄區內的文峰塔而得名;文峰塔是世界上僅存得上大下小的古塔,始建于后周太祖廣順二年(952年),原名天寧寺塔,因位于舊彰德府文廟東北方,作為代表當地“文風”的象征,故又稱文峰塔。
因所轄區域位于安陽老城北關附近而得名。
因轄區內的殷商都城遺址而得名。
因境內有北齊名勝九龍山和乾隆賜封的名花“安桂”而得名。
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后,安陽置縣。
湯陰最早稱蕩陰,因地處蕩水(湯河古名,古文蕩同湯)南岸而得名。
滑縣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滑州;滑州之“滑”則來源于滑臺城,相傳古有滑氏,于此筑壘,后人筑以為城。
內黃縣始置于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黃河以北為內,黃河以南為外,因地處黃河以北,故名內黃。
林州市由林縣撤縣設市而來,因境內有林慮山而得名。